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7-03-29 07:06霍苗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题目

霍苗

摘 要: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激活地理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并详细探讨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案例教学;地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3B-0065-02

现阶段高中地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其目的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学习能力将被彻底激活。高中地理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本文试以高中地理为切入点,探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地理题目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部分同学觉得地理题目难以理解,解题难度极大,主要是逻辑思维混乱,浪费答题时间,影响学习效率,我们必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解题正确率。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教师剖析学生共同案例时,大部分学生会记下解题思路与正确解题过程,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地理学科各知识点相互联系,学生整理案例时,分析相近相似题型,发现自己不足之处,有目的地进行强化,后期解题提高准确率;案例比任何一本参考书都实用,将自身学习中的重难点、易错点及遗漏点集合归纳,与同学交流互换,共同进步;教师及时督促学生将案例整理,可以养成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习惯。充分掌握课堂知识,提高解题准确率,避免同一错误重复出现。

二、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以实践为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主要作用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案例教学法应用需要学生主体参与及独立思考,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基础水平与思考水平,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思维,展开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通过独立思考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点;除了保证学生独立思考时间,还要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教师引导学生将零散知识点串联起来,实现知识点纵向与横向的联系,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同时了解地理思想与方法,掌握地理思想与方法,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地理技能。

(二)巩固教师主导地位

地理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忽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探究行为没做引导,这种不管不问的教学方式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还会造成学生学习秩序混乱;新课改的主要教学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这也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所在,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两者并不是相互矛盾,不可共存的,实际中更是教师引导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整个教学活动,保证教师组织整个活动,站在学生角度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地位平等,双方共同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达成知识双向互动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会讲解很多案例,学生以为自己已经全部掌握了,结果下次做题时仍手足无措。这就要求教师讲题过程中要注意技巧与方法的讲解,不能满堂灌。

(一)选编合适的案例

选择合适的内容。教师在全面了解地理课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情况、教学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教学案例。确定好案例内容后需要收集素材,素材有很多来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电视、书籍等,最好选择贴近日常生活的素材;编写案例时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情况,认真设计问题,将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体现出来,并强化各知识点的联系。

(二)教学案例的应用

将教学案例呈现出来后,通过合适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将案例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成功搭建案例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枢纽。学生熟悉案例过程中联系课本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讲解“热岛效应”的时候,就可以以所在的城市为例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会有更加深刻的体验,更易理解。

(三)地理案例的讨论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如在学习《农业区位的选择》时,可以选择本市的农业类型作为案例的素材。先让学生自主进行分析,然后分析材料中哪些因素影响当地的农业区位的选择,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小组间进行讨论,以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来看,有人觉得是气候和市场,也有人觉得是地形和土壤,其实这些都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可以让大家的想法得到逐步统一;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对没有解决的问题要进行及时指导。

四、案例教学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解题思路分析

案例讲解前教师给学生充足的审题时间,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提高学习积极性。比如,我们在讲解案例时,让学生自己先做,如果能解出来,将过程写出来,分析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如果不能解或不会解,可以参照课本答案,分析课本解题过程,其中主要依据什么。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看到类似题目后如何思考,分享自己解题过程,需要注意的地方,指明学生的思维误区。案例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拓展开来,在弄明白课本上的方法后,进而举一反三,讲解新的解题方法。

(二)强化案例归纳总结

地理案例并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解这个题目,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地理题目很多,但类型有限,弄懂一个题目后完全可以弄明白一类题目。教师要通过归纳总结将地理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各种解题方法、通用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效率。提倡学生自己总结各类题目,研究题型,总结解题通用方法,总结过程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养成总结习惯,同时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将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时可以借助错题本进行总结。

地理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摘抄本,将自己从各种资料上看到的案例摘抄下来。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摘抄的题目抄到黑板上,让学生自己解题,并让学生讲解解题思路。接着自己开始讲解习题,指出学生思路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弄明白如何正确解决此题。地理题目太多,学生不可能全部做完,教师可以依据经验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帮助学生掌握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学生通过做题发现教师的题目很有代表性,与所学知识紧密相连,这样会提高重视程度,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具体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活跃程度,实现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中笔者以实际教学为出发点,探讨如何有效培养高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希望可以给同行提供一定借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曾呈进.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探研教学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8).

[2]沈驗云.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J].现代农村科技,2016,(20).

[3]王斌.“问题解决”教学在高中地理应用[J].教育观察,2016,(11).

[4]何建国.谈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J].教育观察,2016,(11).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题目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追根求源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