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倩
摘 要:课堂教学要讲究艺术,这是早已被教育专家肯定过的。教学是一个过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除其他因素外,还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有重大关系, 教师上课不仅要善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关键词:课堂;科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3B-0034-02
课堂教学要讲究艺术,这是早已被教育专家肯定过的。一些国内外教育专家认为,教学是一个过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除其他因素外,还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有重大关系。一个优秀教师一般具备三个特点:教学目的明确,知识丰富扎实,课堂教学具有艺术性。
在我们教师队伍里,涌现了一批手执金钥匙的“能工巧匠”,他们能有声有色地上好每一堂课,并希望学生们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但是,有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则相反,他们热衷于加班加点,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身心健康,习惯于“课堂不够,课外补”。有的重点中学还搞所谓三突击:突击抓毕业班,突击抓尖子,突击抓智育。 这样的教学往往适得其反。表面上看升学率抓上去了,从长远看来,问题遗留下来了。教训之一,就是未按教学规律办学。因此,探讨如何掌握教学艺术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问题。
我们所说的课堂教学艺术,主要是指班级授课时的课堂教学艺术,基本特征是“班级”与“上课”。教师在课堂上既然向全班授课,那么,教师就要善于组织和领导全班学生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有效完成教学的任务,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能支配全班学生注意力的本领是掌握课堂教学艺术中很重要的内容。著名的教育家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上课不仅要善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使学生当堂就能获得科学知识。“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使学生获得比现在更高的智力发展水平”。关于这方面成功的教学实践,国内外已不乏其例。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来我国访问,他们在上海一个学校看了几个班级的上课情况后,给学生上了一堂自然常识课。授课的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科学教育部研究主任玛丽·罗,班级是小学四年级一班。
开始时,发给每个同学一块塑料螺纹放大镜和一张从杂志上撕下的纸,教师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纸上的字或画,并回答看到的情况,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接着,老师要求学生观察指甲、指甲缝、指纹、皮肤上的毛孔、头发,不仅看自己的,还同邻座的同学相互看。每看完一项,就要求学生回答看到的结果。最后,教师发给每两个学生一根葱,要求学生观察葱的根、茎、叶,并手指葱的各部分,要求学生回答它们的名称。
教师提问:“你们从放大镜里看到的东西比原来大多少?”
学生举手回答,有的说放大两倍,有的说放大两倍半,也有的说放大三倍。
教师说:“我们研究科学必须十分精确,不能含糊,你们再仔细看一看葱的茎放大了几倍?”
大部分同学举手回答说:“放大了两倍半。”
教师说:“你们是怎样知道放大两倍半的呢?”有近十个学生举手回答说:“我用尺先量了葱的直径,再把尺放在放大镜上面看,比原来的放大了两倍半。”
教师说:“你们的测量方法很好,很会动脑筋”,接着又问:“植物都要有根才能生长,你们说对吗?”
学生回答:“对。”
教师说:“有没有不同意见?”
一个学生举手说:“有的植物没有根也能生长。譬如,把柳树的茎剪一段下来插在泥土里,也能生长。”
教师说:“你回答得很好(其他团员听了都鼓起掌来)。柳树的茎插在泥土里以后,它会慢慢地长出根来,继续生长下去。”
这堂课一共上了三十多分钟,学生认真观察思考,课堂气氛自始至终非常活跃,教师提了八九个问题,回答问题的学生有八十多人次,平均每个学生回答两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又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思考,并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学会使用放大镜。这样,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这堂课,从教学法的角度来讲,由于教师能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的可能性,选择了适宜的教学方法。一环扣一环,扣得很紧。课堂气氛始终很活跃,充分体现了最优的教学进度和最优的教学实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可喜的成功。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
教师怎样才能掌握课堂教学艺术呢?现在就一堂课的不同阶段,教师掌握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些具体做法,谈谈个人的看法。
有经验的教师一走进课堂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中去,他们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也是多样的。如有的教师在学生行礼后刚坐下来时,用目光环视全班的学生说:“现在我们要检查背诵了,请同学们合上书”,并要求学生都听指定的一个学生背诵。这样,全班顿时都安静下来,静听一个学生的背誦。背诵评分过后,教师又叫学生打开书再读一遍,于是全班学生都认真地读起来。有的教师在开始检查背诵前,让学生认真地读,学生知道马上就有抽到自己背诵的可能性,于是都认真地朗读起来。这琅琅的读书声,使课堂气氛显得特别振奋人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这样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由此可见,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掌握课堂,引起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艺术对于上好一堂课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有的教师还能巧妙地从检验旧教材内容向讲授新教材内容过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师可以先突出新教材与旧教材之间的联系,也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看起来好像会了其实是不会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对新教材的内容还未知。这样,就能使学生以一种焦急、渴望的心情,去解决摆在他们面前的新课题。endprint
在讲述新教材时,教师掌握课堂的教学艺术,最好是讲得主动、有趣味。有的教师在讲课时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教室内非常安静,学生集中精力听讲,唯恐漏掉一个字。讲得生动、有趣味,并不意味着教师用一些庸俗的笑话去讨学生的欢喜。学生听课的兴趣,首先有赖于上课的内容,讲授的质量。言之无物,废话连篇的课堂,即使在教学手段上花样很多,也不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扩大学生的眼界,并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当然也谈不上课堂教学艺术。
艺术性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所以上课的内容,首先应强调科学性,而科学性体现在教材中,并要通过教学实践反映出来,因此,教师应紧扣教材正确讲授。但是,依靠教材、不是局限于教材本身,而是要高于教材,在一堂课内要使所讲内容,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就要求教师加一些必要的材料。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艺术,是与其讲授的内容密切联系着的。如果教师想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艺术就要孜孜不倦地进修和积累材料,并努力熟练掌握这些材料。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既能指导学生掌握好教科书上的知识,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有助于学生对周围世界有深刻的认识。否则,教师的知识贫乏,就像赞科夫指出的那样:“如果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压缩成使学生吃不饱的一份‘口粮,那么,这正是学生对学习、对学校丧失兴趣的原因之一。”
任何一门艺术不仅需要精通本门业务的知识,而且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教师在讲述新教材时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直观性的优点,是能把人所有的外部感觉器官都调动到认识过程中。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善于运用直观教具,还能在语言情感上打动学生。赞科夫就很反对教师讲课和“教學机器”差不多,而学生的表情也是冷漠的,态度是疏远的。
赞科夫是主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精神交流的。教学实践表明:有较高教学艺术的讲课,往往是感情丰富的讲课。富有感情地描述事件,是会引起学生思想上共鸣的。学生会随着教师娓娓动听的讲述而深受感动。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你教的是哪门课,都希望可以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激发学生奋起攻关的热情去学习,这就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陈旭远 .新课程 新理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肖川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出版社,2002.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