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峻
[摘要] 目的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的2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关资料,患者都在6 h内发病。10例患者采用溶栓治疗方法,18例患者采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1年内产生心脏事件的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的患者Killip≥Ⅲ级较多,在基本临床资料方面两组患者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采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有1例产生心肌缺血(占10%),1年内有2例患者需要靶血管再次实施血管成形术(占20%);溶栓治疗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有2例产生心肌缺血(占20%),1年内有4例患者需要靶血管再次实施血管成形术(占22.2%),2例患者出血(占20%),4例患者产生脑卒中(占20%)。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相对于溶栓治疗方法能够明显降低患者产生心脏事件的比例。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糖尿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溶栓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a)-0096-02
随着近年来广泛开展的溶栓治疗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得到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溶栓治疗方法后,却未能明显提高预后效果。所以,需要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近期有关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针对普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直接經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明显高于溶栓治疗方法,但还没有确定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1]。该研究主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的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关资料,与世卫组织的诊断标准相符,都同时合并糖尿病,患者都在6 h内发病并采取再通治疗方法。其中10例患者采用溶栓治疗方法,18例患者采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将具有溶栓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禁忌证患者排除。采用溶栓治疗方法治疗的10例患者中,其中有7例男患者,3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35~74岁之间,平均年龄(62.1±6.2)岁;采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治疗的18例中,其中有16例男患者,7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41~72岁之间,平均年龄(61.5±5.2)岁。比较两组患者高血脂、高血压、胰岛素应用及发生梗死部位等情况,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可进行比较,但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中Killip≥Ⅲ级患者有5例,占27.8%。
1.2 治疗方法
1.2.1 溶栓治疗 采用溶栓治疗方法的10例患者,先采用8 mg rt-PA进行弹丸式注射,随后在1 h内静脉注射42 mg rt-PA。溶栓完成后每小时再采用静脉注射800~1000单位的肝素,将凝血酶原激活时间保持在200~300 s。溶栓再通主要参考溶栓2 h内患者缓解疼痛,且抬高的ST段心电图回落超过50%为标准。
1.2.2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对采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的18例患者,只处理患者梗死的有关血管,全部患者都采用支架手术治疗方法。判断手术成功的标准主要有:经治疗后患者残余狭窄不超过30%,同时前向血流符合心肌梗死溶栓试验Ⅲ级标准。肝素患者在术中、术后应用,ACT持续时间不少于250 s。
1.2.3 辅助性治疗药物 全部患者每天都采用300 mg肠溶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治疗一个月后将药量调整为1次/d,每次75 mg。采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的患者,每天添加一次氯吡格雷,75 mg/次,至少服用1个月[2]。根椐患者病情实际,在选择应用硝酸酯类、ACEI类及β 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两组患者之间采用同样的用药剂量。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治疗后3个月、1年内的病死率、产生非致命性再发心肌梗死比例(再发心肌梗死是指持续超过20 min以上的再发胸痛,同时伴随新ST段抬高及心肌酶指标再次升高)、再发心肌缺血(是指持续超过10 min的再发胸痛同时伴随ST段再次抬高但心肌酶指标正常)、靶血管再次血管成形术、充血性心衰、出血并发症及产生脑卒中比例等指标进行观察[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处理软件对患者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有关数据,采用χ2检验方法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的患者Killip≥Ⅲ级较多,在基本临床资料方面两组患者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采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有1例产生心肌缺血(占10%),1年内有2例患者需要靶血管再次实施血管成形术(占20%);溶栓治疗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有2例产生心肌缺血(占20%),1年内有4例患者需要靶血管再次实施血管成形术(占22.2%),2例患者出血(占20%),4例患者产生脑卒中(占20%)。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组患者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溶栓治疗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也相对较低。
3 讨论
据该研究结果显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的效果显著优于采用溶栓治疗方法的患者。心肌梗死复发及再次实施靶血管成形治疗的患者在一年内都显著降低,而且产生出血并发症的患者没有增长。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使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因目前不断成熟的介入治疗技术、医疗操作者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及日益广泛应用的冠脉内支架,而且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种类日益增多,使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使普通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4]。尽管目前该方法尚未明确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但日益增多的有关证据都充分证实该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重要作用[5]。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复发心肌缺血和产生再梗死比例方面,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相对于溶栓治疗方法显著降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的良好效果主要基于以下机制,一是早期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结果与患者梗死有关血管的及时完全开通具有一定关系,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相对于溶栓治疗方法的效果更明显[6]。二是很多研究结果证实,经溶栓治疗后糖尿病患者遗留的残余狭窄较为严重,进而造成患者复发心肌缺血的比例较高,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使残余狭窄最大程度地减少。且随着日益广泛应用的冠脉内支架及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使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的成功率明显提高[7]。但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左室功能及同时存在的危险因素对于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还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不仅是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方法,如血糖指标的严格控制及降脂治疗等有效的二期预防都比较重要[8]。
4 结语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相对于溶栓治疗方法能够明显降低患者产生心脏事件的比例,可在临床中进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锋.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治疗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7(11):67-70.
[2] 殷红.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1(10):89-91.
[3] 曾幼满.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9(15):107-110.
[4] 张延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的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4,3(10):92-95.
[5] 张新茹,王冬雪,陈亚丹,等.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小肠间质瘤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调整[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5,2(11):66-70.
[6] 赫松涛.联合检测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意义[J].中国校医,2013,5(9):112-115.
[7] 陈曦,朱媛,石理.同型半胱氨酸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21):81-85.
[8] 谷亚红.尿激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15,7(8):67-69.
(收稿日期:2016-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