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彦
德育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千秋大业,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中学阶段,思想道德教育是自然向社会过渡的重时期,是学习掌握社会规范的基本阶段,在整个德育教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日常生活中,社会舆论及道德约束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德高于能。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继承人。毛泽东曾说:“青少年是早晨的太阳,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可见对未成年人德育教育事关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作为教育者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首先要不断提高自我素质,做到“打铁还要自身硬”。
一、教师高尚的品格是学生言传身教的楷模
纯洁的学生犹如一张白纸、极具好奇性,模仿力,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神圣的,中学生模仿力极强,而缺乏判断力,教师的举手投足,都会其产生极大影响。中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对教师的优点或缺点,都会机械的去模仿,所以教师平时面对学生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作为教师有时可能忽略一些细节,但对与学生来说,你的一举一动都会是学生的模仿对象,可能是你的每一个眼色,每一句话上,甚至可能连你怎样工作,怎样和同事说话,对待学生的态度所有的一切,只要学生在身边,他们都会注意的到,这也就要求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在树立榜样人物时,要结合他们的实际,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他们的热情,并引导学生把榜样同自己日常生活的小事结合起来,在行动上加以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时刻以优秀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做到爱岗、敬业、勤业和品德高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格观念。
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心灵”沟通的桥梁
德育教育要“以人为本”,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关键在于投入“真爱”。只有爱心打动学生,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意愿,多关注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其特点,中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成功、喜欢表扬和自我表现。师生关系融洽,与学生交知心朋友是成功教育的基础。教育工作是“良心事业”,只有教师赋予真情,学生才能触动心灵;只有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心灵,才能做到全面调查,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一切。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抓住学生的思想倾向,分辨出外因或内因,针对原因对症下药,做到方法正确,措施得当,讲究实效,才能效果显著。
三、教师对学生的推心置腹,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
没有沟通就没有快乐人生,事业中没有沟通就没有成功,教育中沒有沟通就达不到教学育人的效果。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办法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只有把道理讲到位了,讲透彻了,学生才会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关系了,看法才明了,心情才舒畅。中学生缺乏具体的价值观,人生观也不明晰,切忌长篇大论,要抓住要害,言简意赅。语言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能够理解,要充满亲情和真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细腻的感情投入,使他们感到温暖,感到亲近,学生自然就会乐以接受老师的说教。
四、学生给予一颗爱心,才会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一颗心,首先是爱心。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古语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亲其师,信其道”,就是情感对于感化人教育人的作用。“当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中学生喜欢称赞与表扬,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用心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失良机地肯定鼓励学生。哪怕一丁点地进步,也应给予适当的表扬,投以赞许和鼓励,平时对学生少批评、多肯定,才能唤起和推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教师要以心换心真心诚意,正确引导学生,耐心地把学生扶上彼岸,明确人生努力的方向。
五、尊重学生人格,用艺术浇灌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育的成功就是让学生具有高尚、诚实、聪明、勤奋、自尊和自豪而不骄傲的人品。教师的情绪具消极面,不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在学校教育中要注意宽严结合,赋予学生严父般慈母般的爱,把情绪撒给学生是错误的。要尊重学生,倾听学生,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只有走下讲台,蹲下身来才能让我们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播出爱的种子,知识的花园。教师应该置身于一个爱心播撒的位置上,去播种,去沟通去滋润,用艺术去浇灌,让孩子生活在微笑和关爱中,犹如让花草生活在春风雨露里。鼓励他们自尊、自爱和自强,培养其自主意识,促进其自主学习,实现其自我教育、自我调整心态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