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论近代中国的当代启示

2017-04-01 02:24:15李爱华
山东社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恩格斯马克思

李爱华

(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政治学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论近代中国的当代启示

李爱华

(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对增强我们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对理解中国人民今天的理想和前进道路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学好中国近现代历史,很有必要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近代中国的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曾写过18篇论述近代中国问题的文章。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留给我们的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近代中国历史的宝贵文献。这些文章所阐述的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建设发展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其主要体现为:要顺势而为,主动推进社会变革;要敢于斗争,坚决维护国家权益;要富民兴邦,切实筑牢社稷基础;要自强不息,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伸张正义,努力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马克思;恩格斯;近代中国;当代启示

习近平号召领导干部要学习历史,尤其要注重学习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现代历史。他指出:“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就要了解近代中国所经历的屈辱历史,深刻汲取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欺负的教训,增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①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新闻网,www.cpcnews.cn2014年11月11日晚,习近平在中南海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时又明确表示:“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对理解中国人民今天的理想和前进道路很重要。”②《习近平与奥巴马在中南海会晤》,《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2日。为了学好中国近现代历史,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近代中国的论述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3年至1862年之间,曾陆续写过18篇论述近代中国问题的文章。③这18篇文章见中共中央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包括: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欧洲的金融危机——货币流通史片段》,马克思《英中冲突》,马克思《议会关于对华军事行动的辩论》,马克思《帕麦斯顿内阁的失败》,马克思《英国即将来临的选举》,马克思《俄国的对华贸易》,马克思《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恩格斯《波斯和中国》,马克思《鸦片贸易史》,马克思《英中条约》,马克思《中国和英国的条约》,恩格斯《俄国在远东的成功》,马克思《新的对华战争》,马克思《对华贸易》,马克思《英国的政治》,马克思《中国记事》。该书还摘录了散见于马克思和恩格斯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的各种著作和书信中有关中国的论述。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留给我们的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近代中国历史的宝贵文献。这些文章把中国置于近代国际关系的大背景中进行考评,分析了中国落后的国情及原因,谴责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华的侵掠暴行,赞扬了中国人民不甘屈辱奋起抗击列强的英勇精神,预见了中国社会变革进步的前景与影响意义。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近代中国的论述已过去一个半世纪之多了,但是细读这些著作,深刻领会其主要思想,不仅对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指导价值,而且对科学确定当代中国的建设发展道路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笔者认为这些启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顺势而为,主动推进社会变革

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发展的辉煌,但近代以来日趋衰落。近代英国率先掀起了空前卓越的产业革命,把整个人类社会推进到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新阶段,促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西欧诸多国家也乘产业革命之势迅速崛起为工业化强国。而这时的中国,仍然囿于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的经济结构,抱残守缺,害怕从而抵制与外界的交往,由此变得越来越迟滞落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中国的有关文章中对中国迟滞落后的原因作了深刻分析。

首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僵化封闭,这是导致落后的基因。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形态,君主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与这种经济形态相适应和相伴随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与手工业生产相结合的经济结构。马克思明确称之为:“以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为核心的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41页。;“小农业和家庭工业的统一形成了生产方式的广阔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2页。。那么,这种社会经济结构为什么会导致封闭落后呢?马克思就此进一步作了具体分析。一方面,清王朝为了维护传统的经济结构和自己的封建统治,便实行封闭自保的政策。马克思指出:“17世纪末竞相与中国通商的欧洲各国彼此间的剧烈纷争,有力地助长了满族人实行排外的政策。可是,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个新的王朝害怕外国人会支持一大部分中国人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大约最初半个世纪里所怀抱的不满情绪。出于此种考虑,它那时禁止外国人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13页。另一方面,落后的生产方式造成了中国人因循守旧、清贫节俭的生活方式。一件物品总是要修修补补反复使用,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更换的;除了必不可少的物品以外,不论卖给他们的东西多么便宜,他们一概不要。一个农民既是庄稼汉又是工业生产者,农闲时就在家里生产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正是这种农业与手工业的结合,长期阻挡了西方国家的工业品输往中国。这种经济结构的落后性和保守性,使中国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既往的生活,没有多大发展起色和发展潜力,与强劲发展的欧洲资本主义大工业相比,形成了巨大差距。

