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7-07-03 15:31银,李
池州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城镇化升级

孙 银,李 丽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32)

产业升级、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孙 银,李 丽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32)

利用2001年—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选取了人均GDP作为被解释变量,以产业结构、城镇化率为解释变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量指标作为控制变量,构建动态面板GMM模型。首先通过随机效应、固定效应进行静态检验,然后分别使用一步、二步系统、差分GM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城镇化发展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口等因素与经济增长呈正向相关,城镇化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但产业结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增长。文章提出积极合理推进城镇化发展、增强省际间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完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合理实施人口二胎政策等具体举措,以此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发展水平

1 引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GDP增长速度保持在年均8%的水平;GDP总量从2000年的9.98万亿增加至2015年的67.67万亿,我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综合国力也得到空前提高。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GDP总量的比重由2001年的14.39:45.15:40.46,调整至2015年的9:40.5:50.5;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过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我国的城镇化水平逐步提升,城镇化率已由1978年17.9%提升至2015年的56.1%,居民收入达到中等偏上水平,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有了质的改善。

中国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持续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进程。我国工业化进程本质上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过程,在这过程中伴随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第二、三产业比重的上升,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城镇化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另一基本动力,城镇化水平的持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技术、资金、市场等支持,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但是产业升级、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存在区域差异,我国东、中、西部产业升级、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升级、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本文将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产业升级、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以便提出相应的举措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1)在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方面,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显著的相关性,不了解和衡量经济结构的变化,就很难真正理解经济增长[1]。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显著相关,第二、三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其中工业增长影响最为显著[2];同样地通过实际数据进行回归实证分析后发现,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尤其是工业[3]。

利用实际数据进行Grange因果检验可知,第二产业是经济增长的Grange因,而经济增长又是第三产业的Grange因,产业结构中三次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正向变动关系[4]。同样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协同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提升经济增长的水平[5]。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经济增长能够带动产业结构升级,而产业结构的适时调整也可以拉动经济增长[6]。

(2)在城镇化与经济增长方面,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序列是否平稳、协整,选取不同的指标和模型会对实证结论产生不同影响,甚至相反的结论[7]。大量的经验数据研究表明,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8],经济增长对城镇化有显著地拉动作用[9]。从空间分布上看,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存在不同水平梯度差异;从Grange因果检验上看,经济增长与城镇化之间具有正相关性,且人均GDP大约每增长1%能带动城镇化0.04%的提升,但存在区域差异[10]。

(3)在产业结构与城镇化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基本动力因素[11];产业结构升级长期对城镇化水平提高具有正向作用,是城镇化水平提升的Grange原因,但是在短期内却不利于城镇化的发展[12]。通过构建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综合性评价指标发现,在不同时空维度下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空间发展差异[13]。

(4)在产业结构、城镇化与经济增长方面,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具有正向影响,但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对我国东、中、西部的城镇化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14]。通过在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Grange因果关系检验表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城镇化具有单项因果关系,且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能够推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15]。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工业化、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性;其中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呈现“倒U型”特征,但存在区域差异且城镇化传导途径也不尽相同;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效应,而对东北、中部地区则有一定程度上的负面效应[16]。

综上所述,从国内外不同学者的研究内容上来看,基本上涉及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城镇化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方面,但很少涉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从研究分析方法上来说,大多数只考虑了产业结构、城镇化、经济增长两两之间的短期效应,从静态层面上考量,采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在内容上不仅要检验产业结构、城镇化和经济增长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也要考虑其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方法上采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相结合,运用长期动态面板GMM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据此得出实证分析结论,并以此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化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

2 变量选取、建模与统计性描述

2.1 变量指标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推动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因素。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过程中,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并且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又推动了产业结构进一步地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反过来又刺激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城镇化发展。

因此,本文用人均GDP衡量经济增长,作为被解释变量(agdp);使用第三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衡量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解释变量(ais);用城镇人口/总人口表示城镇化率水平,也作为解释变量(ub);同时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di)、人均固定资产投资(fai)和人口自然增长率(pnl)衡量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变量定义说明,见下表1所示:

表1 变量指标的定义说明

2.2 计量模型的建立

本文使用面板数据建立如下模型:

(i:表示不同地区省份,i=1,2,3…n;t:表示年份,t=1,2,3…T)其中,lnagdp:经济增长;lnais: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lnub:城镇化率水平;lndi: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lnfai:人均固定资产投资;lnpnl:人口自然增长率;ε为随机变量,解释其他因素对lnagdp的影响程度。

