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臣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抚州 344000
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是一项高科技术产业教学内容,在当前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我们要分析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的状态,探索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的优化措施,找寻培养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模式,更好地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工程科技人才。
在当前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呈现交互发展的状态,这就需要培养更多的掌握国际前沿技术、具有多维思维及实践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应用人才。高职院校顺应时代的要求,致力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实践应用型人才,成为软件专业人才培育的重要阵地和渠道。然而,在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教学之中也显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当前,我国以软件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以较高的增长速度对传统产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有极大的软件人才需求缺口,尤其是对软件技术骨干人员的需求量更是呈现激增趋势。而当前的高职院校软件技术应用型人才规划大多是以培养中下水平的软件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缺少对软件技术骨干人员的培育,难以满足现代信息化产业的实际需求。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要着眼于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在校企合作机制、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精品专业课程建设、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师资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然而事实上,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中的创新改革缺乏后劲,显现出师资团队、教学资源库、实训基地等方面建设的迟缓性状态,不利于推动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的创新。
在新时期的新材料、新设备层出不穷的状态之下,软件技术也处于不断发展和更新的状态之中,然而当前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却主要是以阶段性培养方式为主,显示出与行业变化速度的不契合状态,难以满足社会、行业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在实训课程建设、师资团队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新速度缓慢。
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完善和优化,要形成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局面,积极引入社会资源,打造政府、行业、高职院校、企业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和机制,拥有更为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和平台。同时,还要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搭建移动互联网技术产教深度融合平台,创新软件专业技术教学机制,使之实现多方共建、利益共享的多元化办学效应,更好地推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建设的转型升级。
在新的科技进步趋势下,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呈快速发展态势,高职院校要瞄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积极开发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到软件技术专业群的课程体系之中,开发移动互联应用开发技术教学、VR素材制作与互动场景开发技术教学、工业软件技术教学等课程,较好地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软件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融合,抢占信息化人才培育高地。
为了更好地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创新型软件专业人才,高职院校要创新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和优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软件技术专业建设的发展。
1.“互联网+专业教学”的融合教学。通过在软件专业技术教学中渗透和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形成以软件技术为核心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以“互联网+专业教学”的融合模式实现教学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更好地促进人才培育的专业适用性和就业广泛性。
2.“校企一体+产教融合”模式。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运用企业的技术先进性和生产实效性,开展学生顶岗实习、校内实训等,以促进校企双方共建、共管、共赢。
3.“产业经验+项目导向”模式。通过建构线上线下的项目库,将产业经验引入到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之中,打造跨企业、多角色的产业集聚项目工场,实现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培育。
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外引内扶”的措施,建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师资团队,注重师资专业能力的提升,通过定期选送、专业课题研究等方式,建构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和专业水平的师资团队。
总之,高职院校要结合新时期的要求,采用创新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的教学机制和体系,不断加深高职软件教学的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引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向纵深化方向发展和转型。
参考文献:
[1]付明.试析软件开发能力提升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价值工程.2012(10)
[2]吴川.面向独立学院的《软件工程》课程链建设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