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琼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网络新闻标题的认知语用预设
——以《凤凰新闻》为例
朱红琼
本文以《凤凰新闻》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语用预设。通过分析《凤凰新闻》中25条新闻标题语料发现: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语用预设的机制、理据和功能等;网络新闻标题中的语用预设能够在读写互动的过程中加以理解,是表达者和接受者共同构建完整的言语交际。
认知语言学;语用预设;网络新闻标题;《凤凰新闻》
预设又称前提、先设和前设,其研究始于德国哲学家弗雷格(Frege)。预设进入语言学领域后也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人们对预设的理解大致可分为语义预设、语用预设和语用语义折衷分析(魏在江2014:1)。从逻辑语义的角度研究预设取得了重要成果,但这种局限于形式化的研究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语境中的问题。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预设为预设的研究作出很大的贡献,但其必须有新视角、新方法论、新理论和新研究对象才能突破传统的研究方法(魏在江2011:19)。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研究语用预设,可以为语用预设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和方向。
网络新闻标题在理解新闻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一个好的新闻标题一方面让人一目了然新闻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也是新闻撰写者和新闻读者之间交流顺畅的重要保证。语用预设在撰写和理解网络新闻标题中的运用有助于提高新闻标题的可读性和接受性。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讨语用预设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应用,并随机选取《凤凰新闻》中25条新闻标题,尝试分析这些新闻标题中的语用预设种类以及如何实现读者与编者之间的认知互动,并试图为网络新闻标题分析提供更多的理论框架,拓展语用预设的应用范围。
目前预设研究似乎陷入了困境,许多问题没有定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语用预设的研究提供了更科学的理论支撑;预设也是人类的认知活动之一和经验基础。因此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研究语用预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预设三论
预设三论指的是:表达论、接受论和互动论。仅仅集中在预设表达层面的研究不能全面反映预设和言语交际的特征。如果一个命题在特定的语境中被说话人赋予语用预设,那么这个命题仅仅是说话人本身设想或相信的。如果说话人的语用预设被听话人正确理解了,那就说明言者预设的先决条件就成为了言者和听者共知的信息,也就符合预设的特征之一:共知性(向朋友1993:37)。但在言语交际中听者未必就觉得说话人的预设起作用;同时,尤其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话语前提都以听者的反应为参照点,否则在话语中充当前提的部分将不会被准确地识别出来。语言学家认为,预设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共有的知识背景,否则预设将变得毫无意义(魏在江2010:51)。基于此,魏在江(2010:50)认为预设的研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研究才更全面:总:预设功能三层面和预设交流的两个主体;分:表达论—编码的视角;分:接受论—解码的视角;合:互动论:双向交流的视角。接受论强调话语信息接受者的心理状态和对话语的解读;互动论强调接受者和表达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过程,共同推进话语的理解。
(二)语用预设的主观性
语用预设具有单向性,是指说话人在谈话中自己单方面做出的。在听话人接收到信息之前,所有的预设内容只有说话者自己知道。听话人只能从双方的交际中推断出语用预设,才能将隐蔽的语用预设的信息析出到话语表面。这和语用预设的主观性有很大的联系。
语言的主观性是指发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时候,话语中表明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立场,话语中多多少少有“自我”的表现(魏在江2014:192)。语言主观性的研究是从说话人的视角出发的。当说话人说话时,他的视角、情感和认知或其中的某一方面不可能完全脱离自己的话语,个人因素不同程度地体现在说话人的话语中(刘瑾,2009:39)。因此主观性是语言必备的特征之一。
虽然语言主观性的重要性在语言学界达成了共识,但语言学家对语言的主观性有不同的解释。Verhagen(2005)对语言主观性的定义包含两层:一是与“客观性”相对,主观性指的是语义受主体的认知加工,而非直接反映世界的模式。二是主观性反映了不同主体个人的、自我的看法和想法。从第二层含义可以看出交际意义的理解与表达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说/听者与读者两个心理空间的交互认知。
综上所述,无论从哪个那个角度来讲,语用预设都属于言语交际,而言语交际要同时考虑到交际双方的主观性和交互性,才能推进整个言语过程。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具有实现简洁明快地提供信息和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功能。网络新闻形式更多,信息量更大,其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标题的吸引力。《凤凰新闻》作为网络新闻中的佼佼者,在其“不做新闻的搬运工”的宗旨领导下,由于字数和版面的限制,语用预设大量运用在新闻标题中。《凤凰新闻》的读者众多,新闻标题的撰写过程,不仅仅是编者从自己主观的角度出发加入个人的情感和态度,更多地是编者和读者之间双向解读题目的过程。
(一)事实预设
1.你还记得那些火爆全国的大学校花么?
