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楠,梁梦真
(长春财经学院 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
吉林省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冯 楠,梁梦真
(长春财经学院 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
本文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出发,探讨了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即观念认识不到位、激励机制不完善、培养引进机制缺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加强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四点对策,即深化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改革体制机制助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整合校企资源培养青年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
民办高校;双师型;队伍建设
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地方本科高校的传统教育培养往往以学术型、研究型为目标,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技术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特别是在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发展应用技术型大学已是大势所趋。为此,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制度规定,这既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改革所遵循的方向,为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奠定了政策依据。
“双师型”教师是指知识素质相对较高、职业能力相对多元的一专多能、一人多职的教师。不仅职业素养过硬,能传道授业解惑,还在职业道德上教授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使学生习得适应社会、奉献社会的生活品质和工作能力。所以“双师型”教师一方面强调专业上的教学能力,一方面强调职业技能上的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对推进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从国际上看,欧洲国家职业教育的兴起较早,和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匹配,为欧洲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欧洲各国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而国内“双师型”教师规模较小、年龄偏大,无法满足教学实际需要。综观各地方高校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观念认识不到位。大部分本科院校“重科研,轻实践”,特别是在职称晋升、绩效考评、教师招聘等方面,使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教师也缺乏向“双师型”转型的积极性,很难从根本上树立职业教育观念。这种缺乏实践经验、以“校门对校门”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向职业教育转型的要求。
二是激励机制不完善。目前大部分本科院校对“双师型”教师进行考核时,往往缺乏合理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如果能够在教学科研以外的其他方面,如教师的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考核,同时给予一定的激励性薪酬,并满足其精神需求,教师才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是培养引进机制缺乏。目前校企互动乏力,一方面,高校教师缺乏到行业企业挂职、实习的机会,知识成果不能及时得到转化;另一方面,企业技能人才无法步入高校,“双师型”人才极度缺乏。
(一)深化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
“双师型”教师既有理论建树,又有专业技能;既是教师队伍的实干家,具有实践能力,也是企业队伍的学术型干部,具有创新性。所以结合“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建议政府从多方面支持和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配套政策,保证充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费,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同时,对“双师型”教师典型和事迹在高校、企业、社会进行大力宣扬,使人人争当“双师”,个个誓做“双师”,营造学做“双师”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
一是明确培训需求。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找出教学工作表现与能力要求间的差距,重点开展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并结合上一年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提出下一年度培训计划。培训方式采用送出培训、有针对性的外出参观交流及考察学习、外聘企业技能专家来学校授课、组织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和职业能力。
二是确定培训目标。结合高校目前的实际教学,满足持续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开展对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和专业水平,逐步达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三是组织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特别要注重职后培训,并把职称评定与培训相结合,把创先争优与培训相结合,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改革体制机制,助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台阶
一是将“双师型”教师种类设置为独立类别。在地方本科高校中单设“双师型”教师种类,在教师人才引进、录用、考评、奖惩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不仅把好教师人才的“进口”,也把好教师人才的“出口”,使教师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同时,为使高校和行业企业人才流通顺畅,同时可尝试建立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晋升的关联机制,创新“双师型”教师职称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认证机制等,打通高校和行业企业人才流通渠道。
二是打造“双师型”教师长效培养机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高校、企业间的强强联合中,设定共同的目标,发挥各自主观能动性,所以要建立政府主导、高校牵头、企业参与的三方合作机制,加强校企互动,使企业的技师、工程师等专业人才顺利走上高校课堂,使高校人才可以深入企业走进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说来,政府的角色是高端定位,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譬如,建立培训补贴机制,每年组织一批“双师”职称晋升、绩效考评、教师招聘,通过考核,对合格的“双师型”教师进行补贴发放激励,以增强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又如,对为教师提供挂职锻炼机会的企业进行税费减免或者补助,以提高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积极性。
三是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在“双师型”教师引进中的激励作用。“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是2014年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的。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说到底就是要求高校教师以知识生产力参与再分配。所以高校要创新教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仅鼓励教师在制度安排下通过专利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服务等形式获取一定收入,并在职称晋升、绩效考评、教师招聘、项目扶持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从而逐步形成行业企业技术人才积极参与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方向转型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整合校企资源,培养青年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
走产学研之路,整合高校实验室和企业QA资源,发挥校企资源特色优势,形成从小试、中试到大生产的技术研发流程。实验教师可以深入企业进行实验小试,在企业实践中进行现场教学;企业技术人员也可走进课堂,让学生了解企业发展的战略前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建立校企项目联合攻关机制,切实使高校教学贴合实践,企业实践有智力支撑。
“双师型”教师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也是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当前校企加快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只要认清形势明确“视点”,确立位置找准“站点”,增长本领夯实“支点”,力争做到专业提升与职业发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一定能够开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实现校企合作的新发展、新跨越。
[1]曹雪梅.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知识经济,2012(8).
[2]赵冲,冀敏,王宁.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研究与探索[J].科技展望,2016(27).
[3]蔡娟.民办高校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学园,2015(8).
[4]应毅,叶传标,任凯.民办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三江高教,2012(1).
[5]王彬.民办高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管理观察,2012(7).
G648.7
A
2095-7602(2017)09-0161-03
2017-06-06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吉林省民办高校管理类专业应用技术能力培养路径研究”(GH16578)。
冯楠(1981- ),女,讲师,博士,从事公司治理研究;梁梦真(1995- ),女,从事工商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