其次,近代中国政治制度专制腐朽,这是导致落后的恶疾。旧中国在“君权神授”的皇权思想支配下,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专制统治者。大小官吏专事弄权谋私,欺压百姓。广大民众没有政治参与权利。到清王朝中后期,更是官场昏暗,腐败成风。这种封建专制统治制度,在资产阶级民主、法治的逐步确立和广为推进的时代大潮中,已成为社会进步的最大绊脚石。一方面是由于近代中国吏治的腐败,一方面是由于英国鸦片贩子对中国官员的贿赂,所以这时纵有少许清正刚直之士为国呕心,为民劳神,也难解国势衰败之困,难抵外强侵掠之患。马克思曾指出:“正如皇帝通常被尊为全中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官吏也都被认为对他们各自的管区维持着这种父权关系。可是,那些靠纵容私贩鸦片发了大财的官吏的贪污行为,却逐渐破坏着这一家长制权威——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的各部分间的唯一的精神联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8页。从马克思论述中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政治制度专制腐朽的弊端已使之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概言之,近代中国已衰朽不堪,恩格斯把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称为“这个世界上最古老国家的腐朽的半文明制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2页。。马克思则将近代中国称为“陈腐世界”*《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2页。;又称为“社会基础不动”的“活的化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545页。。可想而知,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势崛起和弱肉强食的近代国际关系中,日益衰败陈腐的旧中国不可避免地会沦落为受侵掠受欺凌的对象。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衰朽的清王朝仍未认识到顺应时代潮流、革新图兴的必要性。就中国的这种状况,马克思深刻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2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近代中国的论述启示我们,任何国家要想繁荣强盛,都必须要不断变革旧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使生产力得到新的解放,使人的自主创新精神和能量得到充分发挥。虽然近代中国也曾有过康乾盛世的辉煌,但那毕竟是在封建制度下所能达到的最高文明成就的体现,如果不再变革发展,那就会由盛转衰。所谓康乾盛世趋于没落的时候,正是西方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强劲兴盛的时期。而这时中国仍沉浸在“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之中,安于封建制度的现状,不思变革,甚至害怕变革,视资本主义生产为“奇技淫巧”而加以拒斥,所以便越来越落后下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分析说:“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统治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由此,资产阶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36页。近代中国不能顺势而为,主动推进社会变革,积极学习引进先进生产方式和管理制度,这是其落后衰朽进而挨打受欺的沉重教训。

当代中国一定要认真汲取近代历史的教训,深刻领会与贯彻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近代中国时所体现的应顺势求变的精神,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推进改革开放,致力于学习西方发达国家一切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东西,从而增强中国的发展动力与活力。习近平曾指出:中国近代陷入了列强欺凌、被动挨打的境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封建社会统治者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看不到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拒绝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其他先进的东西。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教训是深刻的”*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新闻网,www.cpcnews.cn。当今世界正处于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改革开放则兴,僵化封闭则衰。比较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页。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处于全面深化推进的新阶段,面临着许多有待进一步破除的攻坚难题和创新发展的新任务,所以当代中国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断深化改革,坚持开放的发展,全面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要以高度的自觉、自信、自强精神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潮流中去,在交往日趋频繁的国际关系中把握发展机遇,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第二,敢于斗争,坚决维护国家权益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考察分析,揭露和抨击了欧洲列强在华野蛮侵掠的暴行,坚定地声援和支持被压迫民族抗击殖民主义侵略的斗争。他指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士兵只是为了取乐就“犯下了滔天的暴行”,“强奸妇女,枪挑儿童,焚烧整个整个的村庄”。这些暴行确凿无疑,因为这并不是由中国官吏而是由英国军官亲笔记载下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09页。针对第二次鸦片战争,马克思专门写了一篇题为《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的文章。该文指出:英国侵华海军司令西马糜各厘“态度蛮横,大肆恫吓”,是“英国强权在东方的好战的代表”。在这次侵华战争中,“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0页。。

