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李琳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儿童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92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FBG、2 hPBG、HbA1c、BMI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FBG、2 hPBG、HbA1c、BMI水平在入院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BG、2 hPBG、HbA1c、BMI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83%,对照组为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儿童糖尿病的血糖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护理干预;儿童糖尿病;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a)-0136-02
儿童糖尿病系15岁前发病的糖尿病,一般以1型糖尿病为主。该病多在幼年发病,发病急,患儿的血糖波动幅度较大,并发症多,且需终生依靠胰岛素来控制血糖[1]。儿童糖尿病与成人不同,儿童和青少年期是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儿的生长发育,且如果机体的血糖水平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会伴随白内障、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极大的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健康,严重的降低了患儿的生活质量[2]。相较于成人而言,儿童有其特有的生理特点,且缺乏自制力,因此在护理方面需格外注意。该研究探讨了护理干预对儿童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来该院就诊的92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男性21人,女性25人,年龄在3~15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0±2.83)岁,病程在1~31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16.42±5.32)月;对照组男性23人,女性23人,年龄在4~14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6.17±5.56)岁,病程在2~29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15.89±2.85)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15周岁之间;③患儿依从性好,配合度高;④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②意识障碍及精神病患者;③合并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根据具体病情,遵医嘱予以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治疗。予以入院常规疾病宣教、嘱按时用药等常规护理措施。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饮食干预。首先要向患儿及监护人明确饮食干预的意义,倡导患儿及家属积极参与,共同监督。为患儿制定符合病情的饮食。儿童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故而其膳食搭配与成人不同。基本原则为,在保证正常的营养供给,满足生长发育需求的前提下,控制血糖,尽量减少血糖波动[3]。每周检测体重情况。
②运动干预。科学的运动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病情,增强免疫力。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运动形式以中等强度为主,如散步、小跑等,一般于晚饭后1 h进行。
③心理干预。良好的情绪对于糖尿病患儿病情的稳定及康复有着积极意义。应当向监护人明确心理干预的意义,使患儿保持平静、愉悦的心态。平时工作中注重和患儿的交流,多与之沟通,疏导由于病情所带来的焦虑、悲伤等不良情绪[4]。
④用药指导。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在用药方面需格外注重,开展个体化用药辅导,并集中宣传相关疾病知识,科普药物的正确用法、血糖监测方法等。
1.4 观察指标
1.4.1 血糖相关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及出院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
1.4.2 护理满意度 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好。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相关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的FBG、2 hPBG、HbA1c、BMI水平在入院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BG、2 hPBG、HbA1c、BMI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满意度为97.83%,对照组为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引发了社会及临床的高度关注。药物治疗虽然是控制糖尿病病情进展的重要一环,但就儿童糖尿病而言,护理干预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5]。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心理生理都不成熟,长期处于疾病的困扰下,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不配合治疗等种种问题[6]。护理干预从患儿的具体情况出发,针对护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立足于患儿的需求,全方位关怀患儿的身心需求,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患儿的行为进行干预,帮助患儿及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7]。该研究中,我们采用护理干预对儿童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FBG、2 hPBG、HbA1c、BMI水平在入院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BG、2 hPBG、HbA1c、BMI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83%,对照组为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采用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儿的血糖情况,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
糖尿病患儿由于疾病的关系,在饮食、活动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疾病对患儿的身心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单纯依靠药物治疗很难完全解除。护理干预从患儿实际需求出发,从治疗与心理两个方面对患儿进行调节,辅助药物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缓和了医患关系,促进了患儿血糖情况的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丽伟,李明,陈志红,等.中国儿童糖尿病管理项目对儿童1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響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31(8):584-587.
[2] 姚慧梅,黄映嫦,刘运阳,等.循证护理模式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实施的有效性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6):199-200.
[3] 吕海燕.儿童糖尿病的临床营养治疗和干预[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5,22(4):238-239.
[4] 蒋哲.心理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4(18):200-202.
[5] 范晓云.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28(5):440-441.
[6] 祖全花,孙静.循证护理模式在儿童糖尿病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4):207-208.
[7] 王荣鑫.生命力护理干预对儿童糖尿病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2):67.
(收稿日期:2016-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