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低碳经济发展途径研究

2017-07-03 15:31张玉娇雷红霞
池州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池州市池州因素

曾 珍,张玉娇,雷红霞,2

(1.池州学院商学院,安徽池州247000;2.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池州市低碳经济发展途径研究

曾 珍1,张玉娇1,雷红霞1,2

(1.池州学院商学院,安徽池州247000;2.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为了解池州市低碳经济发展状况,从影响其发展的因素着手,运用ISM模型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低碳领域人才、技术缺乏和低碳市场投入不足是影响池州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深层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加大低碳技术投入,普及市民的低碳观念和澄清人们对低碳认识上的误区以及加大政策支持和法制保障是建设低碳池州的重要途径。

低碳经济;关联性因素;ISM模型;发展途径

1 引言

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以及“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低碳经济进行了形象的概括,也是最为明确的指示。然而,在当今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政府该如何作为来迎接低碳经济的浪潮,普通民众又该怎样参与到低碳经济建设中,这些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属于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2013年,池州市跻身我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但其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上仍乏善可陈。真正理解低碳城市的内涵,并据此详细规划低碳建设目标方案,立足池州特色和优势,找准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发动各方面力量,探索出适合自身低碳发展的路径,带动整个经济发展尤为必要。

“低碳经济”已然成为当前一个热门的话题,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巩斌从发展低碳必要性出发,阐述了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中突出问题,指出了发展低碳经济是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唯一选择[1]。赵涛等以天津市为例,列举了9个关联性因素,得到了关联性层次图,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低碳经济区的建设和居民低碳意识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2]。刘朝等认为阻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15个因素中,粗放增长方式、不完备低碳发展框架和低碳意识淡漠和低碳人才匮乏是关键因素[3]。贾林娟等指出技术水平、资源禀赋和能源消费模式也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4]。结合国情,我国低碳经济转型的路径可以从创新技术、创新消费方式、创新政策、创新环境金融、构建低碳城市等方面入手[5],同时也要考虑城市发展差异,不能一个模式,必须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自身需要的发展模式[6]有学者在市场规模,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的约束下,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建立产业结构优化设计与分工的分析框架,并以节能分工模式、升级比较优势产业结构为基础,制度、技术、偏好的变革为辅来发展低碳经济[7]。

综上,学界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很多有价值的探讨,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践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指导。但也存在可以拓展的空间,具体表现为:(1)从研究对象上看,文献聚焦大多为国家层面或省级层面,具体到地级市的研究鲜见。池州市以生态立市,低碳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本文以池州为个案,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结论也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推广积累经验;(2)引入ISM模型分析池州市的低碳发展的影响因素,更加客观地分析关键性的影响因素,为池州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池州市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关键问题

2.1 能源因素: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能源利用率不高

作为内陆省份安徽省的地级市之一,池州市的清洁能源资源较为匮乏,主要依靠高碳特征的煤炭和火力发电,因此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居高不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消耗逐年增长,2014年池州市综合能源消费量达459.19万吨标准煤,比2013年增长3.8%。油、气等常规能源缺乏导致池州长期以燃煤和重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得不到根本性改变,高强度的CO2排放量拉高了单位GDP能耗,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7]。

此外,池州市2014年重工业综合耗能比重高达98.44%,工业总产值比重仅占79.9%,工业总产值与耗能比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说明能源在重工业产业中的利用率不高。高耗能,低利用率是阻碍池州市低碳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

2.2 产业因素:产业结构重型化,低耗能产业发展滞后

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产业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变化,从而会对环境污染产生效应。当经济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变时,更多的资源被开发和利用,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源消耗率高于资源再生率,更多的废弃物排放出来,加大了环境的污染。经济再发展到更高水平,产业结构也进一步升级,即由能源消耗型的重工业向技术型和服务型产业转移时,废弃物排放量低于产值的增长,环境污染减少。产业结构和环境污染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的关系。因此,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不置可否的影响。

如图1所示,安徽省各产业产值呈逐年递增现象,其中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一直呈大幅增长状态,2014年其生产总量已经达到第三产业的1.3倍,更是达到第一产业的3.41倍,安徽省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高耗能的重工业。而对于池州市来看,由表1可看出,截至2014年,池州市生产总值也是主要依靠第二产业。2011年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9.54%,为历史最高值,从2012年到2014年,第二产业生产总值连续三年维持在48%;就第三产业来看,池州市2006-2011年间第三产业比重在逐年下降,尽管从2012年开始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上升,2014年已上升到37.22%,但仍低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48.55%)。池州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赖第二产业,尤其是像化工、水泥、有色等高耗能、重型化的行业,而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等低耗能产业比重偏低,发展滞后。由于池州有着天然的旅游地理优势,近些年来池州市政府逐渐加大其所具有优势的产业——旅游业的投入,2014年旅游业总收入达422亿元,比2013年增长32.7%,但截至目前,低耗能的旅游业并未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因此,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阻碍了池州低碳经济的发展。

