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 周丽华 胡晓 田青
·调查研究·
老年健康体检人员动态血压检测及长时和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
赵俊 周丽华 胡晓 田青
目的 探讨老年健康体检人员动态血压及其长时和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期间,对该市休退离职工进行第1次健康体检,此后3年内每年进行1次健康体检,即第2,3,4次健康体检。进行第4次健康体检且年龄>60岁的休退离职工有14 582名,按20%比例抽取其中2 916名,最终进行统计学分析的研究对象有743名职工。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所获得的收缩压标准差(SSD)表示短时SBPV,用长时SSD表示长时SBPV。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3组(根据长时收缩压标准差的三分位数进行分组),长时SSD<9.09 mm Hg为第一组、14.29>长时SSD≥9.09 mm Hg为第二组、长时SSD≥14.29 mm Hg为第三组。结果 研究对象中女性占37.7%(280/743),所有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6.9±5.8)岁。第一、二、三组的24 h SSD分别为(14.6±4.2)mm Hg,(14.6±3.7)mm Hg和(15.6±4.6)mm Hg (P=0.009),夜间SSD分别为(11.9±4.6)mmHg,(11.7±5.0)mmHg和(11.8±5.1)mmHg(P>0.05),日间SSD分别为(14.0±4.6)mmHg,(14.1±3.7)mmHg和(15.3±4.8)mmHg(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第三组不是夜间SSD>11.11mmHg(OR=0.970,95%CI:0.682~1.381,P>0.05)和24hSSD>14.41mmHg(OR=1.083,95%CI:0.746~1.572,P>0.05)的危险因索,第三组是日间SSD>14.00mmHg的危险因素(OR=1.507,95%CI:1.038~2.187,P=0.031)。结论 长时收缩压变异性是老年人日间收缩压变异性增高的危险因素。
老年人;血压;危险因素
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这一概念是由Hammarstromn在1948年首次提出,并表明心血管事件、靶器官受损与短时BPV呈正性相关关系[1]。研究表明,夜间BPV可作为一项独立因素,可预测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研究发现,日间BPV可作为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因素[2]; 有学者人在2010年的研究中发现,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会随着长时BPV提高逐渐增加。长时BPV能够预测全因死亡率以及卒中等心血管事件,这一结论已被ELSA、ASCOT-BPLAADVANCE和NHANES3 等大型研究证实[3]。根据BPV检测所用时间的长短,可将其分为短时BPV(数小时或数分钟BPV)和长时BPV(年度、数月或数周BPV)[4]。既往报道表明,短时与长时BPV存在相关性,且该类研究的研究对象较少为老年人群,因此该研究重点探讨与分析老年人群短时和长时收缩压变异性的相关关系。
1.1 一般资料 2008年期间,对我市休退离职工进行第1次健康体检,此后3年内每年均在同一地点由同一医务人员分别进行第2,3,4次健康体检(每次健康体检生化指标、调查内容、人体测量项目均相同)。在进行第4次健康体检且年龄大于60岁的我市休退离职工有14 582名,按20%的比例抽取其中2 916名,将符合入选标准者2 541名作为研究对象。在所有研究对象中,1 921名职工完成24h动态血压监测,动态血压合格者有1 633名,890名长时血压值缺失,最终进行统计学分析的研究对象有743名职工。
1.2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包括 (1)>60岁的我市休退离职工;(2)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意识清晰,无认知缺陷;(4)无行走障碍,能独立接受检查;(5)2周内无服用抗帕金森、抗抑郁症等精神类药物[5];(6)无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的严重疾病。
1.3 收集资料 生化指标、流行病学调查内容、人体测量指标的检测方法见参考文献[6]。血压的测量:血压的测量在体检当日早上6∶30~8∶30进行,在测量前至少安静休息5min, 30min内禁止吸烟和饮咖啡,排空膀胱。测量时,被测量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肘部置于与心脏同一水平,选用已校正的水银柱式血压计进行测量。选择大小合适的袖带,袖带内气囊至少应包裹80%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将气囊中心置于肱动脉上。取柯氏音第Ⅰ时相作为收缩压血压值,柯氏音第Ⅴ时相作为舒张压。每名研究对象共进行3次血压测量,相隔2min后重复测量。如果2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5mmHg,则需重新测量,取3次血压的平均值[7]。
1.4 动态血压的测量 选用ABPM50动态血压监测仪,测量前认真检查仪器以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教导被测量者对袖带情况的处理,以确保袖带松紧适宜,位置准确。告诉被测量者在仪器监测期间可正常作息;睡眠时,避免因上臂袖带被压迫而导致血压读数偏差。动态血压监测应夜间成功读数≥5次,或日间成功读数≥10次。夜间时间定义为11∶00~次日7∶00,每15min测量1次;日间时间定义为7∶00~11∶00,每30min测量1次动态血压[8]。
1.5 分组 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3组[根据长时收缩压标准差(SSD)的三分位数进行分组],长时SSD<9.09mmHg为第一组、14.29>长时SSD≥9.09mmHg为第二组、长时SSD≥14.29mmHg为第三组[9]。
1.6 相关定义 (1)短时收缩压变异(systolicbloodpressurevariability,SBPV)采用24hSSD、夜间SSD以及日间SSD来表示[10]。(2)长时SBPV则采用长时SSD表示,其通过4次体检的收缩压值算出。x为收缩压平均值;x1~x4分别为4次健康体检的收缩压值;长时收缩压的测量次数用n表示(该研究n=4)。
