谈Chunking策略在中英翻译中的应用

2017-04-01 14:33越,郦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初学下位分块

吴 越,郦 青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谈Chunking策略在中英翻译中的应用

吴 越,郦 青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在翻译实践中,不论是初学的译者还是具备一定经验的译者,都对“信达雅”、 “归化”、“异化”、功能目的论、奈达、纽马克以及巴尔胡达罗夫的理论比较熟悉,也常遵循这些理论进行翻译工作。然而,译者对chunking策略知之甚少、用之甚少。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译者,应该意识到翻译即是对不同文化间相互交融的问题。因此,译者必须具备组织与分块的能力,借以实现两种不同文化模式的匹配,这也是翻译过程中极其重要且难以实现的一点。而初学译者一旦在意识上形成chunking模式,这项翻译技巧便能自然地内化成为译者心中的无意识策略。因此,初学的译者应该加强chunking技能的练习。

chunking策略;初学译者;翻译过程;实际运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翻译工作,毋庸置疑,大多翻译工作者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尤其是初学译者,都需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一定的理论指导。这样一来,初学者在翻译理论及翻译策略的选择上,便需十分谨慎。近年来被频繁用于研究与使用的理论就有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巴尔胡达罗夫的“六层次等值说”、克里斯蒂娜·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等,而国内最为人知的便是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神似说”以及钱钟书的“化境说”。初学译者往往缺乏大量的翻译实践,介于此,以上所提的几类翻译理论极可能使他们在具体的翻译实践过程中剑走偏锋,过分地去依赖其中的一条或者多条策略。比如,若要实现所谓的对等,初学译者究竟是选择文体上的对等,社会文化的对等,还是语义上的对等呢?为了实现对等,是采用隐含文化指向的归化异化,还是连文化因素也不予考虑直接进行直译或者意译呢?这种情况极易导致初学译者的译文过分僵硬刻板,或者是天马行空。

基于此,chunking策略与上述几种活跃度与应用率较高的理论对比,笔者认为chunking策略更适用于初学译者,对初学译者的翻译技能训练也有较大的帮助,同时又比较通俗易懂、操作性强。

一、Chunking策略概述

二、Chunking策略在中英翻译中的指导作用

在翻译实践中,由于各国的文化语境不同,若进入读者视线的大量信息与目的语的文化框架存在较大差异或是出现词汇缺失时,字对字的翻译必然会使读者无法理解原文内容。这时,译者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翻译处理。

首先,在文化框架及语境基础上,采用上位分块,在目的语语境中用寻找一个更为模糊、具有抽象意义的概念联系起来。比如,我们可以将感官上认知的“疼痛感”通过chunking up(上位分块)到更高层面,这就与更为模糊概念上的“痛苦”联系起来。

其次,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得具备通过chunking down(下位分块)来构建比原文本狭窄的指向框架。在这一层面中,译者对原语成分分析是必不可少的。译者作为一个两种文化的斡旋者,需要发挥自己的双文化感知能力,即在更好地摸透原语想表达的语义时,努力将转化过程中词与词,段落与段落之间涉及到的联系在目的语境中呈现最佳效果。比如,我们可以将抽象模糊概念上的“痛苦”通过chunking down(下位分块)到具体层面,诸如刺痛感、灼伤感、撕裂感等,这就产生了明显意义上的不同,也给读者带来了更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这一层面上体现的是译者的翻译能力。

最后,若笔译工作者有意完成目标文化导向性的翻译作品,必须首先考虑的是chunking sideway(侧边分块),这也恰恰考验了译者的思维转变能力。这一层面的关键在于译者是否能实现目的语读者在目的语文化框架中的所得效果,与原语读者和原语文化框架中的效果对等。

三、Chunking的实际应用

(一)Chunking up(上位分块)

Chunking up就是从具体到普遍的转变,类似一个归纳的过程。让我们以《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中第四十二章中几个句子里的词为例。

(3) 工程处治方案。清除坡面浮石、危岩,在贯通性张拉裂缝后部设置被动网,对崖顶后部缓坡地段的小型落石进行拦截;对崖顶倾倒体采用挂网喷混凝土和设置垫墩锚索进行预加固,防止倾倒体在风化和卸荷作用下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在陡崖顶部锚固工程上部设置张口式导石网,对陡崖上部和陡崖坡面上分布的零星危岩进行防护;在坡脚桥墩部位设置拦石墙,利用废弃的G317国道形成落石槽,防止落石在坡脚直接冲击桥墩,并作为导石网拦截落石的停积场地。

例1:“…good-naturedly compassionating her feeble health, and desirous to do what he could to assist her.”

