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道释壁画宗教审美及其保护探索

2017-03-29 20:00高春妍
池州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徽州壁画文化

高春妍

(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六安237012)

徽州道释壁画宗教审美及其保护探索

高春妍

(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六安237012)

徽州道释壁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积淀,具有深沉的文化底蕴和内在的生命力。通过对徽学背景下道释壁画的研究,进一步挖掘艺术与宗教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道释壁画的时代特点、审美意蕴以及地位影响,对徽州道释壁画的研究与保护,也就是对徽学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道释文化;徽州壁画;宗教审美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儒、释、道三教合流,成为建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柱。宗教与人类社会同行,发展成一种文化现象,中华民族正是从这种传统宗教文化中汲取养份,创造了几千年的璀璨文明。古徽州地区所处重要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使得它的文化艺术受到道释思想的深刻渗透,特别是明清时期这里成为道释文化的传播要地,其遗存下来的壁画蕴涵道释审美精髓及精神含义,是研究宗教绘画审美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1 古徽州地区宗教演变概况

地处安徽南方偏僻山区的古徽州之地,以其独特的人文精神孕育出灿烂的地域文化。徽学作为一种地方显学,近年来受到世人瞩目,其宗教信仰及审美哲学成为这一学说源远流长的始动力。有“东南邹鲁”之称的古徽州辖六县,社会聚族而居,这种生活方式客观上制约了不同宗教信仰在人群中的传播,好学之风盛行徽地,程朱理学深入人心,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儒教成为日常生活、行动的准则。然而,宗教活动虽受礼学限制,事实上作为民间信仰的道、释宗教,凭借其广泛的民众基础,信仰十分常见,供奉的道释神灵备受广泛崇奉。儒学与道释意识形态的矛盾和调和,在一千多年斗争中渐渐汇流,成为滋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封建社会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十分有限,遍布大小村落的寺庙、道观里描绘道释经典故事的彩绘壁画,直接成为宣扬信仰的重要方式。明清时期寺、观彩绘壁画数量有大幅增加,徽州宗族对于这些创作投入了巨大热情,不惜重金聘请名家,像当时名画家丁云鹏、黄柱、吴敏、陈老莲等都积极投身其中,创作了大量精美壁画,为徽州道释壁画的宗教审美做出了重要贡献。

释教最早传入古徽州是东晋时期,北方名门望族为避战乱,大举迁入徽州地域,释教也就随之而来,明清时期最为兴盛,佛教建筑遍布六县。清道光《徽州府志》记载,徽州地域曾建有寺院庵堂435处,绩溪县小九华山、歙县小南海寺最为有名,前来朝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至民国时期各大村落均建有寺庙、庵院,且有僧尼居住。道教在徽州的活动可追溯至唐代,唐代重佛轻道,直到南宋时期,道教才真正意义上扎根徽州。史书记载方士余道元游历布道齐云山,始建“祐圣真武祠”于山下,奠定了道教传播的基础。明朝时期皇帝多次派要员来山进香,并拨付巨资,大兴土木,建大小殿宇47所,齐云山道教一时名声鹊起,成为道教圣地,道教传播在徽州进入鼎盛时期,香火旺盛,清中期以后渐趋衰落。

2 徽州道释壁画审美探究

2.1 徽州道释壁画的审美风格

魏晋以来,道释画长期处于主流地位,是绘画的重要画科。这与中国封建社会鬼神崇拜、长生轮回的精神观念高度契合。从其发展轨迹来看,先道后释,以画传儒,始终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融于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徽州多名山古寺,有着滋养道释文化发展的丰厚土壤。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古徽州,宗族化特征明显,宗族以礼学“忠孝节义”为根本的诸神崇拜成为道释信仰在徽地传播的融合点。从事祭祀祈神活动的祠堂、庙宇、道观等又是信仰的物质载体,宣扬信仰的彩绘壁画从这三种宗教文化交融过程中获得滋养,从审美层面上拓展了传统中国文化精神,并进一步扩大了审美内涵,进入或超越“有为无为”“有形无形”的美学境界,为后来“新安画派”的崛起与徽州“三雕”的闻名于世奠定了良好基础。

