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文性角度探讨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

2017-04-01 09:40王小凤
现代交际 2016年22期
关键词:互文性新闻标题翻译方法

王小凤

[摘要]互文性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文本理论,强调文本与文本之间的相互指涉关系。作为一种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中产生的文本理论,互文性的提出符合现代文本理论的发展方向,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互文性最早用于文学领域的研究,是一种文学理论。但它的提出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因为根据互文性的概念,翻译本身也是一种互文性活动。本文拟将互文性理论引入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研究,通过互文性与翻译之间关系的探讨,分析互文性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应用,进而从互文性角度探究如何更好地完成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譯,实现英语新闻标题汉译的传神达意。

[关键词]互文性 新闻标题 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081-02

一、前言

“互文性”(intertectuallity),也称“文本间性”,通常被用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最早由法国后结构主义文艺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和论述。她指出:“任何文本都是引语的镶嵌品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文本的吸收和改编。”(Kresteva, 1986:36)紧接着,另一位法国著名文学评论家罗兰·巴特在1970年出版的《S/Z》一书中首先开始使用“互文本”一词。他在书中提到:“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在一个文本中,不同程度地并以各种多少能辨认的形式存在着其他文本。”(Barthes, 1974:49)由此可见,互文性强调的是一个文本是对其他文本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指涉、继承和发展。任何文本都不可能独立存在,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其他文本的影响,从而与其他文本共同形成一个无限交织的文本网。

翻译活动由来已久,在翻译活动中,译文以原文为基础,指涉原文,两种文本相互联系,实现异质文化之间的互涉,互指和互补。基于此,翻译活动本身是一种互文活动,将互文性理论引进翻译研究,为翻译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法。

新闻标题是新闻语篇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提示新闻语篇最重要的内容,为广大读者快速浏览和理解报道内容起到了导向作用。常言道“秧好半年禾,题好一半文”,新闻标题对语篇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因此,译者在翻译英语新闻时,应十分注意新闻标题的翻译。迄今为止,对于新闻标题的翻译,鲜有学者从互文性角度探讨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本文旨在将互文性理论引入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研究,通过互文性与翻译之间关系的探讨,分析互文性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应用,进而从互文性角度探究如何更好地完成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实现英语新闻标题汉译的传神达意。

二、互文性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应用

新闻标题往往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或评价,要求高度凝练又精彩醒目,给人以深刻印象。要达到此目的并不容易,而互文性的引入,给新闻标题实现此目的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互文性在新闻标题中的应用主要有引用、仿拟、混合三种形式。

新闻标题中的引用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引用圣经、童话、寓言、民间故事、宗教习俗的典故;二是谚语、成语、格言、警句、文学名著等。

仿拟是重要的修辞手法,指有意模仿人们熟知的语言材料(比如成语、谚语、名言警句、文学著作中的经典话语等),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语、句、篇来,以使语言生动活泼、妙趣盎然。仿拟的这些特点,使仿拟在新闻标题中被广泛使用。

They Came,They Saw,They Were Conquered (Bleacher Report, April 29, 2008)

这是一则关于2002年世界杯比赛结果的报道,标题中的“they”指的是“法国球迷”,他们来汉城看2002年世界杯本国球队与非洲劲旅塞内加尔的比赛,结果令人大失所望。作为上届冠军的法国球队败北,他们“被征服了”。这个标题,使读者想到著名的古罗马政治家、军事家凯撒大帝在征服高卢和大不列颠等地时留下的名言:“I came, I saw, I conquered。”很明显,此标题是对此名言的仿拟,用以生动形象地表现法国球迷因自己的球队败北所感到的失望与无奈,也形象地展现了法国球队的尴尬境地。此标题通过仿拟名言,不仅起到了吸引读者眼球的作用,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毫无疑问,这则标题的仿拟是成功的。

混合,即将属于其他文体。题材或语域的典型用语融进新闻标题,以达到一语双关、生动形象的目的。

Food Firms Snub “Red Light” Warmings on Labels (The Sunday Times, January 7, 2007)

这是一则有关某些食品公司无视食品标识规定的“禁令”,违法生产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的报道。标题中,“red light(红灯)”本为交通规则用语,“红灯停,绿灯行”为众所周知的交通规则,此处将“红灯”一词引入标题,传达了食品安全监察局对违法食品生产商的严厉态度,同时也表明食品生产商无视产品卫生规则,无异于顶风作案,最终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英语新闻标题汉译的方法探讨

以上例子表明,互文性以不同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新闻标题中,为新闻标题增色添彩。但互文性的应用也对译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比如,如何识别原标题中的互文现象;如何尽可能地将原标题中的互文效果准确无误地传递出来;又如何使译文拥有像原文那样的表达效果等。在此,笔者试图探讨新闻标题的翻译方法,并举例说明在何种情况下应运用何种翻译方法才能更有效地传神达意。

(一)直译法

“直译法”是翻译学界在探讨翻译方法时提到的频率最高的方法之一。强调的是译文和原文的“形似”,即要求译者遵循“忠实通顺”的翻译原则将原文的意思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此方法适用于目的语的读者对原语文化有一定了解,或原标题中使用的互文文化已众所周知的情况。