2.成都地铁“最强大脑”原来长这样,未来可只会23条线路。
3.烘焙师养成记:10款健康面包配方秘诀。
4.成都中医药大学“僵尸车”变成共享单车,供师生免费骑行。
5.成都机器战高考数学仅用十分钟交卷,考100分。
从以上5个例子可以看出,《凤凰新闻》标题的撰写与其他网络新闻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即使是不正式的新闻,简短的题目中也蕴含着大量的信息。以上五个新闻标题都可以理解为事实语用预设。例1中的语用预设为:大学有校花,但是被人遗忘的也很多。编者通过这样的“事实”,似乎是告诉人们大学校花被遗忘是件遗憾的事。这样的语用预设只是编者自己加入的感情色彩和态度:认为校花应该被记住,但在接受者的心里不一定会得到承认,读者也不一定能分析出编者的认知心理期待。如果在新闻标题接受者的大脑中,不能推断出这样的预设,那么读者和编者之间的交流就是失败的。后面三例也是同样的道理:编者在撰写新闻标题时,主观认为标题中预设的事实存在于读者的认知经验之中,然而不同的读者析出的预设信息不一致,就会导致编者和读者之间的理解偏差,读者与编者之间的交际就是失败的。
(二)信念预设
1.西藏布达拉宫与大昭寺,用信仰赢得世界尊重。
2.不用出国看海了,被南海彻底美哭。
3.美国正在放弃世界领导权?别被忽悠!
4.BAT正在AI领域快速追赶,英媒:美国很难保持优势。
5.2025 年汽车工业展望:机遇、挑战与前进方向。
以上5个例句各自都隐蔽地传递着某种信念,甚至能影响读者的决定。例2中的语用预设为:中国的南海是最美丽的,其他国外的海都没有中国的南海美丽。同时,编者通过这样的信念预设也传递出南海是中国的领土这样的信念。例5不仅仅是告诉读者下面要谈及的三方面内容,但更多的是让读者树立这样一种信念:积极面对挑战。但“南海最美”“面对挑战”等这样的信念在表达者编码的过程中是自己的情感状态,其编码的“中国的海是最美的”不一定是客观事实。编者主观认为读者应该能够解读出其中的预设信息。这样的预设虽然以文本的形式出现,看似只有编者存在,但实际上任何读者都参与到了文本互动交际过程中。在互动中,编者的主观信念、认知期待被传递,读者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编者预设的影响。因此,读者和编者共同构建了新闻标题的意义。
(三)状态预设
1.在硅谷,腾讯现在是投资最积极的中国企业。
2.五角大楼发布中国军力报告 再提“不支持台独”。
3.苹果在店里引入机器人,给你修手机用。
4.有些情况下,善意可能会让孩子受到伤害。
5.柬埔寨马戏全靠人演,票价高场地小却全场爆满。
状态预设让新闻网络新闻标题更加隐蔽,其预设的内容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读者和编者共知。例1中的预设为:腾讯之前不是最积极的中国企业以及中国企业在不断融入世界经济的大舞台的状态。其含义是中国企业乃至整个中国都在不断发展。对于不同的认知主体,识解的预设就会不一样:有的读者可能识解出中国其他企业投资都不活跃的状态。新闻标题在接受者方面会有很多种解释,且不一定完全符合编者的认知期待,这恰好就是网络新闻标题中预设的主观性和互动性的体现。
(四)行为预设
1.继任者的困局,新发现在继承与创新间的博弈。
2.提高房贷利率有助于改变楼市预期。
3.用一次性纸杯喝水,不健康?
