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上尿路上皮癌术后继发膀胱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7-03-30 09:48朱从武吴石张晶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危险因素

朱从武+吴石+张晶

【摘要】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上尿路上皮癌术后继发膀胱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被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上尿路上皮癌并接受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的47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随访3年,收集患者继发膀胱癌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尿路上皮癌术后继发膀胱癌患者共计7例,占比14.9%。7例继发膀胱癌患者中,肿瘤分期N0期4例,N1~N3期3例;肿瘤分级G1期2例,G2~G3期5例。肿瘤位于肾盂或输尿管的患者继发膀胱癌的概率为11.1%,而肿瘤同时位于肾盂和输尿管则为27.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低于65岁的患者继发膀胱癌的概率为10.7%,年龄为65岁及以上的患者继发膀胱癌的概率为21.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位置和患者年龄是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上尿路上皮癌术后继发膀胱癌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上尿路上皮癌; 继发膀胱癌; 危险因素

doi:10.14033/j.cnki.cfmr.2017.8.0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8-0143-02

上尿路上皮癌有同时性与异时性发生的特性,术后继发膀胱癌概率可达40%,患者预后情况较差[1-2]。传统情况下,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术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的标准手术方式。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对上尿路上皮癌患者进行治疗。但目前医学上对于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上尿路上皮癌术后继发膀胱癌的具体情况尚无明确认知[3],为此,笔者所在医院对以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旨在探究分析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上尿路上皮癌术后继发膀胱癌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上尿路上皮癌并接受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的47例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47例患者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45~78岁,平均(63.7±3.1)岁;肾盂癌19例,输尿管癌17例,同时发生肾盂输尿管癌11例;肾盂肿瘤直径1.4~4.1 cm,平均2.6 cm,输尿管肿瘤直径0.8~2.3 cm,平均1.1 cm。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病例,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等)、肿瘤学特征(肿瘤分期、分级及肿瘤位置等)、患者切缘情况及患者术后膀胱癌继发情况等相关指标,分析膀胱癌继发情况与患者相关指标的关系。

1.3 观察指标

(1)患者术后继发膀胱癌情况。在随访过程中记录术后继发膀胱癌患者及继发膀胱癌时间,随访结束后进行统计并分析患者术后继发膀胱癌情况。(2)患者肿瘤分期与分级情况。由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患者肿瘤分期、分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肿瘤分级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2004年病理分级标准,将患者肿瘤分为G1、G2、G3级;肿瘤分期采用国际抗癌联盟2002年实施的肿瘤分期系统(tumor node metastasi,TNM)分期,分为N0、N1、N2、N3期。(3)危险因素对术后继发膀胱癌的影响。将患者继发膀胱癌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危险因素对术后继发膀胱癌的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继发膀胱癌情况

上尿路上皮癌术后继发膀胱癌患者共计7例,占患者总数14.9%。

2.2 患者肿瘤分期、分级情况

47例患者中,肿瘤分期N0期36例,N1~N3期11例;肿瘤分级G1级13例,G2~G3期34例。7例继发膀胱癌患者中,肿瘤分期N0期4例,N1~N3期3例;肿瘤分级G1期2例,G2~G3期5例。

2.3 危险因素对术后继发膀胱癌的影响

患者肿瘤位置与患者年龄对于术后继发膀胱癌有明显作用,不同肿瘤位置与不同年龄下的患者是否出现继发膀胱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上尿路上皮癌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方法,与传统疗法不同,后腹腔镜手术将患者动静脉直接暴露出来,而不涉及到腹腔膜,因此,后腹腔镜手術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时间较短[4]。但同时对于腹腔镜手术,推测气腹压力和缺少触觉可能增加肿瘤细胞散播的风险,导致穿刺孔肿瘤转移[5]。

本研究结果显示,行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后的47例上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继发膀胱癌的患者有7例,占全部患者的15.7%。文献[6]报道,上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继发膀胱癌比例为15.0%~41.6%,大都发生在术后3年左右。本研究结果与此一致。这提示,要降低上尿路上皮癌术后继发膀胱癌的可能性,应当在术后至少3年内加强对患者的随访,探究影响患者术后继发膀胱癌的危险因素。

在肿瘤分级与肿瘤分期方面,本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级别、不同时期下的上尿路上皮癌患者行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后出现继发膀胱癌的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而肿瘤分级与肿瘤分期无法认定为是上尿路上皮癌术后继发膀胱癌的危险因素。这一点在以往的参考文献中也有所提及,但医学界也有研究表示关于肿瘤分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是继发膀胱癌的危险因素,这可能是因为肿瘤分级及分期在手术前难以获得,且通过尿道镜及输尿管镜获得病理较为局限,CT或MRI对肿瘤的分期更是有限[7]。

本研究认为,肿瘤位置和患者年龄是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上尿路上皮癌术后继发膀胱癌的危险因素。肿瘤同时存在于肾盂和输尿管时继发膀胱癌的概率明显较高,然而单纯肾盂或单纯输尿管肿瘤并没有增加继发膀胱癌的发生率,这与医学界已有的局灶性肿瘤对膀胱癌继发情况的研究结果一致。然而目前对于局灶性肿瘤并没有统一的定义,这给不同研究结果的对比带来一定困难[8]。

医学界普遍认为,上尿路上皮癌术后继发膀胱癌是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9]。膀胱癌大多为单发、浅表性肿瘤,除客观存在的危险因素外,其发生普遍认为是肿瘤取出时未装入标本袋,部分散落于腹腔中导致的[10]。因而,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上尿路上皮癌时,应尽可能早地在肿瘤远端阻断输尿管,降低膀胱内肿瘤种植的发生概率[11]。有文献[12]报道,患者性别、吸烟指数也是术后继发膀胱癌的危险因素。但本研究并未得出此结论,原因可能与患者病历的选择,随访时间较短有关。

综上所述,肿瘤位置和患者年龄是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上尿路上皮癌术后继发膀胱癌的危险因素。应当注意在手术过程中肿瘤的彻底清除,以及对高龄患者的术后护理及随访调查。

参考文献

[1]周利群,李学松,熊耕砚,等.中国人群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新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6(4):504-506.

[2]刘世博,孙晓文.上尿路上皮癌手术中输尿管膀胱壁内段3种切除方法的疗效比较[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1,16(6):497-501.

[3]董涛,董胜国,付伟伟,等.上尿路上皮癌术后发生膀胱癌的危险因素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7):298-299.

[4]王海涛.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4,20(2):254-256.

[5]桑子江,王健,陈国俊,等.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上尿路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4,12(38):467-468.

[6]王科,于胜强,门昌平,等.后腹腔镜下的上尿路上皮癌根治术无瘤原则探讨[EB/OL].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5):34-37.

[7]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学术部.上尿路上皮癌术后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Meta分析[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5,7(6):349.

[8]王健涛,张春红,于胜强,等.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术联合经尿道电凝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4,35(12):905-908.

[9]王超,姜行康,李慧,等.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術后膀胱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5,58(18):18-20.

[10]张高峰,刘晓强,王一,等.后腹腔镜联合膀胱电切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09,1(1):19-21,47.

[11]王科,于胜强,门昌平,等.经尿道电凝联合后腹腔镜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中的应用[EB/OL].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4(4):11-13,17.

[12]于俊杰,温儒民.不同肾盂癌根治术式的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5):3-5.

(收稿日期:2016-11-04)

猜你喜欢
危险因素
急性胸痛恶性事件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及治疗策略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联的临床研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