To Arm or Not to Arm—That Is A Question (The Washington Post, February 7, 2000)

这是一篇关于英国警察是否应配枪的问题的新闻报道标题。稍微有点儿西方文学知识的读者一眼便能看出原标题仿拟了莎翁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一句著名话语“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哈姆雷特的这句独白已被无数次仿拟,在中国也广为流传。因此,可以说,原文标题中的文化已眾所周知。此种情况下,译者可采用直译法,将原标题译为“配枪还是不配枪——这是一个问题”。如此,既忠实地表达了原文要表达的意思,又不失原文的仿拟效果,可谓两者兼顾,一举两得。

(二)增译法

所谓“增译法”,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必要的语言成分,使译文既能在语法、语言形式上符合汉语的习惯,又能实现使译文和原文在内容、形式和意义方面对等起来的目的。按照“忠实”的翻译原则,译者不应对原文的内容随意增减,但此处的增加并非无中生有、画蛇添足地随意增加,而是增加原文虽无但又有其意的一些部分。有时候,标题中的互文知识并非广为汉语读者所知,因此,为了忠实地传达原标题意思,又保留原标题的互文色彩,译者可使用增译法达到这些目的。

High-profit Divorce Saga ends (China Daily, February 4, 2013)

标题中的“Saga”一词在字典中直接音译为“萨迦”,如果采用直译的方法将标题翻译为“高利润的离婚案萨迦结束了”,中国读者看到这样的译文必定一头雾水,会疑惑“这桩离婚案名叫萨迦吗?为什么要叫萨迦呢?”事实上,“Saga”一词源于中世纪北欧海盗猖獗一时的传奇故事,后来演变为“金钱和暴力”的代名词。该新闻是有关“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因家暴被妻子起诉离婚引起各方关注的报道。案件以李阳支付妻子高额赔偿结束,原标题用“Saga”一词,暗指此事件由暴力引起,以金钱结束的事实。因此,为了保留原标题的互文效果,又不至于让中国读者感到疑惑,译者可采用增译法,将标题译为“高调的离婚案如萨迦,金钱与暴力的故事终结束”。通过增加“金钱与暴力的故事终结束”这一短句,读者便一目了然,原来“Saga”关乎金钱与暴力,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西方的文化,此翻译无疑是成功的。

(三)文化互文法

“文化互文法”尚未在翻译界的翻译方法中被提及,此方法为笔者根据观察研究多个英语新闻标题的成功翻译案例总结而得。“文化互文法”指译者从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角度出发,在充分理解原语意思的情况下,从目的语文化中选择与原语文化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并具有目的语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在实现“信”“达”标准的同时,力求实现“雅”。常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实际上,“一方水土亦孕育一方文化”,由于社会环境、生活习惯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不可能完全等同,必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别,这些差别也给翻译带来困难和挑战。将两种文化间的差异降到最低是翻译学者孜孜以求的目的,在标题翻译中,运用“文化互文”的方法或许可以达到此目的。

My Girl, My Wife (有情人终成眷属)(《英语世界》,1997年5月7日)

此例中,译者巧妙地引用极具中国特色的名句“有情人终成眷属”,不仅完整地传达了原新闻语篇的主要意思,而且令读者一看到此翻译,便会联想到张生和崔莺莺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而如果采用直译的方法将原标题译为“从女孩到妻子”,读者读来便会犹如白开水,平淡乏味,毫无吸引力。由此可见,仿拟的手法不仅可应用于原文,也可应用于译文,使译文读来文雅脱俗,令人回味。

四、结论

互文性不仅在文学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也为翻译研究开拓了广阔的研究视野,相信互文性将会在翻译研究领域中占领一席之地。笔者将互文性引入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研究,根据互文性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应用特点,提出直译法、增译法和文化互文的翻译方法,藉此为英语新闻翻译的译者提供方法参考,同时也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思维和研究视角。

【参考文献】

[1]赖彦.新闻标题的话语互文性解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9(01):78-82.

[2]李建红.从互文性角度看文章标题的翻译[J].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06(02):118-121.

[3]李玉平.互文性:文学理论研究的新视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4]王瑾.互文性[M].南宁:广西大学出版社,2005.

[5]轩慧芳.从互文性角度谈翻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4):79-80.

[6]曾冠冠.从互文性角度看翻译的文本转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12):85-87.

[7]Barthes,Roland. S/Z[M].New York: Hill and Wang,1974.

[8]Kresteva,Julia. Word, Dialogue and Novel[M].The Kresteva Reader, Toril moied.,Oxford:Blackwell Ltd.,1986.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互文性新闻标题翻译方法
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分析
关于初中语文互文性阅读的教学思考
2018世界杯英文体育新闻标题的及物性系统分析
浅谈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红楼若梦,游园乍惊
浅谈日语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中医语言隐喻分析及其翻译方法研究
结合语境翻译文言文方法举隅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试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