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应用,成为了大学生最为青睐的新型媒体。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微博为大学生的广泛发展提供空间,并为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间提供了新的平台。通过微博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而微博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使用微博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关键词]微博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160-02
当前,由于手机及网络的广泛普及,大学生变成了微博群体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引导大学生在微博中實现有序、理性、高素质的参与,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全新课题。
一、微博的基本特征
由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微博已经深入到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大学生获取新闻、交流沟通、放松娱乐的重要工具,并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特征。
(一)便利性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微博得到了更加方便快捷地使用,可以通过QQ、短信、email、MSN等多种形式的通讯工具随时随地地发送或者关注微博。使自己可以轻松地了解到朋友圈里每一个人的动态以及国际国内的新闻时事,并且也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心情或者动态。无需标题,只需要几秒钟,人们就可以在“掌上”与外界交流,与世界接轨。
(二)互动性
在微博中,每一个用户都可以对自己以及其他人的微博内容进行评论、转发,也可以对其他用户进行关注,随时随地了解他的信息及动态,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一系列热点话题和其他用户发起话题、进行私聊等。这样方便快速地使志趣相同,人生观、价值观相同的朋友快速地聚集在一起,从而使自己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并且进行互动的愿望得以实现,让自己的网络生活也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三)平等性
不论你是学生、上班族、领导或者明星,也不论你有多富有或者多贫穷,在微博中每个人都是以平等的身份、平等的地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关注自己喜欢关注的对象及其内容。微博使每一个用户轻松地摆脱了现实生活中一系列的等级观念,改变了他们对知名人士、权威部门高高在上的认识,每一个用户都可以在微博中自由自在地分享微博、关注微博。
二、大学生热衷于微博的原因
(一)微博使大学生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现在的大学生有许多新的特点。他们热爱时尚、追求时尚,他们渴望被关心,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但是由于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他们的内心又是非常的孤独和寂寞,有时候有心事却找不到可以倾述的对象,也找不到可以时常关注自己内心的朋友。大学生依赖于微博,从而建立了属于自己一片“小天地”,这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微博帮助大学生舒缓压力
对于大学生而言,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学业问题,同时还面临着个人的感情问题。而大学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学习方式,大学生需要靠自己的力量,例如自控力或者自制力来让自己学习,在这种强烈的压迫感下,大学生的内心承受力往往很脆弱。所以,许多大学生为了缓解自己的压力,他们在微博中通过虚拟的关系可以像其他用户倾吐自己的秘密,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因为内容比较短,所以他们在写微博时没有压力。大学生把他们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通过微博即时地说出来,以寻求广大网友的鼓励与安慰。
(三)微博能够满足大学生个性心理发展需求
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都想去了解、去探索。而且他们不喜欢被动参与,而更喜欢主动地参与。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通过微博任意地去了解、去探索外面的世界,而且,大学生也可以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个性感言、宣泄自己的情绪与不满,即时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可以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情,合理地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微博使每个大学生都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三、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微博为大学生的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当今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大部分为90后,他们在网络上对于获取信息、人际交往、记录生活、缓解压力、开阔视野、展示个性,其自身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大学生可以利用微博记录自己的点点滴滴或者了解书本里所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等,对丰富大学生的生活、拓展大学生自身的空间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微博为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间提供了新的平台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部分是通过课堂教育、宣传引导等方法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则占据主导地位,使大学生被强硬地灌输知识。大学生可以不论时间、不论地点在微博上了解各种信息,并且有了可以选择的权利,只有大学生对某些老师感兴趣了,关注了他们或者学校的官方微博,他们的教育作用才可以得到发挥。而且,在微博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转发和评论微博。如果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观点有意见的,可以通过评论或者私信的方式进行交流,同时也可以让大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之中得到教育。
