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玉根
自主学习就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积极主动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的程度。它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对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个学习环境、任何阶段的教育都非常重要。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下面结合一些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加強课前预习的养成和反馈
通过自学,从书本上主动获取一些知识,是学生自主学习态度的一种体现。所以,加强课前预习的养成和反馈,是培养学生从小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学“比例尺”,课始,我先要求学生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发现什么?然后汇报。
生1:我知道实际距离太长或者图形太大时,想把其画在图纸上,就应该采用比例尺。
生2:我发现比例尺是一个比。
生3:我发现比例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比的形式,一种是线段。
生4:我看见书上的比例尺不带单位,还有前项或后项都是1。
师(惊讶):后项是1的比例尺你是从哪里看到的?(新授例题未出现)
生4:我是从课堂练习中发现的。(多么认真预习呀!)
生5:我还发现了要求比例尺一定要知道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
学生争着把自己预习的收获告诉老师和同学,很多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在学生的预习中基本掌握。加强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预习情况的反馈,让学生明白,有些数学知识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是可以掌握的,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态度的养成。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究”是儿童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营造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探索究欲望,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态度的养成。
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先让学生小组合作,从学具盒中拿出24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自由摆成一个较大的长方形,
生1:我们组先数出12 个小正方形排成1排,然后再摆上1排,就成了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生2:我们小组是把6个小正方形摆成一排,24个小正方形可以摆成4排,排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就是24平方厘米。
生3:我小组是把24个小正方形排成3排,每排8个,排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也是24平方厘米。
将上述学生回答整理填写下表:
师:同学们,回想刚才操作过程,并认真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
生1:每排个数就是拼成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排数就是宽所含的厘米数。
生2:长方形的面积就是拼成的长方形中所含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个数。
生3:我们认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积,从表中看出大家摆的块数相同,也就是面积相等都正好等于他们各长与宽的积。
师:是否任意一个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与宽的积?请同学们验证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任意摆成几个“规格”不同的长方形,验证得出: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是等于长与宽的乘积。
从上述的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得到的。教师营造了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学生在拼摆、观察、对比、讨论中自主揭示知识的产生,体验了“创造”知识的乐趣。在探究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得到了养成。
三、让学生参与习题的“编写”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参与习题的“编写”,做学习的小主人,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应用题教学具有枯燥的特点,往往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恰当的给学生自由参与编写习题的机会,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学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学生基本掌握了这种应用题的各种题型特征后,我提供了一个数学信息:“糖与水的重量比是1∶10”,要求学生根据这一个信息,把这道题编写完整,使它变成完整的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并解答。学生有了参与习题编写的机会,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都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
生1:糖与水的重量比是1∶10,糖水200克,糖与水各有几克?
生2:糖与水的重量比是1∶10,糖20克,水有多少克?
生3:糖与水的重量比是1∶10,水50克,糖有多少克?
生4:糖与水的重量比是1∶10,水比糖多90克,糖与水各有几克?
生5:糖与水的重量比是1∶10,糖比水少45克,糖与水各有几克?
……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从而促进学生持续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