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晴
(山东省警官总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2)
整体护理干预在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中的应用
杜 晴
(山东省警官总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2)
整体护理;主动脉夹层分离;应用效果
主动脉夹层分离(Aortic dissection):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并使中膜分离的主动脉腔内血液,随着主动脉长轴的方向形成主动脉壁二层分离的状态,又称之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或主动脉壁间动脉瘤。其临床表现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呈刀割或撕裂样;高血压病史;主动脉关闭不全,舒张期吹风样杂音;因缺血造成神经系统症状,偏瘫、昏迷、神志模糊、视力障碍等;因夹层扩大压迫动脉,引起恶心、呕吐、血尿等相应的症状。此病凶险、紧急,危及患者的生命[1]。我科于2015年1~12月收治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3例,均为男性,年龄40~60岁,在医护密切配合下,病情得到控制,康复出院。
1.1 护理人员在抢救患者中的干预
(1)立即送患者入重症ICU监护病房,氧气吸入2L/min,同时正确佩戴心电监护,PaO2的监测、血压监测每1 h测1次,如果发现PaO2<94%,可加大吸氧浓度5 L/min;(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给予β-受体阻断药和血管扩张药,硝普钠避光应用,现用现配,严格设定好输液泵滴速,不能超过6 h;(3)做好特护记录,及时与医生联系,同时测四肢的血压,以健侧肢体血压为真实血压,血压控制在100~120/60~90 mmHg;(4)口服美托洛尔片,控制心率在60~75次/min波动,以利于终止或稳定主动脉夹层的再分离,达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1.2 护理人员对患者疼痛的干预
(1)74%~90%的患者表现为搏动性心前区剧痛有濒死感或窒息突发撕裂样,但也有部分患者因出现晕厥休克从而掩盖疼痛症状。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疼痛性质、程度、部位及放射方向,重视患者的主诉,多与患者沟通,分散其注意力,及时汇报医生,疼痛处切忌按压、拍打及热敷;(2)疼痛评估定时进行,掌握疼痛缓解方法和规律,遵医嘱给予杜冷丁或吗啡。对于应用大剂量镇痛剂的患者者,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瞳孔、呼吸、面色、意识等变化,防止药物的急性中毒。由此可见,缓解疼痛至关重要;(3)护理人员缓和亲切的语言:“不要害怕,您会慢慢好起来的,您需要静静休息,配合我们好吗?”有条不紊的操作,让患者及家属心情平静,并信任与积极配合。
1.3 护理人员对尿量观察的干预
患者的尿量反应肾功能及血容量的变化。(1)计算好每天的入量及出量,尿量的颜色反应血容量,患者不需要多补充液体,减轻心脏负担;(2)有无血尿、少尿、无尿的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1.4 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护理的干预
(1)患者通常会焦虑、烦躁不安,猜测病情预后如何,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理解并针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安慰和解释;(2)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禁止高声喧哗,并实行保护性医疗制度;(3)语言刺激会使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继续升高并恶化病情,经常使用点头微笑等肢体语言令患者放松,尽量做到操作集中轻柔,走路步履轻盈,说话轻声细语,使患者生理、心理处于最佳状态,尽量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以配合护理和抢救。
1.5 护理人员对饮食的干预
(1)流质或半流质低盐低脂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多摄取水分,避免咖啡、汽水、香烟等刺激物;(2)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与卫生,协助患者床上苏打水漱口,3次/d,保持口气清新,促进食欲。
1.6 护理人员对室内环境的干预
(1)病室内保持安静,避免闲杂人员出入,做好警示标志;(2)24 h空气循环风,保持空气清新,病室无异味;(3)病室光线柔和,温度在舒适度24~26℃;(4)做好院内感染预防措施,注意手卫生与消毒,操作前后要洗手,预防交叉感染。
1.7 护理人员对患者大便的干预
大便保持通畅,减少因排便用力,引起血压骤升,导致夹层破裂。(1)可以口服通便药物;(2)饮食指导,食用粗纤维食物。
1.8 护理人员对患者皮肤的干预
(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舒适卧位,床铺清洁平整;(2)协助患者翻身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患者自己用力,以免病情加重;(3)可铺褥疮气垫床,预防褥疮的发生;(4)避免过多活动,剧烈咳嗽。
1.9 护理人员对患者睡眠的干预
(1)主动询问患者,入睡是否困难,适当调暗病室内的光线,各监护仪器调至静音或低音状态;(2)告知医生,应用安定药物,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
1.10 护理人员对患者出院健康的干预
(1)按时休息,劳逸结合,循序渐进;(2)戒烟戒酒,低盐低脂饮食;(3)坚持服药,控制血压,自测脉搏;(4)调整心态,心情舒畅,避免激动;(5)门诊复查,不适随诊,避免发生意外,延长生命
通过严谨的整体护理干预,从患者的病情,生活护理,方方面面,使患者生命转危为安,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扬,医生的认可,大大提高了抢救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的生存率,护理同仁共同借鉴。
[1] 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第1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13.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