徽州道释壁画主体是宗教壁画和民居壁画,审美内涵、艺术成就最高的当属宗教壁画。由于连年战乱、年久失修、“文革”破坏等因素,遗存较少。歙县七里头圣僧庵壁画及小溪丛林寺壁画目前是我省保存较好的二处古迹。据考证圣僧庵壁画是新安画派名家黄柱所绘,其中“侧坐观音”“渡海罗汉”最为有名,从残存的壁画来看,画面布局灵动,笔法洒脱多变,用墨畅快。丛林寺位于歙县南小溪村东南,原名桂花溪院,院内壁画为道释画名家丁云鹏为躲避清兵追捕隐居于此所绘,其终生研究佛学,通过具体壁画实践,将情感与笔墨技法融于一体,道释画享誉一时。《黄山志》记载:“(丁云鹏)尤善水陆圣相,庄严端伟及狰狞怪异之状,唐吴道子、贯休不多让也。”丛林寺壁画运用白描水墨技法,背景多用水墨单色渲染,衣纹用墨线勾绘,画面层次分明,立体感强,韵味十足。大殿壁上绘有水墨观音罗汉像24幅,均采用月光图式,并熟练运用重彩设色壁画技法,用笔细腻,线条流畅,人物眉目传情,惟妙惟肖。从画中可以找到李公麟高古游丝描和吴道子兰叶描的痕迹,水墨之法有元人逸笔草草,惟抒胸中意趣之意,但背景树石画法明显带有宋人风格,并有徽派版画之风,皆是难得的道释画精品。从徽州府志和新近发现史料对道释壁画的记载发现,这些彩绘壁画审美风格来源于浮屠崇拜和不用浮屠两种说法,作为徽州地域外来神必须服从内神的精神需要,主要表现在释道般若学、玄学与儒家礼学审美思想的交融渗透。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发现,般若学最初受玄学思想影响,艺术审美集中在对“空灵”的理解上。玄学的“空灵”思想认为天地万物以“无”为本,万物的本体就是无,这样“本无”作为世间万物的载体与释家“空”的审美境界,在与儒家礼学交融过程中理论上得到充实与发展。古徽州儒家礼教为代表的本土思想文化审美从对外来道、释文化的排斥、同化与利用到释、道家对儒的依附、抗拒与三家的相互渗透折中、调和,最终服务于以儒家礼教为核心的统治秩序的一种抽象。具体到壁画造型审美上,徽地崇拜的内神与外来神,其图像造型均以表现进入或到达超越“有为无为”“有形无形”境界为审美诉求。在漫长的图像造型探索过程中,通过有形、有为的神仙造型进入芸芸众生之中,应机教化,力图表现以有为的执着来开启无为的虚静境界。道释彩绘壁画审美适应本土社会价值取向,结合传统中国文化相关因子,通过有为的造型、色彩来传递一种精神境界,这种理念透射出的“大象无形”境界,成为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审美源头,其奥秘就在于从“有形”归结到“无形”的永恒。

2.2 徽州道释壁画的造型语言特征

比较不同时期徽州寺庙与民居壁画遗存神仙人物造型语言特征,三种宗教审美相互影响下,造型手法多样,衣纹处理不再是理想化的表现,基本随形体变化而出现具体转折。人物造型姿势较为舒展,形体基本依照人体比例关系,自然适中,和谐真实,充分体现出民众的审美心里尺度。头、颈、胸之间的空间比例关系,表现出准确的写实特征,三者之间形成纵深的空间关系,视觉效果舒适。然而,这种造型写实并不以完全真实仿照自然为第一准绳,而是根据整体造型的统一需要,为突出主题而进行调整。面部及五官的造型上,手法及写实风格特征更趋于准确,双目上下眼脸的转折、内外眼角的斜度及眼眶之间的关系,清晰明朗,准确而概括。道释雕塑艺术为壁画审美风格奠定了坚实基础,栩栩如生、精美绝伦的佛与神仙雕塑作品,为传统中国绘画“曹衣出水”等艺术效果积蓄了审美力量。写实主义的审美风格贯穿在整个壁画造型之中,真实体现出西方造型理念与东方审美情感的统一,体现出徽州儒家本土文化的内涵,从“有形”向“无形”传递审美追求。徽州道释壁画用色雅致,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与当时北方流行的青绿山水迥然不同。所需颜料均就地取材,从矿物质与植物中直接提取,壁画所依粉墙利用传统工艺,按照一定比例搅拌灰泥,抹平凉干,即可使用。

