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喜华+那玉英
【摘 要】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影响并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阅读能从中感悟到老子与中国教育之间的“道”——身教胜于言教,教育是艺术的,也是智慧的。
【关键词】 阅读;感悟;身教;教育;艺术;智慧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01
《道德经》一书,以博大精深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一直令世人解之难尽,崇羡不已;玄奥之极,叹为观止。
两千多年来,老子的思想影响并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尽管诸家各派,见仁见智,千差万别,但作为教书匠的我,也从中感悟到了老子与中国教育之间的“道”。现从《道德经》中撷取两句来论说中国现在之教育。
(一)老子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大意为:圣明的人在任何时候,对待世间万物,用“无言”的身体力行来感化他人。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在家中经常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将来有了出息,挣很多钱,就不用像你老爸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掉地摔八瓣了。这样孩子从小就懂得了钱的重要,就把挣许多钱放在了人生首要追求的目标上;再加上亲朋好友的相聚,张口闭口谈得最多的也是钱。也就是说整个社会笼罩在了金钱的怪圈中,世人追逐财富的心态,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拜金的这样毒害着孩子,而痴迷电视的,上网成瘾的,也在影响着孩子。
家中父母等成年人,痴迷着电视,一看就是白天到夜晚,一上网就是没日没夜,影视中的暴力、凶杀、色情,也在不知不觉间耳濡目染了孩子。身教胜于言教啊!一种教育就这样在孩子身上有了一种缺失。
因此,当我读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时,就悟到了为人父母者的“身教”。
(二)老子曰:“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大意为:别人所害怕的,我不能不怕。
一个人对于社会上流行的观念,不能不有所顾忌。但众人所畏惧与依附的社会成见,往往只是草率地注重和认同了事物的表象,而不是冷静而深入地探讨事物的实质,这是很可怕的。
社会上各种补习班林立,家长不问子女的兴趣和爱好,一窝蜂似的跟进,搞得学生精疲力竭,最终学生怎样了呢?此种跟风行为,让父母内心坦然,让我这个教书匠畏然!
再说考试,上世纪八十年代流行标准化,于是乎所有的试卷一夜之间全变成了多选题、单选题和判断题。为了标准统一,语文科几乎取消了主观性的试题。到了九十年代,答卷又流行涂黑圈,说是为了便于使用计算机阅卷,客观题的答案全用涂点法答。后来,素质教育成为了重点,转眼间所有教辅用书全冠以“素质教育”的头衔,于是素质教育又成了教育界最时髦的语言,实实在在地批了一回“应试教育”。再后来,大街小巷都能听到:“不准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得以考生成绩给学校排名次”,“不准以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不得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
据此,大多家长拥护的“应试教育”,最看中的是学生的分数,学生分数高了,家长笑了;一考试,家长的电话来了,问学生各科成绩,考年级组第几?什么“标准化”,什么主观题,一概免谈,唯有分数是最为重要的。家长害怕的是分数低了,而我这个教书匠担心的是分数高了,没有了能力咋办?为什么限制了“应试”,反而“中考”,“高考”又在紧锣密鼓地大肆宣传?什么文科状元,理科头名?为此,我害怕公说公有理,也畏惧婆说婆有理。我这个小教书匠,越教越懵懵懂懂了。谁对谁错?自相矛盾,向左转,右边的脸肿起来了;向右转左边的脸红起来了。咋办呢,我内心好害怕呀!
因此,当我读到“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时,就悟到了身为教书育人者所面对的教育现状,更为学生的未来而担心害怕。
由古至今,中国的父母们教育孩子总会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娇生惯养”,二是“严中粗暴”。“娇”的会越来越让孩子走进溺爱的蜜罐里,萎靡不振不能自拔。“严”的会不问孩子实际,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恨铁不成钢地简单粗暴,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现在经常在家长口中慨叹出这么一句话:孩子该咋教育啊!“道,可道,非常道”。道理是非常明确的,但是说出来之后,就不再是心中所想象的那个道理了。道是一种意会,是一种意识。“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做孩子合格的第一任教师。正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正人先正己。
作為父母,应该改变观念,重新审视自己,认识到教育的艺术就是发现的艺术,是唤醒的艺术,是欣赏的艺术,激发出孩子的内在潜能,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闪观点,都能获得某一方面的成功。教育不是一种自外而内的过程,而是一种内外呼应。它先是点燃,而后是彼此心领神会的顿悟。
教育是需要艺术的,教育是需要智慧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符合教育的规律,达到教育的目的。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总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成长发展,疼爱有加或者对孩子严加控制。不仅为孩子安排好一切,而且还将孩子限制在自己安排的环境里学习。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教师,对待不同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同一个人的不同时候,也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样的教育是智慧的,没有智慧的教育,不是教育。教育智慧源于对孩子的爱。一句话,教育的智慧在于教育者的爱的智慧。
阅读《道德经》一书,在读得“不清不楚”中,老子的言论,让我感悟到了与教育相关的问题,开启了我的智慧的同时,也想把感悟写出来,与同行共勉。
参考文献:
【1】张雷锋编著:《谈古论今说老子》【M】.中国致公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