面对野蛮侵掠,必将激起反抗。近代中国虽然落后,但中国人民绝不甘心做被欺凌被宰割的羔羊,不断掀起反对殖民主义列强侵掠的英勇斗争。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彰显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掠和维护民族尊严的豪迈气概。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镇守中国海防的诸多爱国将领,面对英军的凶狂进犯,率部殊死抗击,有的不惜以身殉国。东南沿海各地民众也自发奋起开展反对英国侵略者的斗争。1841年5月末,广东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痛煞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当英法联军进攻广州时,中国军民义愤填膺,浴血抗敌;广州被侵略者攻陷后,城内外的民众继续采取多种方式同敌人展开斗争。当英法联军悍然北上,其军舰闯入白河,进攻大沽口炮台时,中国将士奋勇还击,使侵略者遭到重创。对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斗争精神,马克思和恩格斯表示了充分肯定和坚定支持。马克思指出:“在中国,压抑着的、鸦片战争时燃起的仇英火种,爆发成了任何和平和友好的表示都未必能扑灭的愤怒烈火。”*《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1页。恩格斯也指出:中国军队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他们“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90页。。

对于中国人抗击强敌所采取的斗争方式,英法侵略者竟大加指责,说中国人采取了野蛮的反抗手段,而不是按照欧洲人“文明”的作战规则和方式来进行。对于这种强词夺理的强盗逻辑的说法,恩格斯也作过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批驳。他指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绝望的、陷于半瓦解状态的中国,发起全民战争来抵抗侵略者。在迄今斗争所及的南方各省,民众积极地而且是狂热地参加反对外国人的斗争。中国民众抗击侵略者不是依照欧洲方式部署的部队,而是摆成不规则的战阵,毫无顾虑地运用他们善于运用的武器。恩格斯认为,英法侵略者没有理由指责中国人的这种特殊作战方式,因为,“是英国政府的海盗政策造成了这一所有中国人普遍奋起反抗所有外国人的局面,并使之表现为一场灭绝战”;“这些把炽热的炮弹射向毫无防御的城市、杀人又强奸妇女的文明贩子们,尽可以把中国人的这种抵抗方法叫作卑劣的、野蛮的、凶残的方法;但是只要这种方法有效,那么对中国人来说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既然英国人把他们当作野蛮人对待,那么英国人就不能反对他们充分利用他们的野蛮所具有的长处。”继而恩格斯义正词严地申明了中国人抗击侵略的正义性,他说:“我们不要像道貌岸然的英国报刊那样从道德方面指责中国人的可怕暴行,最好承认这是‘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战争,这是一场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2、625—626页。

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些义正词严的评说,既是对侵略者的严厉抨击,也是对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不惧强敌、敢于斗争精神的充分肯定和有力声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为打败帝国主义侵略和消灭国内反动派统治而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民族解放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充分彰显了“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革命精神。无论敌人多么强大,多么凶狂,我们也不能被吓到,不能表现出丝毫的怯懦,而要敢于斗争,战而胜之,或取而代之。毛泽东曾豪迈地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1页。这种坚决维护自己国家权益的精神和气概什么时候也不能丢。

当今世界,尽管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在蛮横推行,法西斯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和国家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鼓噪“中国威胁论”而处心积虑遏制中国发展的状况也不断出现。对此,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在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下,还要时刻保持对侵害我国正当权益的行径作坚决斗争。习近平在2013年1月28日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的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69页。我们要永葆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所赞誉的中国人民为保卫社稷和家园而奋勇抗敌的精神与勇气,绝不让过去那种受列强宰割、欺凌的历史重演,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正当权益放在第一位。