2.3 描述性统计

本文使用了全国31个省份(除港澳台),自2001年—2014年15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省市区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网站;同时对数据进行了指数平减和对数化,以此来消除异方差,减少数据的波动程度,使统计结果更加精确可靠。利用Stata12计量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却没有通过稳定性检验。其中Lnub(0.4865***),Lndi(0.3091***),Lnfai(0.3883***)对国民经济增长即人均GDP(Lnagdp)具有显著地影响;Lnais对经济增长(Lnagdp)也有较稳定地影响;Lnpnl(-0.0145)但是对经济增长(Lnagdp)的影响并不稳定。

表2 变量指标的统计性描述

表3 随机效应实证分析结果

从表2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全国人均GDP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最小值仅为8.0064,而最大值达到11.2638,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不平衡问题(标准差:0.6676)。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最小只有4.2200,最大则为10.2417,全国不同省份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性问题(标准差:1.1456)。同样地,在人口自然增长率方面,有些省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负增长(-3.5066);有些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较高(2.5463),不同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性问题(标准差:0.8130)。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为了保证模型参数估计的无偏性与一致性,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即动态面板GMM模型)进行参数估计,而不是直接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具体模型如下:

3.2 GMM模型估计

通过静态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稳定性检验后发现,变量Lnais,Lnub,Lndi,Lnfai均通过稳定性检验,除了变量Lnpnl稳定性稍差些外。因此,利用上述方程(2),采用动态GMM模型,使用一步、二步法进行参数估计,使实证分析结果更加精确可靠。

3.2.1 差分GMM模型估计 首先利用stata12软件进行动态差分GMM分析,实证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差分GMM实证分析结果

(i:表示不同地区省份,i=1,2,3…n;t:表示年份,t=1,2,3…T)

3.1 模型检验

为了检验数据的平稳性,使实证结果分析更加可靠,因此首先进行随机效应与固定效应检验,具体分析如下:

3.1.1 随机效应与固定效应 首先利用stata12软件进行静态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如表3所示:

从随机效应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变量Lnais,Lnub,Lndi,Lnfai,Lnpnl均通过稳定性检验。其中Lnub(0.7616***),Lndi(0.3638***),Lnfai(0.3163***)对国民经济增长即人均GDP(Lnagdp)具有稳定地影响;Lnais(-0.1835*),Lnpnl(-0.0188*)对经济增长有较稳定地影响。

从固定效应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变量Lnais,Lnub,Lndi,Lnfai均通过稳定性检验,但变量Lnpnl

通过对表4实证结果分析可知,在模型1中解释变量Lnais(-0.2613***),Lnub(0.1390***)对被解释变量Lnagdp(-1)(0.9568***)均有非常显著影响;同时,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Lnub,(0.1390***)},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Lnais,(-0.2613***)}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经济发展。模型2中加入控制变量Lndi,Ln-fai,Lnpnl后,Lnais(-0.2673***),Lnub(0.1053***),Lnfai,(0.0402***)对经济增长均具有十分显著地影响,Lnpnl(0.0071**)对经济增长有较显著地影响,而Lndi(0.0082)不显著;同时,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Lnub(0.1053***)}、人均固定资产投资{Lnfai(0.0402***)}和人口自然增长{Lnpnl(0.0071**)}均促进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Lnais(-0.2673***)}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模型1相同。在模型3中采用二步差分法进行估计发现,变量Lnais(-0.2710***),Lnub(0.1061***),Lndi(0.0070***)、Lnfai(0.0379***),Lnpnl(0.0075***)均对经济增长(Lnagdp(-1)有十分显著地影响;城镇化发展水平、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口自然增长均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而只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抑制了经济增长。

3.2.2 系统GMM模型估计 其次,使用stata12软件进行动态系统GMM分析,实证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系统GMM实证分析结果