2.1 第4次健康体检时3组一般情况比较 本组全部743例研究对象的长时SSD平均值为(12.41±6.53)mmHg。第一组的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女性比例和服用降压药比例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较第三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一组的饮酒、吸烟比例均较第一组升高(P<0.05)。见表1。
表1 第4次健康体检时3组的一般情况比较
注:TG:三酰甘油;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2 3组间短时SSD与动态收缩压比较 第一组的日间SSD和24 h SSD水平均较第三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夜间S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夜间、日间以及24h平均动态收缩压均较第三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动态收缩压24h日间夜间短时SSD24hSSD日间SSD夜间SSD第一组(n=247)126.5±15.6128.9±15.9119.1±16.814.6±4.214.0±4.611.9±4.6第二组(n=248)128.2±14.4130.1±14.9121.7±15.714.6±3.714.1±3.711.7±5.0第三组(n=248)133.1±15.4135.0±15.7126.5±17.115.6±4.615.3±4.811.8±5.1P值<0.001<0.001<0.0010.009<0.0010.902
2.3logistic回归分析(24hSSD>14.41mmHg) 24hSSD目前仍无准确的截断值,因此以总人群中位数来充当。自变量为3组,因变量为24hSSD,校正性别、年龄、体育锻炼、吸烟、饮酒、24h平均收缩压、TG、体重指数、HDL-C、LDL-C、服用降压药物、hs-CRP后,Logistic分析结果示长时SSA不是24hSSD>14.41mmHg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2.4Logistic回归分析(夜间SSD>11.11mmHg) 目前夜间SSD仍无准确的截断值,因此以总人群中位数来充当。自变量为3组,因变量为夜间SSD,校正性别、年龄、体育锻炼、吸烟、饮酒、夜间平均收缩压、TG、体重指数、HDL-C、LDL-C、服用降压药物、hs-CRP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长时SSD不是夜间SSD>11.11mmHg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3 logistic回归分析(24 h SSD>14.41 mm Hg)
表4 logistic回归分析(夜间SSD>11.11 mm Hg)
2.5Logistic回归分析(日间SSD>14.00mmHg) 目前日间SSD仍无准确的截断值,因此以总人群中位数来充当。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1:自变量为3组,因变量为日间SSD,Logistic分析结果示第三组是日间SSD>14.00mmHg的一项危险因素(P=0.002);模型2:以模型1为基础,校正性别和年龄后,Logistic分析结果示第三组是日间SSD>14.00mmHg的危险因素(P=0.003);模型3:以模型2为基础,校正体育锻炼、吸烟、饮酒、日间平均收缩压、TG、体重指数、HDL-C、LDL-C、服用降压药物、hs-CRP后,Logistic分析结果示第三组是日间SSD>14.00mmHg的危险因素(P=0.037)。见表5。
表5 logistic回归分析(日间SSD>14.00 mm Hg)
2.6 未服用降压药物者Logistic回归分析 未服用降压药物者有539名,校正性别、年龄、体育锻炼吸烟、饮酒、平均收缩压(包括夜间、日间以及24 h)、TG、体重指数、HDL-C、LDL-C、服用降压药物、hs-CRP后,Logistic结果示第三组不是夜间SSD>10.08 mm Hg、日间SSD>13.72 mm Hg以及24 h SSD>14.36 mm Hg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发现影响短时、长时BPV的因素不完全相同;但两者之间一定的相关性,并非两者独立存在[11]。研究表明长时和短时BPV呈正性相关关系(P<0.05),但其并未对短时和长时BPV进行回归分析。
上述研究通过对短时和长时SSD回归分析,结果示导致日间SSD增高的危险因素是长时SSD。将相关联的混杂因素校正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使日间SSD增高的危险因素是第三组 (OR=1.51,95%CI:1.03~2.23);将服用降压药物人群排除后,回归分析结果示第三组不是日间SSD增高的危险因素(OR=1.41,95%CI:0.91~2.20),也许是降压药物的影响。与此同时,本研究结果示,长时SSD与夜间SSD无关,只与日间SSD相关,其原因可能为夜间外界环境干扰较少,机体主要通过固有的血压调节机制对血压进行调节,而长时和日间SSD都在日间进行测量,因此具有共同的环境刺激、生理变化等影响因素[12]。
该研究结果示日间SSD增高的危险因素是长时SSD,但是日间SSD与长时SSD之间的机制仍未明确。它们可能存在相同的影响因素:(1)生理及环境变化因素:两者都在日间进行测量,因此可能存在相同的环境刺激、生理变化等影响因素[13]。Mancia等[14]研究显示,长时及短时BPV会随着情绪变化而产生波动。 (2)增龄: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体心血管系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导致血压调节功能障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下降,从而导致血压变异大。Mancia等[14]研究表明,老年人群中的24hBPV较青年人群中的24hBPV升高。Mu等[15]研究发现,日间BPN随着年龄每增加10岁而增加0.47mmHg。
发现长时BPV是日间BPV增加的危险因素这一结论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而既往报道表明,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与长时、短时BPV呈正性相关关系,且随着年龄的增加BPV也会逐渐增大,因此老年人群,不仅需要控制好血压值,还需要降低长时和短时BPV[16]。虽然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和靶器官损害都会随着长时和短时BPV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但仍需深入研究哪一项更具有预测价值。既往对于长时BPV的相关研究不多,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设备的创新发展,实现电子技术和医疗一体化,改善数据的管理,相信日后肯定会有更多关于长时与短时BPV之间相关联系的报道[17]。
