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17-03-29 17:39郑国军李国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中心理念

郑国军,李国华

(1.赤峰学院 办公室;2.赤峰学院 机关党总支,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郑国军1,李国华2

(1.赤峰学院 办公室;2.赤峰学院 机关党总支,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本文基于“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蕴含着人才培养理念及其相应行为方式、组织运行机制的变革和对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矫正与优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全“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自主管理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立德树人工程.

以学生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

育人理念是育人文化的灵魂和深层结构,育人理念的嬗变昭示着育人文化的演变发展与实践变迁.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碰撞、排斥包容、互鉴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把“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起来,反思人才培养的主体意识、价值向度、现实危机、路径选择,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实效性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向度.用“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蕴含着人才培养理念及其相应行为方式、组织运行机制的变革,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和教育评价等诸多方面,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在多元文化交流与人才竞争的背景下,探究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 用“以学生为中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学校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既是一种人才培养理念,又是一种人才培养实践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教育学领域的应用最早提出来的[1],他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习是人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能够使个人潜能和人格得到充分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既是一种人才培养理念,又是一种人才培养实践模式.它的实施既受到教师、学生、教学、教辅等诸多因素,又是涉及到理论与实践普遍性与特殊性、地区性与区域性等多层面的论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一方面强调的是学生在学校教育里的主体地位,揭示的是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这一基本原则,并不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也不排斥学校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与检查[2];另一方面,强调的是学生在学校管理服务里的主人翁地位,揭示的是学校的一切管理服务工作应该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其中,学生也是学校管理主体、服务的主体.换句话说,对教育对象而言,学生是主体;对教育教学实施而言,教师是主体.学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尤为重要,实现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餐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事务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第二,“以学生为中心”能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和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自我发展和成长进步的主体,具有强大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让我们在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中,牢固地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自我发展的潜能和创造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允许学生自主选学、自由发展,学校和教师要主动为学生自主选学、自由发展提供良好的指导和服务.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起来,让师生互动起来,让课堂成为解决问题、提升创造力的地方而不是灌输知识、扼杀积极思维活动的场所.在学生管理和服务中,要积极吸纳学生参与管理,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着力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搭建平台、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和个性化的服务,以保证“以学生为本”和学生主体的地位.

第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有助于推进高等学校内涵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助于推动高等学校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从注重外延规模的扩张转到注重内涵建设的发展上来.换句话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改进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改变“学校圈养、课堂灌输、流水线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克服专业划分过专、过细、过死的弊端,使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利于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提升高校教育的贡献率和市场需求.

第四,用“以学生为中心”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高度重视“四个转变”.即一是从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素质教育是当前和今后教育发展的主题和方向,要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知识教育”的传统模式,把素质和“知识、能力”变为同等重要的并列位置,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以灌输式的“知识传导”为主,在对学生的评价与指导上改变以学生成绩为主评价学生的不合时代要求人才培养的做法,形成以学习成绩、能力、综合素质为核心指标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二是从专业教育向全面教育的转变.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的专业教育,这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随着知识化、信息化时代的进程加快,高等学校应给受教育的学生提供一种高于专业教育的全面教育已经成为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让学生学到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让学生受到相对全面的教育来实现自我价值.三是从教研分离项教研融合的转变.教学与研究之间的关系是互动与相生的.如何将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并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形成以研促教、教育融合、教学与研究统一于人才培养过程的长效机制是事关每一所高等学校长远发展的头等大事.四是从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的转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能够有效应对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封闭式教育直接导致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脱节.开放教育是实践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教育,是与生产劳动、社会需求、国际竞争相结合的教育.

2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举措

学生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高等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把满足学生需要作为高等学校发展的关注重心,把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把学生参与高等学校事务作为学生的基本权利,把与学生建立密切关系作为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3]因此,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推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构建起一套特色鲜明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内容和价值体系,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新途径和教育文化价值观.

第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学生至上,服务第一,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学生理念,要高度重视“四个转变”,教学单位和学生工作职能部门要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不再是学生的管控平台,而要成为学生成长的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要以服务学生成长为根本,要围绕学校“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三大教育培养目标,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统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课程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招生、就业创业等影响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学校招生、就业创业和人才培养进行一体化设计与综合改革,建立起招生、就业创业与学生培养一体化领导体制和联动运行机制,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既要依托大学生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立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机制,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完善“卓越学生”奖励办法,鼓励学生创新创造创业,提升就业质量.同时还要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体系,全面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投入实践创新教育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学生参与和开展实践创新教育活动.

第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推进学分制改革为重点,建立健全鼓励学生自主选学的制度体系.一要完善和落实学校本科生学业导修制度和运行模式,完善辅修专业及双学位工作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二要加大选修课建设力度,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满足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需要.三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学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行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协同育人机制.教育教学单位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就业去向,到企业行业调研,依据学生就业岗位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能力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块化设计,建立动态能力培养的模块化、学分化的教学改革机制,变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向“能力培养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四要形成学校学科专业教育的学分转换制度与运行机制,着力推进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为广大学生搭建起终身学习、成长成才的“立交桥”.

第三,健全“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中心,要扎实有效地推进教学工程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双改”工作制度,深入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加强教学运行过程管理与督导工作.完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基地建设制度,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形成“招就两旺”的专业效应为目标,加强专业建设.以主干课程建设为重点,以示范课建设为引领,以合格课程为保障,全面推进主干课程网络化建设.建立课源开发与建设制度,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发挥“尔雅”系列通识教育和“慕课”教育的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课程建设平台.加强“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立健全学校教育督导和自我评估机制,创新学校教育教学督导举措,坚持自我督导与自我评估相结合,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完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管理与激励评价制度,以专题项目拉动和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推动教改成果向教材、向课堂转化.改进和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美育教育和学生素质拓展管理制度,保障和扩大艺术教育活动的受益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

第四,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自主管理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立德树人工程.以学生为主体,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管理的主体的思想,建立起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体制机制.要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新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创业三大平台建设为抓手,以学生自主选学、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平台建设为保障,构建学生思想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深入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计划”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将社会主义和新价值体系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教师队伍的示范作用和校园网络的引导作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规范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扶困助学工作和社团工作.进一步完善大学生一站式服务和网络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化、人性化的有形服务.组织开展“爱校、爱师、爱同学”等主题系列活动.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严厉查处学生考试舞弊、打架斗殴、赌博,沉溺网吧等违纪行为,促进优良学风校风形成.健全素质教育长效机制,全面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广泛开展科技、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学校辅导员、班导师(学业导师)管理制度和评价考核体系,建立一支以专职辅导员为主、专兼职相结合的学生工作队伍.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培训力度,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培养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中的作用.

〔1〕许敖敖,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一种挑战性的先进教育理念[J].澳门教育,2006,8(4):26-29.

〔2〕〔3〕张林.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教书育人,2012(10):90-95.

G640

A

1673-260X(2017)04-0138-03

2017-01-14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中心理念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