表1 池州市2004-2014年产业生产比例

图1 2004-2014年安徽省各产业生产总值

2.3 技术因素:低碳领域人才缺乏,技术落后

由于低碳经济发展概念提出较晚,在我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低碳专业人才培养极少,因此研究低碳经济成果较少,缺乏对实际经济措施的理论指导,特别是在中小型城市,低碳领域技术落后。由表2来看,截至2012年,池州、宿州、阜阳、六安、亳州五市在拥有国家级技术企业中心数量方面仍是空白,由此可见,池州企业的技术创新,研发能力位列全省之后。在冶金、建材等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中,大部分企业对节能减排、余热余压利用等缺乏核心关键技术。而在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行业中,技术水平也十分落后。不能很好地利用较清洁的技术取代污染严重的技术,也就不能改善环境质量,导致低碳经济停滞不前。

表2 2012年安徽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地区分布情况 单位:个

2.4 市场因素:低碳市场投入缺乏,低碳社会氛围难以形成

低碳行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较为复杂,由于低碳技术前期成本投入高,短期却不能很快得到明显的回报,因此很多企业不愿意为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资金和引进相关人才。同时,居民、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低碳意识淡薄,对低碳经济的内涵、发展紧迫性、建设路径及可能遇到的困难没有充分和准确的理解和认识,仅停留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层面,不能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例如,池州沼气池入户率虽然位居全省之首,一些城镇居民通过沼气的使用对低碳经济领域有所触及,但他们仅仅限于冰山一角,对低碳经济所涉及的其他方面还不甚了解,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理念,很多城市居民在低碳经济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和自身关系不大。部分企业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初步领会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但在其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加上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认识不足,相关政策支持不够,导致他们不能更深层次得发展低碳经济,难以形成低碳经济的社会氛围。

2.5 政策因素: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体系不完善,目标不明确

池州市在低碳经济发展上正在做一些努力,如积极实施“开发沿江一线、保护腹地一片”的空间开发战略,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工业,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企业建设,建设三二五发电有限公司25MW生物质发电项目工程等等。但总体来看,池州市低碳经济发展没有确定的目标,缺乏详尽的规划方案,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考核体系中没有涉及到低碳经济的考核,环保执法效果差,对企业没有实行严格的环境约束,导致低碳经济发展的低效率。

2.6 保障因素:低碳经济法制保障机制不健全

有关低碳经济法律条规的制定是解决低碳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保障,目前池州市尚未出台有关低碳经济切实有效的政策,不能从根本上保障池州市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之前出台的一些鼓励和优惠政策也因不断变化的形势和缺少有效的管理而名存实亡,甚至很多都被束之高阁。例如,2009年以来,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池州市政府出台了22条“新政”,用于实现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这些“新政”从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扩大投融资渠道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等多方面都给予全面扶持,但最后因为诸多因素,如政府财政投入不到位,金融系统支持力度小等导致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

3 实证分析

3.1 关联性因素关系分析

ISM模型中,逻辑关系至关重要,通过对池州市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由池州市低碳领域相关专家学者讨论,判断各影响因素间的两两关系,进而确定各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本文从6个影响因素方面对池州市低碳经济发展途径选择进行研究。以影响因素1(能源因素)和影响因素2(产业因素)为例,当能源结构得到合理改善,清洁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对于产业来说,其在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碳排放等则会减少,进而有利于其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当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耗能产业过多时,能源结构得到改善也不能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产业结构的改善会改变其对能源需求的变化,但不会影响能源结构的改善。由此可以得出,影响池州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因素1对因素2有着直接影响,反之则没有影响。同样,能源结构偏向清洁化也会带领低碳技术和低碳市场的发展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进而分析类比其他因素之间关系,得出表3关联矩阵(SSIM)。

表3 关联矩阵

表3中V、A、X和O四个符号用来表示低碳经济影响因素(a和b)关系,这四个符号分别代表如下意思:

(1)V:因素a对因素b有直接或间接影响,但b对a无影响;

(2)A:因素b对因素a有直接或间接影响,但a对b无影响:

(3)X:因素a和因素b之间相互影响:

(4)O:因素a对因素b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关系。

根据ISM模型原理,为进一步解释各个因素间的关联度,矩阵(表3)进一步再转化成一个布尔矩阵,即可达矩阵(IRM)。

转化原则如下:

(1)如果SSIM中 (a,b)是V,则IRM中(a,b)变成数字1,(b,a)变成数字 0;

(2)如果SSIM中(a,b)是A,则IRM中(a,b)变成数字0,(b,a)变成数字 1;

(3)如果SSIM中(a,b)是X,则IRM中(a,b)变成数字1,(b,a)变成数字 1;

(4)如果SSIM中(a,b)是 O,则IRM中(a,b)变成数字 0,(b,a)变成数字 0。

例如,在池州市低碳经济发展影响因素中,由于因素1对因素2有影响,而因素2对因素1没有影响,即在SSIM中(1,2)是A,则IRM中(1,2)用数字0表示,(2,1)用数字1表示,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得出最终可达矩阵。此矩阵一方面表示了池州市各要素之间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要素之间的间接影响。同时,也表明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也就是从数量角度方面对因素间的影响做了表述。池州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关联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如表4。

