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越教育馆红色文化传播功能实现路径探析

2017-03-29 07:31郭晓月郑雨茜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育馆红色精神

安 琪,郭晓月,郑雨茜

(1.中国传媒大学 广告学院,北京 100024;2.沧州师范学院 齐越传媒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一、齐越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组成因子

红色文化指的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各阶级、阶层人民在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反映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理想、信仰、价值等以文化独有的方式所展现出的一种文化结晶[1]。红色文化具有很高的传承价值,它代表的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先进文明的恰当融合。传播红色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播社会正能量具有重要意义。

齐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播音艺术的一代宗师和广播电视工作者的楷模,一生对党忠诚,作风正派,为人正直,爱憎分明;襟怀坦白,光明磊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严以律己,廉洁奉公,严谨治学,精益求精;深入工农,联系群众,培育新人,无私奉献[2]。他这种忠诚、敬业、爱民、廉洁、奉献的精神正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因子。建立齐越教育馆,展示齐越同志生平业绩和风范,就是对齐越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我党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二、红色文化传播的策略

文化传播是指以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为目的,以建立一套社会主流文化系统和态势为目标的思想文化传播活动[3]。红色文化传播,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科学的传播手段,将红色文化所代表的先进思想意识和崇高精神内涵作用于人们的头脑,达到文化育人之功效。借助红色文化传播,可以实现对社会成员的正确引导,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要达到改变思想观念的目的,绝非易事。因此,在红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要注意优化方式,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强化传播意识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当今复杂的传播环境下,“酒香也怕巷子深”。每个人每天接触到的信息五花八门、纷繁庞杂,思想观念和意识也在经受新与旧、左与右、上与下的碰撞。红色文化要想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首先就要改变姿态,强化传播意识,时刻保有用红色文化激发人民群众昂扬向上、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责任感和热情,时刻保有“言者”说话的欲望和态度,依靠红色文化传播,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能量。

(二)优化传播渠道

红色文化的传播是一个包含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复杂系统。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的可管可控性比较强,也在文化传播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但在大众传媒时代,要想产生广泛而深刻的传播效应,对大众传媒渠道的占领成为题中之义。大众传媒渠道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报刊、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新媒体时代,人人皆媒体,事事皆传播,新的传播形态层出不穷,新的传播方式迭代更新。红色文化传播渠道必须适应这样颠覆性的变化,从受众角度出发,寻找最有效的传播渠道。

(三)尊重传播规律

传播不等于宣传。宣传是一个单向传播过程,带有灌输性和强制性,也正是其强制性特点,往往会出现矫枉过正、夸张渲染的负面效应。传播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传播组织在与受众的沟通交流中,通过信息的传递、观念的传达达到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影响受众思维的效果。红色文化要想发挥应有的育人作用,在传播过程中一定要尽量避免说教色彩和空洞宣传,尊重传播规律,以受众为中心,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先进思想意识传达出去。

三、齐越教育馆红色文化传播路径

齐越教育馆的建立对于传承我国人民广播的优良传统,促进新闻广播影视人才培养和播音与主持人教育研究意义重大,同时也为传播齐越精神、传播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红色文化构建了全新阵地和平台。在传播齐越精神的过程中,齐越教育馆注重提炼符号信息、整合传播体系、实现多方联动,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一)凝练齐越精神,提炼符号信息

信息是符号与意义的统一体。传播学中所谓的符号是指抽象信息等的传播得以实现的可被感知的对象。要将抽象的信息通过传播的手段向公众传播,就必须使具有确切意义但又显得抽象的信息内容进行符号化[4]。通过对齐越事迹的追溯和寻访,齐越教育馆凝练出“忠诚、敬业、爱民、廉洁、奉献”的齐越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同样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齐越精神正呼应了当下党中央对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号召,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凝练精神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这种宝贵的精神遗产更好地传播、发扬,因此,就需要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齐越精神更加饱满、丰富,直指人心。在凝练出具有时代意义的齐越精神的基础上,齐越教育馆又通过大量具象的符号诠释了这种精神。六大展区的212件文物、177张图片、103段音视频,正是齐越光辉的一生、革命的一生的生动再现。比如,在“倾情广播,声震寰宇”展区,再现开国大典时齐越和丁一岚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播音的情景,设置互动体验区,让参观者现场播音,感受那种激情澎湃的豪情;在“情系姜庄,根植厚土”展区,齐越下放沧县姜庄子劳动期间的生活场景通过十二幅连环画来展现,这种艺术的形式一方面弥补了当年影像资料缺失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让参观者耳目一新,深受教育;在“育才哺英,为人师表”展区,通过LED屏幕播放齐越的学生姚喜双、敬一丹、娄玉舟、付程等人对恩师的回忆视频,使参观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齐越生前爱生如子、敬业奉献的精神;在“高山仰止,风范长存”展区,展出的“齐越遗书”,就是一张非常朴素的作文纸,齐越先生在这张纸的背面郑重写下了“……不搞追悼仪式;将骨灰撒在山西大建安和沧州姜庄子……”的遗言。这封遗书让参观者深受震撼,纷纷感叹齐越的简朴、纯真……这些具象的符号构成了讲好齐越故事的重要元素,它们使齐越精神立体化、生动可感,增强了齐越精神的感召力。

