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福顺
摘要:任何思维进程总是指向某一问题,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行成于思,思成于惑”,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才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提出问题。在初中物理课堂,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改变教学模式,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关键词:物理课堂;学生提问;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34-1
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验中,如何选取课堂教学提问的切入口,很多教师探索并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提问方法,如设问、反问、正问、曲问、追问等,并认为这是教學的一种艺术。但是无论教师的提问多么巧妙、多么高超,学生总处于一种被动回答问题、思考问题的状态。教师精心备课,每节课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体作用,可他们总是忘掉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依然采取“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单向信息传递方式教育学生,学生永远只会被牵着鼻子走路,没有自己的思想。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善问善答,更要重视鼓励和教会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让师生构成“学习共同体”。但是我们老师总是在课上问的多,学生回答的多,而在这些问题中更多的是让学生理解、认识和接受现有的知识,而往往忽略或根本不谈引导学生对现有知识的再认识、更新与创造。不知道我们这种追求“标准答案”的问题教育,却破坏了学生持续学习和思考的动机,致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日渐淡薄,难以进入“研究”状态,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更不可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基于以上分析,应该改变教学模式,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我觉得应该从两方面做起:
一、打破“权威”,还“问”于生,让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
新课标则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总是教师通过提问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而不是消极的容器,因此“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内涵要变。作为“引导”,教师不应该是“提问题”的主导,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设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要让学生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走进课堂,即要让学生变成“提问题”的“主体”,而不只是回答问题的“主体”。让学生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认知过程的主体,去分享这种思维活动的权利和机会。
案例1:在《电路》的复习中,在讲完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后,我就展示了我提前用暗箱做了一个模拟街上的路灯,让学生观察,闭合开关灯全亮了,这时就有学生提出它们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我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有同学说:“是串联,我觉得路灯,它是一起亮、一起灭,符合串联电路的一特点;还有,路灯沿着街道,逐个顺次接连,不好并联地接在电源两极上,也符合串联电路的概念。”马上就有同学反问:“怎么会是串联呢?因为有时我晚上散步时发现有的路灯坏了不亮,而其他的灯还亮着,如果要是串联,各用电器工作状态应相同,坏了一个全不亮。”班上同学一下分成两派,各抒己见,然后又把求知的目光投向我。我并不急于回答同学们的问题,而是让他们回顾函数的概念,分析其意义,最后再加以纠正。这样,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教学效果也不错。
二、正确引导,鼓励提问,让学生拥有质疑的兴趣
陶行知前辈说过:“发明千万法,起点在一问。”创新素质中最基本的态度就是质疑。创新过程就是由“疑”到“悟”到“进”的过程,多端怀疑则多端长进。发现问题,大胆怀疑,探果索因,追根问底是学生创新的开端。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质疑,课堂上把“提问权”还给学生,并对他们的提问给予积极的鼓励、引导,对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案例2:《平面镜成像》教学片段
师:课前老师表演了一个神奇的魔术,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想看吗?
生:情绪激动,全神贯注。
师:烧杯中有一支点燃的蜡烛,现在向里面倒水,看一看,蜡烛能否在水中继续燃烧?
(大屏幕播放课前制作的录像——“水中的烛焰”。)随着水面漫过明亮的烛焰,学生发出一声惊叹!
师:(师暂停录像)你们是否相信火焰真的存在?
学生议论纷纷,情绪高涨,最后理智战胜情感,一致确定“不大可能”,肯定另有原因。教师继续播放录像,显露出烧杯前方的大玻璃析和另一支点燃的蜡烛……
有些学生似乎悄然大悟!
师:你们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吗?
生:是前面蜡烛火焰成的像。
师:对,这在科学中叫“平面镜成像”,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神奇的“像”的神秘面纱。
以现实问题和生活现象来引导学生自主积极思考,人在具有疑问意识的时候,求知欲是迫切强大的,因此学生为了解开心中的困惑,也必将积极思考,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思考能力,也有利于学习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在某个问题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老师应该顺着其思路穷追不舍,寻根究底,继续发问,其表现形式一般直接采用“为什么”的问式;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其表现形式一般为“难道……?”从一些细微的语言上引发学生强烈的内部需要和质疑兴趣,撞击思维的火花,激发萌动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每上一节棵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
总之,教师要实行民主教学,切实以学生发展作为根本。打破“权威”,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尊重他们提问的权利,鼓励他们勇于提问,引导他们善于提问,并把提问方法传授给他们,而且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后,还要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他们内在的潜力,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性,让课堂成为他们成长的舞台。
[参考文献]
[1]郭子平.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山东教育,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