译文:乔治如此尽心尽力,完全是出于同情她那娇弱的体质。

我们来更进一步地分析,或者说为达到概括的层次就不难发现,在一般情况下,health就是“健康”。但这并不是仅有的答案,在我们为了翻译进行阅读时,对上下文中的人物关系,人物社会地位,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通常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假如我们尝试chunking up(上位分块),就能从“健康”转为“健康状况”,再往上分块,就能从“健康状况”转为“身体状况”,继续往上分块将转为“体质”。如果再往上分块,我们会问,“体质代表什么?”往笼统上回答,即“身体”。因此,越往上分块,会得到越宽泛的意思。而越宽泛的意思会使得该词在句子丧失该体现的意义。

例2:…and Emmeline behind her, carrying her carpet-bag and sundry bundles…

译文:……埃米琳手着背包和各种小包紧随其后……

一般情况下,carpet-bag指的是那种“毛毡旅行包”,sundry bundle指的是放置琐碎东西的“杂物包”,可这也并非唯一的答案。根据chunking up(上位分块)原则,就能从“毛毡旅行包”到“旅行包”,“杂物包”到“小包”,再往上分块,就从“旅行包”到“背包”。而从功能角度来说,背包和小包都具备装东西的功能,因此如果再往上分块,这两者都会到达“包”这样的笼统层面,以致变得没有意义了。

(二)Chunking down(下位分块)

Chunking down其实可以说是chunking up的逆向操作。我们依旧以《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中第四十二章与第四十章中句子里的词为例。

例1:”She began to think that he suspected something; and finally resolved to throw herself entirely on his generosity, and intrusted him with her whole history.

译文:后来,她终于彻底相信了乔治的坦诚,决定把自己的身世和命运完全告诉他。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逆向操作,首先,什么是history的具体代表?这个问题会引导我们去联系上下文,通过对上文的阅读,我们可以采取微观的角度来展开下位分块。譬如,句中的history有哪些构成?细想过后,history所包含的下义词刺激译者发现本不包含在history中的有价值信息,也恰是这一点体现了译者的翻译能力。若将句中的“whole history”直接译作“自己的历史”或者是“自己的故事”,译文就显得平淡无味了。而通过下位分块,可以用“身世”和“命运”这些更为具象化的词来明示信息,提高整句话的“生气”。

例2:Tom opened his eyes, and looked upon his master. "Ye poor miserable critter!"

译文:汤姆睁开眼睛,望了望主子。“你这个倒霉的可怜虫!”

Critter一次在英语中指的是living creature,有生命体征的生物都能用这个词。而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这里的主人指的是Legree(烈格雷),他是一个出生于北方的残暴奴隶主,并不是先前汤姆在肯塔基州为奴时的主人Shelby(谢尔比)。因此,译者的chunking down(下位分块)有时可以明确的表达褒贬含义,以此帮助读者能够更加容易地去把握人物特征。那么通过chunking down(下位分块),critter从“生物”开始下位分块,到“人”,到“畜禽”,再到“虫”。下位分块结束后,最后选词也符合目标文化的习惯用语。译者没有用“可怜人”来形容这位奴隶主,可以理解为在译者眼中这样残暴恶毒的人都不配为人,有意用“虫”创造出一个贬义概念的奴隶主。借此我们可以得知,下位分块后的匹配感知结果都是与译者心中最有关联的信息相互作用的。

(三)Chunking sideway(侧边分块)

在侧边分块的过程中,译者作为一名文化斡旋者,理当找到与在目的语文化语境下同样的框架的替代物。首先,在原语语境中,这一类事物的另一个例子是什么?其次,什么事物与它处于同一级别?这两者是译者开展chunking sideway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我们以《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第三十八章中句子里的词为例。

例1:"When I can read my title clear To mansions in the skies…"

译文:当我能在天上的宫阙,找到我的官衔……

句中的“title”在国外,更多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身份、地位以及权力,比较常见的是一些爵位。但在中国文化中,官职等级用的比较多。为了达到一定的翻译效果,译者必须找到一个代替词来平衡这种文化的不对等,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译入语读者在阅读时的效果与原语读者在阅读时的效果相同或相近。正因如此,译者才需要通过chunking sideway(侧边分块)来实现。比如在汉语中,与“爵位”在同一级别的词有“封号”、“官职”、“官位”、“品级”以及“职权”。而“mansion”一词在英语字典中,大多被用于形容那些极大的房子。这样一个“大厦之屋”的概念,在汉语中同一级别的词有“府邸”、“官邸”、“宅第”、“庄园”、以及“宫阙”等。因文中提到了“mansion”是在天上的,所以按照国人的思维,“天上”与“宫阙”显然是最匹配的。其次,在中国,人们常挂嘴边的是“何时才能谋个一官半职”,故而译译者此处在侧边分块的过程中,选择了“官衔”一词,此举甚妙。显然,译者为给读者提供原文信息的过程中,试图在译文中让目的语读者更接近相似的熟悉文本类型(目的语语境)。只要译本读者对文本中所含的语义内容更加熟悉,对文本的理解也就越全面。