虽然本研究在每一环节均尽量做到严谨,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年龄大于60岁老年人群,且男女比例不均衡,以男性为主,而性别比例不均衡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该研究结论能否推广至其他人群仍需进一步验证。(2)在进行长时BPV的计算时,数据较少,仅用了老年人群4次健康体检的收缩压血压值,因此SSD的准确性可能会产生影响[18]。(3)长时BPV与短时BPV有关的机制未能够明确交代,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 安莎莎,郑晓明,李志芳,等.老年人群长时收缩压变异性与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相关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982-988.
2HollerJG,HenriksenDP,MikkelsenS,etal.Shockintheemergencydepartment;a12yearpopulationbasedcohortstudy.ScandJTraumaResuscEmergMed,2016,24:87.
3 顾静彧,杨可名,茆丽娜,等.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在老年人动脉硬化检测中的应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35:243-246.
4VerrusioW,AndreozziP,RenziA,etal.Efficacyandsafetyofspinningexerciseinmiddle-agedandolderadultswithmetabolicsyndrome:randomizedcontroltrial.AnnIstSuperSanita,2016,52:295-300.
5 俞蔚,严静,章一丰,等.浙江三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患病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668-671.
6Pawlaczyk-uszczyńskaM,DudarewiczA,CzajaN,etal.Dohearingthresholdlevelsinworkersofthefurnitureindustryreflecttheirexposuretonoise.MedPr,2016,67:337-351.
7 罗艳侠,石晶,周涛,等.社区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及血压控制情况调查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015-3018.
8EsteghamatiA,EtemadK,KoohpayehzadehJ,etal.Awareness,TreatmentandControlofPre-hypertensionandHypertensionamongAdultsinIran.ArchIranMed,2016,19:456-464.
9 付文哲,林仲秋,董凤英,等.广州军区退休老年人高血压肾病的危险因素探讨.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6,19:30-33.
10NguyenCT,PhamNM,TranDV,etal.Lifestyleanddietinrelationtoriskoftype2diabetesinVietnam:ahospital-basedcase-controlstudy.Springerplus,2016,20:687.
11 迟新栋,马丽,何佳,等.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致病因素与靶器官损害状况研究.医学临床研究,2015,32:1750-1752.
12KumariS,SharmaN,ThakurS,etal.BeneficialroleofDalleleincontrollingACElevels:astudyamongBrahminsofnorthIndia.JGenet,2016,95:291-295.
13 刘木松,韩伟斌.上海市泥城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职业与健康,2015,31:2112-2114.
14ManciaG,ParatiG.Theroleofbloodpressurevariabilityinend-organdamage.JHypertensSuppl,2003,21:S17-S23.
15MuK,ZhangY,NiuDY,etal.Distributionofperipheralarterialstiffnessandendothelialfunctionaswellastheircorrelationswithcardiovascularriskfactorsinchildrenandadolescents.ZhonghuaLiuXingBingXueZaZhi,2016,37:805-809.
16 杨立青,吴升平,茹小娟,等.北京城区老年人血压变异性特点及相关因素的研究.中国医药,2014,9:619-623.
17KangasP,TahvanainenA,TikkakoskiA,etal.IncreasedCardiacWorkloadintheUprightPostureinMen:NoninvasiveHemodynamicsinMenVersusWomen.JAmHeartAssoc,2016,21.pii:e002883.
18SluikD,Brouwer-BrolsmaEM,deVriesJH,etal.Associationsofalcoholicbeveragepreferencewithcardiometabolicandlifestylefactors:theNQplusstudy.BMJOpen,2016,6:e010437.
10.3969/j.issn.1002-7386.2017.04.034
435000 湖北省黄石市,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
周丽华,435000 湖北省黄石市,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
E-mail:35320220@qq.com
R
A
1002-7386(2017)04-0602-04
201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