从上表实证结果中可以发现,变量均与经济增长(Lnagdp(-1))存在相关性。在模型4中,Lnais(-0.3886***),Lnub(0.1335***)都与经济增长有显著地影响;其中,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升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碍经济发展的作用。在模型5中加入控制变量后发现,Lnais(-0.3330***),Lnub(0.1702***),Lnfai(0.0192***),Lnpnl(0.0088***)对经济增长均有显著影响,但Lndi(0.0192)除外;同时,城镇化、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口自然增长等因素都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模型4相同;模型5是对模型4用二步法进行估算,发现Lnais(-0.3380***),Lnub(0.1677***),Lndi(0.0089**),Lnfai(0.0185***),Lnpnl(0.0090***)实证结果均显著,除产业结构这个变量指标外,其余所有变量指标都与经济增长成正向相关性。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上文的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城镇化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之一。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地正相关性,城镇化发展水平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足进步。城镇化的发展带来了人口、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城镇大量地集聚,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必要且丰富的生产要素,这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能够促进市场规模的持续向外围扩张,使经济发展产生规模效应,有利于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2)产业结构失调不利于经济增长。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能够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是从本文的实证结果来看,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增长,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不同省份之间产业结构缺乏协调性,全国不同省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的不平衡性较大,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加大了不同省份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3)资本积累有利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本积累,资本就像经济发展的血液,需要大量资本持续积累、投入才能够维持经济的可能性增长。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民间资本、政府资本的共同积累、投入,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增加,促进了社会资本的迅速积累,使社会投资流量与存量得到持续性增长,由此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4)人口红利刺激了经济增长。人口的持续性增长能够产生人口红利现象,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与我国进入人口红利阶段是分不开的,它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因素之一。

4.2 政策建议

(1)积极合理地推进城镇化进程。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阶段,因此必须积极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步伐。但是同时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规模过大带来的负面效应(大城市病)、城乡之间发展失调问题等等。因此,为了更好地释放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动力,必须从整体上对我国城镇化发展做出合理规划布局,增强省际之间的协调性。

(2)增强省际间产业结构的互补性。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省份之间产业结构存在很大差异,省际间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较差,这样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所以不同省份应该充分发挥本省自身的经济竞争优势产业,加强省际间的产业协作,以实现省际间的产业结构协调性,从而达到不同产业优势互补的经济效果。

(3)培育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随着城乡居民社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位于世界前列,然而庞大的储蓄资金并没有有效地转化为投资资本,造成了大量的民间资金的浪费。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地发展,可以有效地培育引导民间资金流向,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充分地利用民间资本投资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4)完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民间投资固然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但是在社会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方面,必须依赖于政府投资,这样既可以避免“搭便车”问题,又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弥补市场失灵问题。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政府逐渐加大对社会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财政投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服务,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长远发展。

(5)全面合理实施人口二胎政策。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作用,即劳动力要素也就是所谓的人力资本。在人力资本已经成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内容的今天,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们国家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人口老龄化阶段,致使人口红利优势逐渐消失,经济发展的后期劳动力优势明显不足。因此,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一方面必须适时调整人口政策,全面合理放开二胎政策,储备经济发展的必要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要积极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以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增强经济竞争力。

[1]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95-105.

[2]孙亚云.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2):129-133.

[3]张伟.贵州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9(3):381-384.

[4]张明龙,周剑勇.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79-86.

[5]汪浩,沈文星.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0(24):112-114.

[6]柴伟,支大林.吉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纵横,2013(9):119-121.

[7]武立永.城镇化与中国经济增长“长期均衡悖论”的实证检验[J].经济问题,2014(7):6-10.

[8]Henderson J.V.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J].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3(4):275-342.

[9]Bruckner M.Economic growth,size of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and urbanization in Africa[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121(1):26-36.

[10]孙丽萍,杨筠,王旭霞.西部区域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6):90-95.

[11]Avery M G.World urbanization:destiny and reconceptualization[M]//International Handbooks of Population.Berlin:Springer Netherlands,2012:49-65.

[12]李志翠,朱琳,张学东.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基于1978~2010年数据的检验[J].城市发展研究,2013(10):35-40.

[13]张卫国,黄晓兰,郑月龙,汪小钗.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评价[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2):28-34.

[14]王立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14(4):3-8.

[15]洪业应.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3(8):16-17.

[16]王锐,朱显平.产业结构、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6(4):64-71.

[责任编辑:雷红霞]

F124

A

1674-1102(2017)02-0044-05

10.13420/j.cnki.jczu.2017.02.010

2016-09-09

孙银(1989-),男,安徽颍上人,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李丽(1975-),女,河北唐山人,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规制经济学研究。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城镇化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回暖与升级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家乡的城镇化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