四、Chunking在翻译中的实际意义

在翻译过程中,两种不同文化模式间的匹配是译者必须需要面对的一个重点及难点,在涉及文学翻译的任务中这点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一名译者,首先需要掌握的是原文文本中那些最有关联的信息,而对这些信息的提取和敏感度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依赖译者脑内的框架模式。恰巧Chunking策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辅助译者,尤其是初学译者构建此类框架模式。

在chunking策略中,不论是上位词或是下位词,皆可用以上位分块、下位分块或者侧边分块(chunking up,chunking down or chunking sideway)的方法进行阐释与理解。因此,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需知,特征是由特性决定的,而特性是可以根据原文语境变换的。原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联系方式繁杂,一旦译者找到其中一种联系,再通过chunking的方法,相应的概念都进入一个紧密相连的大框架中。

对于初学译者而言,可能需要经过几次或者数次对原文的阅读,再通过多次对文本的分析,才能在脑内形成一定的文本结构。而chunking方法的优点在于,当初学译者面对一份包含大量需运用语法翻译的句子的全新文本时,可以采用chunking up(上位分块)的方法来完成初级阶段的训练,借以在短期内构建脑内的框架模式。当进入更深层次的训练时,译者则可以使用chunking down(下位分块)的方式来深入地分析文本究竟包含了哪些更为具体的内容。Chunking sideway则是鼓励译者去阅读其他的文本,尤其是那些与他们正在进行翻译的文本类型相似的文本。在文本翻译的过程中面临许多的选择时,通过chunking up(上位分块)或是chunking down(下位分块)的方法,译者可以自行决定是采取以目标文化为导向去处理文本,还是以源文化为导向去处理文本翻译。

Chunking策略从三个层面可以满足不同文化导向的翻译,通过chunking up(上位分块)选择一般的词语来翻译不太重要的词语,可淡化特殊的源文化所产生的文化特定性。相反,通过chunking down(下位分块),译者则会去分解源文化中的词或术语,选择更多以目的语文化为导向的词来克服不对等的问题。最后,chunking sideway(侧边分块)可以代替异化策略的使用,避免类似英语语言的强势文化过分渗透,将读者置于充满种族优越感的价值观。如此一来,译者在翻译时应该意识到源语文化框架,这样才会在目标文化中寻求一个符号或等价物来表示一个合适的概念。

五、结语

Chunking策略不同以往翻译理论与策略的一点在于,尝试构建从无形的感知层面到可观察行为(what)和不可直接观察行为(how)间的联系。译者在使用chunking策略翻译的过程中,要特别留心原文中的关键信息,也需明白不同类型的文本所遵循的翻译原则是一致的,即都可采用上位、下位及侧面分块中的一种。在chunking的三种选择里,哪一方向的选择更能给目的语读者理解、传递以及接受信息就是最佳的选择。当然,最终的选择还是要从全文出发,这就意味着,即便采用chunking策略,译者也要有全局观念。

[1]Nida, E.A. (2001)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01).

[3]贾文波著. 应用翻译功能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12).

[4]WANG Enke.Translation Unit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Scope[J].比较文学(东方与西方)(英文版),2009,(01).

[5]王健.语境与翻译中的词义选择[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11).

[6]樊永前,陆伊淼.翻译单位大小对译文的影响[J].翻译论坛,2015,(01).

[7]许渊冲.翻译的理论和实践[J].翻译通讯,1984,(11).

[8]尤金·奈达,简·德·沃德,沈寿源.西方各种流派的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87,(05).

[9]李正栓,贾晓英.归化也能高效地传递文化──以乐府英译为例[J].中国翻译,2011,(04).

[10]刘微.翻译与解释:劳伦斯·韦努蒂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3,(06).

[11]巴玺维.关于翻译的工具属性和翻译标准的思考[J].中国科技翻译,2016,(04).

2017-01-21

吴越(1992-),女,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翻译,翻译实践。 郦青(1969-),女,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汉英语对比研究与翻译。

H059

A

1008—3340(2017)02—0049—04

猜你喜欢
初学下位分块
钢结构工程分块滑移安装施工方法探讨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分块矩阵在线性代数中的应用
发射机房监控系统之下位机
谈初学书法选帖五忌
反三角分块矩阵Drazin逆新的表示
景洪电厂监控系统下位机数据传输网络改造
轮滑苦与乐
围观党“下位”,吐槽帝“登基”
《初学记》文部资料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