4.早读曾国藩,人生可能是另一片天地。
5.阿里周边房价怒涨三倍 刘强东听后眉头一紧。
行为预设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应用可以达到劝告、号召作用。在例3中,编者用疑问句说明一次性水杯的特性,不论正文的结论如何,这样的新闻标题都会刺激读者更关注用一次性水杯喝水的行为。例5中的行为预设为:刘强东对此问题非常关注。这些标题为了吸引读者,都没有完全反映客观事实,而是编者为了增加阅读量通过自己的主观情感的注入实现行为预设。信息接受者如果不能析出其中的行为预设,接受者和表达者的“对话”就没有完成。
(五)文化预设
1.马光远:本轮房地产调控不会超过两年时间!
2.1904 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试题,你能做出几道?
3.ofo为什么一定要说自己为市场第一?4.外交部:“一带一路”可成为中日合作试验田。
5.伊朗革命卫队就德黑兰恐袭谴责沙特政府。
新闻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文化预设在《凤凰新闻》以及其他网络新闻标题中都被广泛应用。如果读者都不知道例1中有关中国房地产的政策;不理解例2中的科举制度的定义和形式;不理解“一带一路”“ofo”和国际形势,以上五条新闻标题都会对理解造成很大的障碍。编者假定读者知道这样的文化预设,但读者没有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筛选其中的预设信息,过滤出背后的文化预设,在读写交流中,信息接受者和编码者的认知期待就会不一致,互动的过程也不够完整。
综上所述,作为网络新闻标题,其目的是为了在有限的篇幅中压缩无限的信息量。因此,大量的语用预设被新闻标题撰写者应用在《凤凰新闻》的标题中,其中事实性预设、行为预设、状态预设、文化预设和信念预设的出现最为频繁。网络新闻标题中的语用预设是读者和编者共同参与意义建构过程。认知主体在网络新闻标题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读者的认知反应和行为也应该成为网络新闻标题研究的重要方面。
[1]陈家旭,魏在江.从心理空间理论看语用预设的理据性[J].外语学刊,2004(5).
[2]陈新仁.论广告语中的语用预设[J].外国语,1998(5).
[3]程晓堂.名词化与语用预设[J].外语研究,2003(3).
[4]何自然.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刘瑾.语言的主观性概念探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3).
[7]刘金龙.英语新闻标题中的修辞格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1(2).
[8]林璐.幽默的预设(前提)理论解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
[9]吕世生.语用前提对称与文化信息等值——《红楼梦英译本译例分析》[J].外语学刊,2003(1).
[10]吕万英.英文新闻标题批评性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3):49.
[11]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1(4).
[12]魏在江.预设三论:表达论、接受论、互动论[J].外语学刊,2010(6).
[13]魏在江.语用预设的构式研究—以汉语楼盘广告为例[J].外语学刊,2011(3).
[14]魏在江.语用预设的认知语用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15]吴珏,陈新仁.英汉新闻标题中的预设机制: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2008(4):30-33.
[16]向朋友.试论话语前提分析[J].外国语,1993(4).
[17]徐锦凤.略论前提的共知性和可取消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9):17-18.
[18]杨娜.新闻话语研究的视角、概念和议题[J].现代外语(双月刊),2016(5):714-721.
[19]张恒军,孙冬惠.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J].新闻界,2011(2):86-88.
[20]赵秀凤.语言的主观性研究概览[J].外语教学,2010(1):21-26.
H030
A
1671-6531(2017)09-0028-04
朱红琼/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四川成都 610101)。
责任编辑:郭一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