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护理研究

2017-03-30 09:06赵姿娜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并发症护理

赵姿娜

【摘要】 目的:研究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合并迟发性脑缺血患者提供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5月-2016年

7月收治的7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合并迟发性脑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9例,常规组患者接受疾病一般治疗方法及护理服务,干预组做好全面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病情恢复有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结果:常规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为84.62%,干预组为94.87%,干预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干预后机体健康状态、心理情绪、自理能力及家庭融入度等评分均较干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合并迟发性脑缺血患者加强早期护理干预,大部分患者表示生活质量较好,且病情恢复有效率较高。

【關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缺血; 护理; 并发症

doi:10.14033/j.cnki.cfmr.2017.8.05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8-0102-02

动脉瘤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因素,主要指机体内脑动脉瘤发生破裂后血液渗入蛛网膜下腔,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及临床表现综合征,一般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具有较高致残率与死亡率[1]。此类疾病患者病情危重,且变化较快,后期出现并发症可能性较大,其中以迟发性脑缺血情况较多见,此类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并发症会加重患者病情,延长治疗时间,导致预后不良,因此做好积极预防及并发症早期处理工作十分重要[2-3]。本文研究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合并迟发性脑缺血患者提供护理干预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7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合并迟发性脑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9例,常规组:男27例,女12例;年龄41~69岁,平均(55.7±4.1)岁;前交通动脉瘤22例,后交通动脉瘤17例;Hunt-Hess分级Ⅰ级11例,Ⅱ级19例,Ⅲ级9例。干预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40~70岁,平均(58.2±5.0)岁;前交通动脉瘤25例,后交通动脉瘤14例;Hunt-Hess分级Ⅰ级10例,Ⅱ级21例,Ⅲ级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关检查,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等结果显示存在颅内肿瘤;患者均在发病后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发病后2周复查时CT显示出血;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表现[4]。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服务,包括遵医嘱为患者用药,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及时降低颅内压力,减轻脑水肿状态,为家属讲解疾病知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监测血液黏稠度,及时遵医嘱输液保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为患者提供安静治疗环境,医护人员提供治疗及护理操作前均应坚持三轻原则,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为家属提供心理护理,告知其目前疾病治疗现状,就患者病情与其交流,提高其认知能力,了解其内心想法,积极安抚。对患者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及时遵医嘱为患者用药,做好早期日常行为训练,针对患者功能障碍提供对应康复锻炼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包括:(1)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体征变化情况,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变化及呼吸表现,加强意识状态观察,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需及时观察术侧肢体血液流通情况,做好导管引流护理,积极观察,观察穿刺部位情况[5]。(2)为患者重点加强颅内压监测,监控血压变化,防止血压过低,及时遵医嘱使用甘露醇快速滴入降低患者颅内压力,对患者进行动脉压监测,每小时测量一次,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及时关注患者头痛严重程度表现,积极观察患者血液黏稠度,及时为患者补液治疗,每日行血常规检查,保证患者血液中红细胞比容在30%以上;及时记录患者机体出入量变化[6]。(3)早期发现患者病情恶化表现,注意指导患者导致再次脑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引起重视,提供预防工作指导,如指导正确呼吸。避免患者情绪波动较大,一旦患者主诉头痛剧烈、出现发热、肢体运动障碍加重等表现时提示病情加重,可能发生再出血,此时应及时观察患者表现,注意瞳孔、意识、血压及心率等表现,嘱咐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适当抬高床头,维持室内安静,多人协助患者缓慢改变体位。对患者加强疼痛干预,大部分患者均会出现烦躁、焦虑心理,此时护士应及时安慰患者,教会患者深呼吸缓解不适感,可适当改变体位缓解疼痛。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Hunt-Hess分级标准:Ⅰ级,机体表现基本无症状出现、患者偶感轻度头痛;Ⅱ级,头痛明显、轻微神经麻痹表现、出现颈强直;Ⅲ级,意识状态不良,伴随轻度神经障碍表现;Ⅳ级,出现木僵表现,伴随中度及以上肢体感觉麻痹、部分神经障碍表现;Ⅴ级,患者陷入深昏迷状态,濒死状态[7]。

总结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病情恢复情况。显效:患者病情表现有明显好转迹象、患者头痛状态依然存在,但无其他恶化表现;有效:中度头痛持续发作,无合并其他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一般:患者主诉意识障碍、患者表现意识状态较差,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肢体感觉障碍等表现。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QLQ-C30生存质量评估量表总结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情况,包括4项指标,包括机体健康状态、心理情绪、自理能力、家庭融入度等,采用百分制评价,评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病情恢复情况对比

常规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为84.62%,干预组为94.87%,干预组疾病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

常规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相关评分均较低,干预组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見表2。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部动脉壁突出部位,血管容易破裂,可间接诱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导致患者相关功能出现异常表现,此种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疾病之一,患者预后不良,且并发症出现较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包括进行全面病情监测、体征观察、头痛干预、意识状态观察、积极用药降颅压、观察血液黏稠度、血压监测、早期用药、进行功能锻炼等,大部分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价较好,且常规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为84.62%,干预组为94.87%,干预组疾病治疗有效率较高。因此,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疾病预后,减小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提高患者自我照顾能力。赵婧等[8]研究认为,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缺血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试验组患者疾病恢复较好。

综上所述,通过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加强早期护理干预,大部分患者表示生活质量较好,且病情恢复有效率较高。

参考文献

[1]张文霞,梁军利,瞿千千,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脑脊液置换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7(5):125-126.

[2]王宝凤,姚艳丽.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4,18(5):990-991.

[3]方学文,孙晓川,郭宗铎,等.细节化护理管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26):3548-3549.

[4]邢霞,皮红英,汤可,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4,28(6):732-734.

[5]贺爱霞,薛花蕊.蛛网膜下腔出血46例护理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7):936-937.

[6]辛桂华.蛛网膜下腔出血伴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216-217.

[7]周红芳.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血管造影及其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6):131-132.

[8]赵婧,刘婷婷.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出血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3):142-143.

(收稿日期:2016-11-30)

猜你喜欢
并发症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