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球公转与四季形成》为例,谈理解性难点的化解策略

2017-03-31 06:20朱国良��
关键词:难点

朱国良��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教学难点也多种多样。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中学地理教学难点大致可以分为理解性难点、记忆性难点和运用性难点等三类。理解性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这些知识的高度抽象性或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的高要求,以及说明事实材料的过于概略是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的关键。

关键词:理解性;难点;化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43-2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课堂上最容易疑惑不解的知识点,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它犹如学生学习途中的绊脚石,阻碍着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化解难点、解除疑惑,是教学过程顺畅有效的重要保证。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使感性知识理性化,实现知识的长久记忆和灵活运用,教师在突破理解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补充相关的感性素材。中学地理教学难点大致可以分为理解性难点、记忆性难点和运用性难点等三类。理解性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理解性难点的化解教法有演示实验、联系生活及形象比喻。

在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公转知识点,突破“太阳光线与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时的关系”这一教学核心难点,关键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地球仪模型,建立空间感,注重将演示实验与模型制作、游戏活动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等引入课堂,使难以想象的空间问题形象化。同时,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生活中的相关地理现象,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分析的转化,可以采用图解法并通过模拟实验,充分利用地球仪,让学生利用地球仪去琢磨、去想、去找。

一、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可化无形为有形、化平面为立体、化静止为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可调动学生手、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教学难点可感易解。比如,“太阳光线与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时的关系”,教师先进行知识回顾,出示地球仪(下图)

提问:1.地球自转方向;2.自转周期;3.地轴指向(特别强调: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始终保持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学生重新明确了地球自转的每个知识点后,教师乘热打铁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公转动画(如下图),学生思考:1.公转方向;2.地轴指向;3.地球受太阳照射情况;4.回忆晨昏线知识点,注意晨昏线位置变化。学生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掌握了以上4个知识点,为更牢固掌握“晨昏线与太阳直射点、经线、纬线的关系”,教师再一次利用地球公转动画(如下图)中四节气日照图进行放大。

为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教师指导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准备四地球仪和一蜡烛,如下图:

在演示过程中,让学生观察A、B、C、D四位置简单昼半球、夜半球分布;观察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观察光线与纬线的关系;并记载观察结果。根据演示实验结果,推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二、联系生活

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中,但环境要素又时刻在作用、影响着生活,许多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或是可以模拟。这些实际生活背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理解。生活离不开地理,或者说生活中出现或遇到的许多事情,都有一定的地理背景。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方,不同的地方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所以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适应当地环境的长期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的方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老师尽量设计教学情境,从生活实践中走入地理知识,使地理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入课堂,让他们知道所学内容和生活息息联系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活经验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授课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

如在讲《地球公转与季节的形成》中地球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时,如果直接就给出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造成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变化,同学只能糊涂被动地接受,但是如果用同学平时的生活经验来解释就好理解了。教室里张贴的作息时间表分夏季与冬季时刻表,在授课时可以拿来当素材,从变动的作息时间表来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内容,可结合地球公转动画,围绕“一年中什么季节中午太阳升得高一些?”“什么季节中午太阳升得比较低?”“一年中什么季节白昼时间较长?”“什么季节白昼时间较短?”等问题,以此推出四季的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情况。

三、形象比喻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机智和幽默。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教学生动风趣,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课堂教学的内容,学生往往会感到生疏,甚至有些抽象难懂,这时教师的任务就是尽快“解惑”,这就要求教师语言必须朴实,准确精炼,通俗明白,语调幽默风趣。

地理学科中有一些概念和现象,因離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学生难于准确理解和把握。教师若能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则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比喻是教学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方法,作为一种修辞手法用在作文中能使文字变得生动。若能用在课堂教学中,也能使课堂变得生动,贴切形象的比喻可以降低对感知事物的理解难度。例如,地球公转的解释是: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因为同地球一起环绕太阳的还有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太阳是它们共有的中心天体,故被称为“公”转。比如,北半球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二十四节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北半球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不少学生提出疑问:北半球夏季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距离太阳远,冬季处于近日点附近,距离太阳近,为什么冬季气温比夏季气温反而低?教师可以形象比喻,太阳好象手电筒,把一个手电筒照射在桌面上,当直射时,光线应该形成为一个圆,如果将电筒逐渐倾斜为与桌面成一定角度时,光线形成的形状是会慢慢变大,而我们知道手电筒照射时产生的热量是一定,其受光面越小,则其温度上升的越快,受光面越大温度上升越慢。天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初中地理新教材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地理上册》及《七年级地理图册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沈涛.自然地理课堂教学难点破解策略.新一代月刊,2014(09).

猜你喜欢
难点
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的难点和建议
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难点和对策
实施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若干思考
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重启难点与策略思考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