(二)整合传播体系,优化教育实效

根据传播的范围,传播活动可以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齐越教育馆在红色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调动各方力量,整合传播体系,达到传播效果和教育实效的最优化状态。

齐越教育馆培养了一批学生解说员。解说员在对馆内情况熟知的过程中,实现了齐越精神的内化传播,也即人内传播;解说员在为参观者讲解的过程中实现了群体传播。参观者在观后会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在相互交流沟通中完成人际传播的过程。通过对参观者心得体会的收集、整理、编印等工作,组织传播的过程也得以实现。另外,齐越教育馆非常重视对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种大众媒体的使用,尤其是在融媒体时代,齐越教育馆注重多种媒体的联动应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有效塑造了齐越教育馆专业、高端的品牌形象,广泛传播了齐越精神,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媒体则实现了对年轻人的广泛渗透,微信朋友圈的转发功能实现了信息的裂变式传播,影响巨大。

在传播过程中,齐越教育馆已经实现了从人内传播到大众传播的体系闭环,实现了各种传播手段的良性互动,教育实效和传播实效成果显著。

(三)实现广泛联动,扩展传播范围

在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齐越教育馆在“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尤其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出“将其打造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人才的新高地”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齐越教育馆重视发挥平台引领作用,实现广泛联动,扩展传播范围。

第一,成立由齐越教育馆展区、功能体验区、资料研究室三部分组成的齐越教育研究中心。该中心以发挥学术研究功能、传承齐越精神为己任,正积极开展齐越播音教育思想、语言传播教育等方面的研究。第二,发挥齐越大讲堂高端文化引领功能,邀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前来讲学,扩大齐越精神传播范围。在播音界及文艺界声名卓著的姚喜双、方明、陈醇、关山、邵燕祥等人在齐越大讲堂开展的讲座,不仅极大地提高了齐越教育馆的社会知名度,而且极大地增强了齐越教育馆传播红色文化的力量。第三,承办研讨会、主题培训等活动,借助这些活动提升齐越精神传播声量。齐越教育馆筹建以来,沧州师范学院先后承办了京津冀语言文字事业协同发展研讨会、齐越播音创作和播音教育思想研讨会、京津冀语言传播教育暨齐越精神研讨会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主持人“坚定信念,敬畏话筒”主题培训等活动,借助这些在业界和学界有广泛影响力的大事件,齐越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和传播。第四,主动走出去,使齐越精神传播范围由京津冀向江浙扩展。在筹建齐越教育馆的过程中,沧州师范学院师生自编自导自演了原创话剧《热土难离》,在连演10场受到如潮好评后,于2016年底应邀走进华西村,将齐越精神远播江浙。

齐越教育馆作为国内新闻传播从业人员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播音艺术教育研究基地、中小学教师汉语口语表达技能培训基地、京津冀语言传播综合实训基地,在与各部门、系统和团体组织建立合作的过程中具有天然优势,内外联动的传播效果显而易见。

当然,齐越教育馆要进一步扩展齐越精神及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还可以在联动建设上继续做文章。比如,与各级党组织、党校建立合作关系,让齐越教育馆成为党员干部受革命教育的现场教学基地;与各级中小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合作,让齐越教育馆成为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的第二课堂;与旅游系统合作,参与规划旅游路线,开展红色文化旅游体验项目等。

四、结语

齐越教育馆在探索红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尊重传播规律,不断强化传播意识,优化传播渠道,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红色文化育人实效。作为继承和发扬齐越精神的重要平台,齐越教育馆通过对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的不断探索,必将成为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传播品牌。

[1] 周宿峰.红色文化基本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2] 杨沙林,姚喜双.把声音献给祖国——齐越的播音生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3] 郝雨.中国现代文化的发生与传播[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

[4] 张志松.红色文化传播的实证研究[J].中国纪念馆研究,2013,(1):102-108.

猜你喜欢
教育馆红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拓展教育外延,打造特色文化,培育行业精神的职业新人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追忆红色浪漫
浅析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对基层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