(三)微博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现在大部分大学生通过微博来发表自己的心情、宣泄自己的情绪或者表达自己对某一观点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大学生展现自己的重要平台。正因为大学生的这一自我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关注大学生的微博来及时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这比与大学生谈心、到宿舍走访等来得更及时、更准确,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大学生不同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的效率以及有效性。
四、微博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微博信息传播的广泛性,使传统教育的效率降低
当今时代,由于微博的快速发展,它以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多等特性赢得了广大大学生的喜爱,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大学生的学习,但是终归大学生真正学习的地方还是在课堂中,还是通过老师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教育来获取知识,而这一系列的传统教育都是单一性的,都是老师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占主导地位,不断给大学生灌输一定的理论,而且老师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知识更新的速度显然没有微博中更新得快,而微博现在则成为了大学生每天所必需的。如果在传统教育中大学生感受不到新鲜感,激发不到他们的好奇心,大学生则更愿意去看微博,而不愿在課堂中接受传统的教育。这使得传统教育的效率大幅度降低,同时也给了老师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二)微博信息内容的复杂性,使控制舆论环境的难度增加
微博内容的复杂化与多元化是微博传播信息的最主要的特点之一。任意一个微博的用户都可以在短时间内不断地去更新自己的内容,但传播的内容大多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大学生现在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思想观念不成熟等原因,很容易受到社会各界不良舆论的影响。积极的信息可以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但是消极的、被社会扭曲的或者虚假的舆论信息则会严重阻碍大学生身心的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心理疾病。所以如何对微博进行监管、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得到净化,成为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很让人头疼的问题。
(三)微博的便利性,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社交恐惧”
具有“低门槛”、开放性、隐蔽性的微博,每一个用户基本上都不会知道其他用户的真实身份。正因为如此,大学生便可以在微博中畅所欲言,毫无保留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就像许多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与现实生活脱节一样,过度使用微博也会让大学生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他们用微博的交流代替了现实生活的交流,把微博的世界代替了现实的世界,使他们开始缺乏与周围人的交流与合作,成为了所谓了“宅男”“宅女”。这一现象影响了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大学生社交能力的退化,使他们无法适应现实生活中的交流方式。更有甚者把真假虚实混淆,使大学生产生前所未有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并直接导致了社交恐惧,从而影响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五、利用微博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以信息技术为保障,使微博管理实现专业化
尽管微博不能与校园网相提并论,但却有一些相似之处。因此各大高校的管理者要健全网络管理,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微博更新速度快、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所以,首先,要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对微博进行管理。只有微博内容的更新快并且具有新颖性才会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其次,各大高校可以建立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工作部门为中心的微博,使这些微博可以打造为学校新闻与动态的具有公开性、正确性与权威性的平台。最后,要打造出具有独特性的微博。此外,还要不断加强网络安全,过滤不良的信息,以确保微博内容的纯度,使微博不仅可以成为学校发布信息的工具,也要成为学生解答困惑、疑问的重要渠道。
(二)加大对微博的宣传力度,增加其点击率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的教育微博,许多大学生对教育微博还感到陌生,所以有必要加大对教育微博的宣传力度。各大高校可以在校园网以及公告栏中宣传,鼓励大学生访问、参与并评论支持微博;老师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定期举办讲座宣传教育微博,或者根据教育微博中一些热点的话题举办一些座谈会来进行讨论,从而引起大学生的关注,等等。
(三)提高老师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我素质
广大青年大学生喜欢挑战、追求具有新鲜感的事物,他们具有很强的“追星情结”。而老师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恰恰要抓住这一特点,分享、引领彼此都认同的生活方式,与大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吸引大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成为大学生心目中的明星。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努力成为一名“博文高手”,因为只有通过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才能把深刻、严肃的思想观念为大学生接受。因此,老师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地接受一系列的新鲜事物,开阔自己的视野与知识面,可以生动形象地用“甄嬛体”“咆哮体”等网络的流行语来贴近生活,形成让大学生喜爱的表达风格,将正确的教育主题和思想政治观念更好地传给大学生,让大学生更好地接受。
【参考文献】
[1]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胡明辉.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J].现代教育科学,2011(09).
[4]周源源,费国强.微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1(09).
[5]王菲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正确面对微博[J].经济研究导刊,2011(32).
[6]杨立淮,徐百成.“微博”网络生态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11(11).
[7]吴梦珽,刘莉.从使用与满足论透视“微博热”[J].新闻世界,2011(01).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