第三,富民兴邦,切实筑牢社稷基础

民为邦本,邦本不牢,地动山摇。邦本要牢,首先要富民。民穷则国弱,国弱就会挨打受欺。近代中国挨打受欺的根源就在于民穷。在清朝道光年间,绝大部分土地被皇室、贵族、官宦、地主所霸占,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只占有10%左右的耕地。失地农民的生活更是困苦不堪。各级官吏不顾百姓死活,极力以权谋私,贪腐成风。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又大肆巧取豪夺,造成清帝国大量白银外流,“几乎使天朝帝国的银源有枯竭的危险”*《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8页。。清政府则将沉重的负担又转嫁到民众身上,各种赋税多如牛毛。仅地丁税一项,从1841年到1849年就增加了330多万两,较之鸦片战争前多了三倍以上。对此马克思曾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工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9页。中国衰朽的封建统治和西方列强的野蛮侵掠,使中华帝国遭受了社会危机,“国家濒于破产,大批居民赤贫如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64—265页。。在这种情况下,民众生活艰难困苦,怨声载道,反清斗争四起。国之民本不牢,何以安邦?以至清王朝军备落后,军力羸弱,弓箭、刀矛等冷兵器仍为军队之主要装备,火绳枪、滑膛炮等老式火器尚属稀见之物。这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猛烈攻击下,结果只能是兵败国丧。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中国民众的悲惨遭遇表达了深切同情,但他们论述近代中国的意义绝不仅止于此。在他们的论述中蕴涵着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安邦必先安民,兴邦必先富民;民安则国泰,民富则国强。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近代中国的重要启示之一。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理论。无产阶级政党根本使命就是要造福于民。毛泽东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确定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才能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要打垮陈腐的旧世界,则攻无不克;要创造美好新世界,则战无不胜;要捍卫一切正义美好的东西,则坚不可摧。毛泽东曾指出:“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137、139页。这是对中国近代历史命运多舛的深刻反思,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精辟阐发。

关于富民与强国的关系,我们党是有清醒认识的。新中国成立后,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毛泽东就说过:“国防不可不有。……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28页。这就是说,经济建设搞好了,人民生活改善了,就会有更多资金去加强国防;如果人民生活穷困,连基本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国防建设不可能强到哪里去。即便人民勒紧裤带,省出较多的钱来办国防,也支撑不了太久太强。邓小平在领导开辟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初期,也曾阐明过同样的道理。他为我军当时的装备落后、战斗力不强的状况深感忧虑,一再强调要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军队。当时提实现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是国防现代化。然而经过“文革”十年动乱的折腾,国民经济式微,民众生活清贫,没有能力负担较重军费搞国防现代化。所以邓小平指出:“四化总得有先有后。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8—129页。邓小平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重大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后,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其落脚点就是“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发展历程充分表明,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所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7月2日。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长泰久安。

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好发展的现时期,习近平又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实现强国梦,自然包括强军梦。就此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页。富民是兴邦强军的基础,这一历史昭示我们应永志不忘。

第四,自强不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殖民主义列强的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和行为,无疑是持坚决批判和否定态度的,这是他们的主要思想倾向。然而对于任何社会现象来说,其产生和演化的原因及由之而造成的影响和后果,都不是完全单一的,而是复杂的多重的。近代西方殖民主义的影响和后果亦是如此。马克思在剖析英国殖民统治对印度社会的影响时,就明确指出:英国的殖民统治,既是印度有史以来所遭受的最深重的灾难;也是“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如果亚洲的社会状态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2、683页。马克思还进一步深刻指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6页。马克思对殖民主义在印度有着双重使命的阐述,对认识殖民主义在中国的作用也是适用的。

马克思认为,殖民主义者对中国的入侵,也加速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生产方式的崩溃,破除了中国以“天朝帝国”而妄自尊大的迷幻,迫使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促使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他指出:“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罪恶的鸦片贸易不仅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流向英属东印度,它还麻痹中国人的精神,摧残中国人的身体,腐蚀清帝国的朝政;然而另一面,它也起着促使中国人醒悟,起来反抗殖民主义入侵和腐朽清王朝统治、寻求自立自强发展道路的作用。因此马克思说:“历史好像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能把他们从世代相传的愚昧状态中唤醒似的。”由于外国工业品的输入,对中国传统的手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冲击,“中国的纺织业者在外国的这种竞争之下受到很大的损害,结果社会生活也受到了相应程度的破坏”。总之,“所有这些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尚、工业和政治结构的破坏性因素,到1840年在英国大炮的轰击之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8—609页。。

当然,中国旧制度濒于解体和封建王朝面临崩溃不是简单地死亡了事,这同时也是中国向新的发展阶段转化进步的过程,是获得新生的前提。1850年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所写的《国际述评》中就指出: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之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社会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会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末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