徽州的地理环境、好学之风、传统工艺,只是道释信仰得以传播的一些便利条件。道释教之所以能打动徽人心扉,庄严辉煌、感人肺腑的经典彩绘壁画作为柔软美丽的文化载体,对于文风昌盛的古徽州民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徽州如同一个中转站,明清时期随着经济崛起,徽商将道释壁画审美风格辐射至全国各地,影响深远。

3 徽州道释壁画的研究价值与保护

徽州文化作为地方显学,其道释壁画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热点,历史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在中国画坛上影响深远的新安画派亦从徽州道释壁画中汲取养料,以此为文化平台的传统艺术研究具有较高科学价值。位于江南大山深处的徽州地区,气候多变,潮湿多雨,建筑多为传统砖木结构,这些道释画赖以发展的物质平台,历经岁月风霜,大都出现不同层面的破损。譬如圣僧庵壁画的外墙破损,壁画受到漏雨侵蚀,颜色褪色,剥落严重。大量灰尘积压,衍生的微生物破坏,加剧了壁画的损坏,已经到了不得不抢救保护的时候。

徽州道释壁画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传统彩绘工艺失传,和徽州三雕一样,随着徽商衰落,传承人大为减少。现代徽州居民建房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徽派民居彩绘装饰逐渐淡出人们的审美视野。以此为生的画工纷纷改行,年青人不愿从事该行业,仅有少数人从事修缮业务,与之息息相关的道释壁画也到了存亡的边缘。21世纪初,保存完整的明清古村落——西递宏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徽州旅游炙手可热,游人如织对于壁画的破坏成为严峻问题。参照世界其它国家古壁画保护经验,最大限度保存壁画历史信息遗存,一般只对壁画进行局部补绘。抢救性保护一方面加固壁画依附的建筑,另一方面在壁画表面施加封护剂,或整体封护。借助现代科学手段,利用化学与物理手段规划具体保护程序,建立立体跟踪监测与定期评估制度。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宣传道释壁画的保护教育,提高人们自觉保护意识。最为关键的是努力培养传承人,通过在皖高校开设徽州壁画专业,设置古壁画维修课程,从根本上储备人才。

4 结语

从上我们不难发现,徽州道释壁画审美风格与传统中国文化核心“天人合一”思想一脉相承。当北方望族迁来徽地,文明的种子就深深地扎根在南方这个偏僻山区,程朱理学之风将徽州道释文化推向极盛。徽州人在发展经济,办教兴学的同时,亦倾囊资助寺庙绘制壁画,客观上推动了道释壁画的兴盛。徽州道释画以其独特的文化禀赋影响了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其审美风格对社会价值取向、区域文化、传统文化传承等都有重大影响。在“十三五”教育脱贫攻坚战略的当下,打造徽文化名片,提升旅游的艺术品位,加强徽州道释壁画艺术的整体规划和保护投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朱万曙.论徽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12-18.

[2]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66-89.

[3]倪建林.装饰之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6-15.

[4]单纯.宗教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1-19.

[责任编辑:余义兵]

Religious Aesthetics and Protection of Huizhou Taoism and Buddhism Fresco

Gao Chunyan
(College of Art,Wanxi University,Lu’an Anhui237012)

Huizhou Taoism and Buddhism frescoes have profound culture deposits and interior vitality.With analysis of the frescoes in the context of Huizhou study,the paper explores the inner link between art and religion,analyzes the era characteristics,aesthetic connotation and status of Huizhou Taoism and Buddhism fresco.The research and protection of Huizhou Taoism and Buddhism frescoes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Huizhou study.

Taoism Culture;Huizhou Frescoes;Religious Aesthetics;Protection;Inheritance

J19

A

1674-1102(2017)02-0107-03

10.13420/j.cnki.jczu.2017.02.025

2017-01-02

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2013SQRW060ZD);安徽省皖西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6wxxy60)。

高春妍(1982-),女,安徽宿松人,皖西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美术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徽州壁画文化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徽州春雪
年味里的“虎文化”
徽州绿荫
壁画上的数学
谁远谁近?
北朝、隋唐壁画
帮壁画“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