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PT、APTT、FIB、INR的变化。方法:收集2013-2016年成都市妇幼保健院妊娠孕妇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以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根据研究组患者孕龄分为早孕组(孕0~12周)、中孕组(13~30周)与晚孕组(>31周)。对比早孕组、中孕组与晚孕组PT、FIB、APTT、INR水平;研究组和对照组PT、FIB、APTT、INR水平。结果:研究组不同孕期患者凝血功能比较,PT、APTT随孕期增加呈下降趋势,FIB、INR随孕期增加呈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PT、APTT比对照组低,研究组FIB、INR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孕期的增加体内呈高凝状态,检测孕妇凝血功能指标对保证孕产妇及围生儿健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凝血指标; 妊娠; 晚期; 孕妇; 高凝状态
doi:10.14033/j.cnki.cfmr.2017.6.03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6-0053-03
妊娠后母体血液发生改变,目的是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血液总容量增加产生血液稀释[1]。主要表现为高血黏度、低血容量,红细胞聚集显著增多,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相关研究对42例妊娠妇女进行跟踪,分别在妊娠3周、妊娠6周、妊娠12周对孕妇进行抽血化验,结果发现,从孕3周开始凝血因子逐渐增多,抗凝因子减少,这一现象在妊娠晚期尤为明显,高凝状态利于胎盘剥离子宫面的止血[2]。高凝状态打破体内原有的凝血与抗凝、纤溶与抗纤溶平衡,易发生DIC、早产,甚至威胁母婴安全。还有研究指出,血栓前状态是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死胎的高危因素[3]。为掌握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功能,本文拟以检测PT、APTT、FIB、INR四项凝血指标,分析PT、APTT、FIB、INR对评价孕妇高凝状态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2016年成都市妇幼保健院妊娠孕妇90例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以9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根据研究组患者孕龄分为早孕组(30例,孕0~12周)、中孕组(30例,13~30周)与晚孕组(30例,>31周)。早孕组平均年龄(28.6±2.5)岁,平均孕次(1.3±0.5)次;中孕组平均年龄(29.1±3.1)岁,平均孕次(1.2±0.3)次;晚孕组平均年龄(27.8±2.9)岁,平均孕次(1.5±0.6)次。对照组平均年龄(20.2±5.4)岁。入选标准:(1)孕妇心肺功能正常。(2)既往无血液系统疾病。排除标准:(1)脏器功能不全者。(2)肿瘤患者。(3)近期服用阿司匹林者。(4)心肺肝肾疾病者。四組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对比早孕组、中孕组与晚孕组PT、FIB、APTT、INR水平;研究组和对照组PT、FIB、APTT、INR水平。采用血凝分析仪进行PT、FIB、APTT、INR测定。
仪器:日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自动血液分析系统。采集5 ml静脉血,离心后放入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检测,操作步骤根据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不同孕期患者凝血功能比较
研究组不同孕期患者凝血功能比较,PT、APTT随孕期增加呈下降趋势,FIB、INR随孕期增加呈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研究组和对照组PT、FIB、APTT、INR水平比较
研究组PT、APTT比对照组低,研究组FIB、INR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妊娠是妇女的一段特殊生理时期,其中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十分明显,随孕龄的增长,妊娠32~34周血容量达到高峰,平均增加1450 ml。此外还有研究指出妊娠后雌激素分泌增多,造成凝血因子Ⅴ、Ⅶ,纤维蛋白原生成增加,主要目的为使产后的迅速止血及内膜再生[4-5]。虽然高凝状态有利于维持胎盘的完整性,但是也增加DIC、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早产等风险[5]。加强凝血及纤溶系统检测对保证孕妇及围产儿健康十分必要。
本文对不同孕期产妇进行分组,结果发现研究组不同孕期患者凝血功能比较有差异。PT超过正常对照3 s以上者有临床意义,PT检测外源性凝血的途径,与体内Ⅴ因子、Ⅶ因子量和活性有密切关系,PT延长可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PT缩短可见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还有研究指出PT可反映Ⅱ、Ⅴ、Ⅶ因子缺乏的出血倾向。APTT是检测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指标,正常值为35~45 s[6-7]。延长见于因子Ⅷ、Ⅸ水平降低,血友病A,因子Ⅴ、因子Ⅹ缺乏,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免疫性疾病等。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肺梗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肾病综合征等。上述两种指标缩短时提示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倾向。本次研究发现妊娠妇女与正常孕妇比较,PT、APTT明显缩短,可能与妊娠患者体内促凝蛋白表达增多,缩血管物质增多有关。此外妊娠期妇女凝血功能的增强,主要目的为减少产后出血,但超过一定值后会造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这一现象在产后大出血患者中尤为明显。
FIB增高一方面是与孕妇的生理改变有关,为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所需的原料。还与t-PA减少、纤溶活性下降密切相关。FIB由肝脏合成,是纤维蛋白的前体,具有敏感、稳定的特点。FIB升高使细胞聚集性增强,有利血栓的形成[8]。FIB值降低主要见于大出血,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升高时主要见于妊娠后期,反应生理性高凝状态。INR代表凝血活酶试剂对凝血因子缺乏的敏感性,INR值越低则敏感性越高[9-10]。
因此,本文認为随着孕期的增加体内血液呈高凝状态,检测孕妇凝血功能指标对保证孕产妇及围生儿健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秀华.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2013,33(5):31-32.
[2]王永平,李琳,唐伟.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4):3064-3065.
[3] Shakhbazov S G.The changes of the main indices of theblood coagulation system in pregnant women with thrombotic complications[J].Klin Khir,2014,15(4):47.
[4] Dusse L M,Carvalho M G,Cooper A J,et al.Tissue factorand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a potential role in pregnancy and obstetric vascular complications[J].Clin Chim Acta,2013,372(12):43.
[5] Cerneca F,Ricci G,Simeone R,et al.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changes in normal pregnancy.Increased levels of procoagulants and reduced levels of inhibitors duringpregnancy inducea hypercoa gulablestate,combined witha reactive fibrinolysis[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14,73(12):31-36.
[6] Morikawa M,Yamada T.Changes in antithrombin activity and platelet counts in the late stage of twin and triplet pregnancies[J].Semin-Thromb-Hemost,2013,31(3):290-296.
[7] Saino S,Kekomak R.Maternal thrombocytopenia at term:a population-based study[J].Acta-Obstet-Gynecol-Scand,2013,79(9):744-749.
[8] Boehlen F.Importance,diagnosis andmanagement[J].Hamostaseologie,2013,26(1):72-74.
[9] Minakami H,Yamada H.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 and pregnancy-induced antithrombin deficiency:progenito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LLP syndrome and 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J].Semin-Thromb-Hemost,2012,30(6):515-518.
[10] Minakami H,Kohmura Y.Relation between 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 and the syndrome of hemolysis,elevated liver enzymes,and low platelet count(HELLP syndrome)[J].Gynecol-Obstet-Invest,2015,46(1):41-45.
(收稿日期:20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