“中华共和国

自由,平等,博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64—265页。。

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既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落后受欺深感忧虑,又对中国的变革和重生充满热切期待。他们曾对太平天国革命寄予厚望。恩格斯曾预言说:从这场革命“会亲眼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的垂死挣扎,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8页。。但事件发展的实际后果又令他们颇为失望。马克思后来指出:传说太平军将“解放中国”、“复兴中国”,“拯救人民”,这是“幻想”。他不无遗憾地说:“10年来他们的喧嚣一时的毫无意义的活动,把什么都破坏了,而什么都没有建设起来”;其原因在于太平军革命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546、548页。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破旧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立新;如果新的东西立不起来,那么破旧的价值意义就相形见绌;破旧虽不易,但更艰巨更伟大的任务是建立新社会、创造新生活。我们不能苛求前人,而应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充分发扬他们的艰苦奋斗精神,一代又一代推进革故鼎新的事业进程,这样才能使旧中国真正得以涅槃重生。

当代中国已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开启了日益走向繁荣富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已经取得的历史伟业值得自豪,但我们今天所肩负的建设发展的新使命和新任务更加伟大而艰巨,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也前所未有,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发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不断争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新胜利,不断开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69页。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39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中国像恩格斯所预示的那样尽展“新纪元的曙光”。

第五,伸张正义,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近代国际关系一方面表现为欧洲列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霸,一方面表现为它们对亚洲、美洲和非洲大肆进行殖民侵略扩张。所以近代国际关系是强权横行、弱肉强食的极不公平、极不合理的国际体系。在这样的国际关系中,衰朽的清帝国不可避免地沦为被宰割、被侵掠的对象,而无任何诉公道、求公平的权利。马克思把鸦片战争痛斥为“极端不义的战争”*《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0页。,对西方列强的侵华罪行表示了极大义愤和抨击,为受侵掠受欺凌的中国人民伸张了正义,给予了道义上和国际法上的支持。

英国资产阶级打着“自由贸易”、“合法贸易”的幌子,向中国倾销鸦片,这实际上是对合法贸易的极大破坏。就此马克思剖析说:“中国人不能既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在目前条件下,扩大对华贸易也就是扩大鸦片贸易;增加鸦片贸易是和发展合法贸易不相容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0页。针对英国强盗诬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在“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的情况下发生的,马克思斥责说:这是“站不住脚的借口”;“这些非难是多么虚伪和空洞”;“这些不分青红皂白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英国人控告中国人一桩,中国人至少可以控告英国人九十九桩。”*《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0—621页。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英法等列强的侵华行径痛斥为“海盗式”行为,马克思多次指出:1842年的《南京条约》,1858年的《天津条约》,都是侵略者“在炮口下强加给对方的对华条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7页。。对中国来说,《天津条约》是“用海盗式战争强加于它的条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56页。。马克思还痛斥英国政府说:“在对中国的关系上,帕麦斯顿违背了有关交战的所有国际法准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3页。尽管近代国际法准则本来就是主要体现欧洲列强的权益要求的产物,但强权国家在欺凌弱国时仍会随意违反。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它们这种蛮横而不讲理的行径所进行的揭露和抨击,充分体现了他们秉持国际正义、主张和平与公正的国际关系的原则立场。马克思曾预言未来的新社会说:“这个新社会的国际原则将是和平”*《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7页。;将努力做到使“道德和正义的准则,成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中的至高无上的准则”*《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公平正义、平等合作的良好国际关系。

现代国际关系较之于19世纪的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观,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鲜明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页。以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崇奉“弱肉强食”、“穷兵黩武”的做法,虽然为自己夺取了某些好处,但却给他国和整个人类社会制造了沉重灾难。所以必须坚决摒弃这种强盗行径。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仍企图重温侵掠和欺凌别国的旧梦,极力维护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旧秩序。习近平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这种仍“停留在过去”的想法和做法,于己于人乃至于全世界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所以习近平呼吁道:“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人民日报》2013年3月24日。

当代中国已经独立自主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温故而知新,我们要坚定秉承马克思和恩格斯伸张国际正义、主张和平与公正的国际关系的原则立场,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65页。这段话道出了近代以来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历史昭示,也宣明了中国人民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决心。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对外关系原则去做,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我们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为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积极贡献。这就是我们今天对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近代中国的当代启示的积极回应。

(责任编辑:周文升)

2016-10-20

李爱华(1953—),男,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为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和平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3AGJ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B0-0

A

1003-4145[2017]09-0179-08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恩格斯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宝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少儿美术(2020年6期)2020-12-06 07:37:14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抉择
全国新书目(2016年3期)2016-04-20 23:38:10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湖湘论坛(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