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小松��
摘要: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应用,形成较好的数学应用意识,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而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超越了单一的课堂知识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自主地参与活动,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获得直接体验,积累活动经验。这一切使得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目标实现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
关键词:数学应用意识;综合与实践;问题意识;数学情感;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47-2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新课标中还特别指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确实,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应用,形成较好的数学应用意识,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
而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超越了单一的课堂知识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自主地参与活动,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获得直接体验,积累活动经验。这一切使得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目标实现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下面就我在教学中如何借助“综合与实践”活动,进一步展现活动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具体的做法:
一、创设活动情境,提升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想理解知识、学会应用,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是必不可少的。而我们的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的。课程改革中也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意识到有待解决或疑惑的问题,从而促使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好地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创设活动情境,优化实践活动的设计,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提升数学问题意识,发展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怎样滚得远》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比赛活动。在一块平坦的水泥地上,预先用木板和砖块分别搭建了30°、45°、60°、75°的四个斜坡,随后提出活动要求:这四个坡长度相同,但坡度不同。请每组同学选择一个斜坡,把相同的圆柱铁罐从坡顶开始滚下去,看哪组的铁罐滚得远。话音刚落,下面炸开了锅,各小组的学生议论开了,许多学生提出要选坡度稍大或最大的,其中有一组学生基本都认为选75°的斜坡最合理,铁罐会滚得最远。我根据每一组学生各自的讨论结果,综合协调了一下,随后各组确定坡度开始进行比赛。“呀,怎么会这样?”学生们是一阵惊叹,议论声更大了。这时我说到:“同学们,比赛中我们发现75°的斜坡上滚下的铁罐并不是最远的,45°的却最远。那到底怎样角度的斜坡上铁罐会滚得最远呢?大家可以根据刚才的情况再来选择其它的角度进行实验,看看结论到底是怎样的!”同学们热情高涨,都想知道这个问题的原因,都想去验证自己的猜想。紧接着,各组又选择了30°~60°(紧邻45°)的各种角度的斜坡进行了实验,最后在共同的努力下,较为顺利地验证了“45°坡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这一科学结论。
以上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认识体会来解释现象,再通过实践活动,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并使学生在该情境中产生了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驱使他们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学生源自生活的数学问题意识的提升,才能更好地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而且对于学生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活动体验,激发数学情感
积极的情感交流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驱力。新课标在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情感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充分通过数学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愿望,激发数学情感,培养稳固的应用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加强学生的活动体验,在活动中积极调动学生的情商因素,使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悦、思维活跃,从而营造高效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情感的体验,较好地促使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校园绿地面积》内容时,我充分注重学生活动的体验,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活动。教学伊始,我从学校要申报国家级绿色学校这一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件引入,以激发学生活动兴趣,并引发对学校的热爱之情。紧接着,带领学生分组实地测量并计算学校规则图形类的绿地面积,如长方形、梯形状绿地。同时,我也引入一些不规则图形类的绿地面积(如右图),让学生在一定比例的纸质图上进行操作,量出相应数据,计算面积。学生提出了多种割、补的方法,其中要测量的数据个数也出现了不同,在学生的展示和交流中,我对各种方法都给予了肯定,且适当地評价了方法间的区别。随后,我又出示了其它的不规则图形,让学生选择进行测量并计算面积,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了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最后,根据先前的实地测量情况,计算出了我校人均绿地面积,并交流了看法。根据实际情况,我还随机提出:“由于学校的实际绿化面积还没有达到国家标准,现在我们帮助学校在几个区域设计一些花坛,并算出面积,提高我校的绿化面积。大家想试试吗?”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一次被激发,都在方格纸上(方格边长为1厘米,相对于实际1米)认真进行设计,作品展示交流气氛也极为热烈。
以上教学,活动的现实性、实践性强,学生能产生强烈的兴趣,引发了求知欲望。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强烈的探求欲望和明确的学习目标下的多层次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获取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进一步用数学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活动诱发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中,我们还应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对学生的表现也要能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要注重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充分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提升数学应用意识。
三、丰富活动内容,感受应用价值
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体现其应用价值”,这是新课标所明确要求的。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实践活动内容的丰富源泉,也只有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多方位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才能在学习、应用中较好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实践活动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丰富活动内容,让学生既理解知识,又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感受知识的应用价值,这样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更好地逐步形成,这同时也是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树叶中的比》内容时,课前先布置每位学生采集十片一组的同种树叶,以备研究学习之用。课上,让学生先呈现几组树叶,介绍各组树叶的名称,并观察树叶的形状,说说自己的想法,初步发现:不同树的树叶形状一般是不同的;相同树的树叶虽然有大有小,但形状相似。同时,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想到树叶的形状中可能还隐含着某些规律,引发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心理需求,进而得出:可以先测量树叶的长和宽,算出长和宽的比值,寻找其中的规律。实践活动中,可以先以柳树叶为例,师生协同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测量树叶长和宽的方法。然后再提出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合作开展测量、计算与比较活动。最后在归纳所发现的规律时,要引导学生综合各组同学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与相应树叶的形状对照,从而发现“同一种树叶长和宽的比值都是比较接近的,比值接近的不同树叶的形状比较相似”等规律。这时,教师还可以选择新的树叶,结合已得出的数据情况,让学生来估计其长宽的比值,并布置课后根据某种树叶长宽比值,自己琢磨画一画其形状。
以上教学中,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紧密联系了实际。只有这样,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才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学习意愿,才会启迪学生积极的思维;只有这样,当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丰富的实际问题后,才会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