表4 最终可达矩阵

3.2 关联性因素层次结构图

根据最终可达矩阵,可以将影响池州市低碳经济发展的6个关联因素划分在不同的层级,如图2,这个层级呈3层递阶结构,其中,层级Ⅰ为直接表层影响因素,即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能源利用率不高,第Ⅱ层级为中层间接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重型化,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和法制保障缺乏。深层原因则集中反映在Ⅲ层,即低碳领域人才缺乏,技术落后以及低碳市场投入缺乏。Ⅲ层对其余4个因素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表明因素3和因素4的改善会很大程度上推动池州市低碳经济的发展。

图2 关联性因素层次结构图

4 池州市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4.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

由于煤炭一直在池州市能源消费中占据比较大的份额,因此要注重引进新型煤炭净化技术并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开发水电风能、太阳能,充分利用沼气、天然气、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如垃圾、秸秆焚烧等生物质能发电,综合运用煤层气和煤矸石,最大限度地减少单位排放二氧化碳量,降低能源消费强度。与此同时,提高低碳和无碳能源在生产和消费中所占比重,降低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煤炭和石油所占比重,在挖掘新能源的同时不断发展可再生能源,转变传统主要消耗煤炭为主的发展道路,大幅度地节省能源,使池州经济发展逐渐摆脱高碳,高排放的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4.2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的低碳化发展

2015年以来,池州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型化工四大主导产业开始快速增长,要坚持发展这些高科技,低能耗产业,并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学习去碳技术,减少能源消耗中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对高能耗企业实行定期严格的环保监察,及时淘汰浪费资源,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坚持绿色低碳化工业园建设。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林业,鼓励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植树造林,加强绿化[8]。

利用池州市特有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虽然近几年池州以九华山为主的旅游业开始蓬勃发展,但仍没有形成旅游产业的一体化,要加大对池州市杏花村旅游景区、石台县牯牛降、仙寓山、大王洞、升金湖等旅游景点的宣传,2013年九华山机场的通航、2015年宁安城际铁路的通车为池州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便利,要借此机会将低能耗的旅游业发展成拉动池州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并由此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3 架起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桥梁,积极倡导绿色金融

在目前企业缺乏低碳技术的困境下,努力架起其与科研机构之间的桥梁,促进他们的紧密合作,不断创新低碳技术,建立低碳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创新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倡导各大金融机构通过绿色金融方式帮助研发低碳技术的企业融资,为企业提供有利的相关信息,提供技术转让和支持,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投入低碳领域。

4.4 大力宣传低碳理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池州市政府可以利用政务网,新媒体,自媒体等平台宣传低碳生活,组织开展低碳活动,以低碳消费、低碳出行等为主题,号召全市人民学习低碳知识,特别注重培养青少年群体的绿色节能环保意识,从自我做起,从节约用水用电,优选公共交通,低碳饮食等小事做起,将低碳理念融入到城市交通,家庭生活,小区环保等生活中方方面面,让社会力量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并通过表彰低碳家庭,低碳社区,低碳超市,低碳工业园区等活动激发微观主体的低碳行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4.5 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法制保障

政府要根据本市特点制定低碳经济中长期战略规划,在认真调查本市生态环境、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发现其比较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引导低碳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建立池州低碳经济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低碳技术的研发以及环境保护项目,并实行绿色财政补贴,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为实现低碳经济建立保障基础,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5 总结

本文利用ISM模型分析了影响池州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六个因素的层级关系,从而得出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即加大低碳技术投入,人才引进,普及市民的低碳观念以及加大政策支持和法制保障,为池州市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方针的制定和途径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1]巩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低碳”路径选择分析——以安徽为例[J].科技与经济,2010(2):80-82.

[2]赵涛,刘朝.天津市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与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2):31-35.

[3]刘朝,赵涛.中国低碳经济影响因素分析与情景预测[J].资源科学,2011,33(5):844-850.

[4]贾林娟.全球低碳经济发展与中国的路径选择[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4.

[5]付慧.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45-51.

[6]宋德勇,张记录.中国城市低碳发展的模式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1):15-20.

[7]蒋长流,杨志敏,张卫.低碳城镇化的型构与演化路径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6,30(20):32-36.

[8]黄文生.关于池州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思考[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2(3):37-40.

[责任编辑:周芳]

F124

A

1674-1102(2017)02-0053-05

10.13420/j.cnki.jczu.2017.02.012

2017-03-08

池州学院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2015RWZ008);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SK2017A064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611306090)。

曾珍(1986-),女,安徽池州人,池州学院商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学,国际贸易学。

猜你喜欢
池州市池州因素
不要坐享其成
池州学院二级学院商学院简介
解石三大因素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新四军第七师沿江团池州抗战述评
爱是什么
晚唐池州诗人张乔三考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小小书画廊
2010-2013年池州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