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情境创设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2017-03-31 09:06陈丽秋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操作情境创设游戏

陈丽秋

【摘要】本文針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现象,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从创设生活情境、操作情境、问题情境以及活动情境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关键词】情境创设 生活 操作 问题 游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102-02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枯燥乏味的,怎么也提不起学习兴趣;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学习就是靠背公式、记例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学生没有意识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充满着观察、分析、操作、模仿、推理等活动。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存在不足。笔者认为,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应该成为数学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学习乐趣

我们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在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窥探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节约用水》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大山里的居民长途跋涉去背水的两幅图片,并告诉学生:这一群背着背篓、赶着骡子在云南大山里翻山越岭寻水的苗族男女,他们跋涉10里路,耗费大半天,扛来1桶水,只够喝1天。为干旱所逼,为生存所迫,云南大山里的男女老幼现在把寻水、背水当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当学生为这一生活场景感到震撼的时候,教师及时通过多媒体播放如下文字:1.专家们警告:“20年后的中国有可能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2.美国民间某一机构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内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区的淮河曾断流了90天。3.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08个……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联系生活来谈对节约用水的感受,并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某家庭水龙头漏水记录表(见下表),完成一个水龙头一分钟、一小时、一天、一年的漏水数量统计工作,感受一个家庭一天、一年漏水量,深刻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联系生活想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二、让学生在操作情境中提升数学思维

不可否认,数学学科有很多枯燥、抽象的知识,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尚待加强。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导致很多学生深感数学学习的晦涩难懂,如果我们想全面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就要帮助学生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创设动手操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动手操作来直观、形象地发现知识、体会新知,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平面图形的认识》《认识立体图形》的内容时,关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如果教师仅从字面上去解释的话,学生感到很抽象,不容易区分。考虑到这个时期的学生形象思维发展较好,抽象思维相对较弱,教师可以通过“摸一摸”的活动,让学生分别用手触摸、拿起、放下这些物品。教师首先拿出肥皂盒、鞋盒、粉笔盒、铅笔盒、易拉罐、足球等实物,并告诉学生刚才感受到的这些物品都是立体图形。其次,让学生拿出先行准备的纸和笔,通过“画一画”的活动,把这些立体实物的侧面画到纸面上。最后,教师告诉学生,他们刚才所画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就属于“平面图形”。学生通过“摸”和“画”这些物体自然而然能够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亲密关系”。在课堂的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联系刚才的操作体验来谈对二者的理解,以考验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该知识。学生大都能够结合刚才的操作谈自己的认识,学生的总结虽然不全部合乎表达的规范,但却说明学生已经能够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来区分二者的区别了。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对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也是极有帮助的。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设计动手操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动手中丰富知识,发展抽象思维。

三、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体验思考价值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考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事实上,数学学习就是充满思考的过程,教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中思考的价值,能促使他们孜孜不倦地学习数学知识。那么,如何促使学生加强这一体验呢?笔者认为,最好是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深刻地感受到思考的作用,以此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

以教学六年级上册《位置》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站到学生当中,问学生:“谁能用语言描述老师所站的位置呢?”如果发现学生不会用“行”“列”等表示时,教师再提问:“从你所坐的位置看,老师应该是在哪一行哪一列呀?”“如果让你变动位置,还能用刚才的说法来表达老师所在的位置吗?”“你能用同样的方法介绍你好朋友所在的位置吗?”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计构成了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下不断思考,从而使自己的思维与教师的一致。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思考的价值,积极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乐学、好学。

四、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增强学习热情

游戏活动是小学生最乐于参与的活动。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尽量多采用一些游戏、活动手段,将相关的数学知识融于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激发和强化数学学习兴趣。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笔者创设了“接力棒”的游戏活动:教师先行制作好几十张算式卡片,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开展“接力”活动。要求学生拿到卡片后快速算出上面的计算题,准确算出卡片上的计算题的学生就能把手中的卡片传递到下一个同学的手中,最后看哪一组最快传递完手中的卡片。类似这样的游戏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是非常高的。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善于利用情境创设为数学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巩固和增强创造有利条件,最终使学生喜欢上数学学科。

(责编 刘小瑗)

猜你喜欢
操作情境创设游戏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