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易焜
(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周密后期词比兴寄托论略
郑易焜
(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周密前期词典雅清丽,颇近姜吴,后期词风变化,寓比兴寄托于词,感慨遂深。他48岁参与《乐府补题》创作活动,与一批遗民词人唱和咏物,寄托了对家国事深沉的哀思;在同王沂孙交游中,又有意模仿王的词风,可以说周密词风变化与其交游不无关系。宋亡后,周密隐逸不仕,他的比兴寄托词作具有物象高洁雅致,境界幽夐空渺的特点,同时还有浓重的感旧情绪。
周密;《草窗词》;交游;比兴寄托;遗民
周密,字公谨,号草窗,是生活于南宋末年的词人。其词作主要收录于《苹洲渔笛谱》与《草窗词》中。遍检周密前期词,不难发现,其前期词主要是书写寄闲情怀、交游逸趣,词风典雅清丽,颇近姜吴。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评:“镂冰刻槠,精妙绝伦。但立意不高,取韵不远。”[1]1644以此论周密前期词颇确。然而宋元鼎革之际,周密作为南宋遗臣,其心态、写作均发生了变化,词风为之一变,寓比兴寄托于词,或感怆国破,或托志山水曲写抱负,词境一转沉郁,慨叹遂深。文章考察宋亡前后周密词之创作,及其比兴寄托手法之渊源,以便正确评价其地位。
周密后期词作感寓颇深,常国武先生以为:“周济所谓的‘立意’,陈廷焯所谓的‘感寓’,如果主要指的是作品题材是否重大、思想是否深刻,那么和碧山、玉田那些同类作品相比,这些作品实在并不逊色。”[2]74“这些作品”便是周密晚期词作。周密一生极好交游,与王沂孙、张炎等人关系密切,如果要研究周密晚期词比兴寄托之渊源,周密之交游与身边诸位词人对他的影响,自会列入考量之中。
周密之交游,在《草窗词》大量赠词、次韵和题序中屡见,在笔记中亦有记载。周密早年同杨缵、张炎、吴文英、陈允平、王沂孙等结西湖吟社和韵唱酬,作十篇《木兰花慢》咏西湖景致,他在序里说:“西湖十景尚矣。张子成尝赋应天长十阙夸余曰:‘是古今词家未能道者。’余时年少气锐,谓此人间景,余与子皆人间人,子能道,余顾不能道耶,冥搜六日而词成。”[1]3264从序中颇能窥探周密作词心态,“年少气锐”,“子能道,余顾不能道耶”,自有夸耀炫技的成分。十篇词中,诸如“银烛擎花夜暖,禁街淡月黄昏”(《木兰花慢·雷锋落照》)、“何处金刀脍玉,画船傍柳频催”(《木兰花慢·花港观鱼》)等句重视音律、辞藻,而于内容方面则略显浅薄。夏承焘先生考此词作于景定四年(1263年),距宋亡1279年尚有16年时间,虽此时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但南宋偏居临安一隅,“端平入洛”失败后,宋人更无力北图,完全沉浸于“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温柔乡中。士大夫或能嗅到一些危机迫临的味道,然而在这种歌舞升平的环境下,他们并没有奋起改变的决心,闲逸、交游、相思、别情却成为了词作主题。
而对比其早期词作,周密48岁于宋亡之际参与《乐府补题》之吟咏值得关注。《乐府补题》是宋末一批遗民词人咏物之合集。《唐宋词人年谱》谓:“与王沂孙、李彭老、张炎……分咏龙涎香、白莲、莼、蝉、蟹诸题,编为乐府补题,隐指去岁六陵被发事。”[3]319“六陵被发”指宋端宗景炎三年(1278年)党项人杨琏真迦发会稽宋帝后陵墓。《乐府补题》计三十七首,周密所作三首,词旨隐晦,婉转而多讽喻,若句句落实,难免有凿空之嫌。但是集之作,亦绝非泛泛写来,实有一定目的性和深沉感寓。试举周密咏龙涎香一阕:
碧脑浮冰,红薇染露,骊宫玉唾谁捣。麝月双心,凤云百合,宝钏佩环争巧。浓熏浅注,疑醉度、千花春晓。金饼着衣余润,银叶透帘微袅。
素被琼篝夜悄。酒初醒、翠屏深窈。一缕旧情,空趁断烟飞绕。罗袖余馨渐少。怅东阁、凄凉梦难到。谁念韩郎,清愁渐老。[1]3287
词咏龙涎香,全词营造出凄怆哀婉之氛围,《乐府补题考》指:“周密癸辛杂识,记杨琏真迦发陵,以理宗含珠有夜明……此龙涎香所赋采铅捣唾之本事也。”[3]346词上片曰:“疑醉度、千花春晓。”下片曰:“一缕旧情,空趁断烟飞晓。”过片以“酒初醒”一语勾勒,从醉中拉回现实,且笼罩着凄凉感旧情绪。“空趁”“断烟”读之怅然。词中“骊宫”“东阁”语,似隐指朝廷,李商隐有“东阁无因再得窥”之句,尾句“谁念韩郎,清愁渐老”亦有种遗臣情结,所以就不难理解夏承焘先生所言寄托之说了。
朱彝尊等人在《词综·发凡》谓:“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始极其变。”[4]4元兵南下,国祚凌夷,朝政紊乱,士大夫于词中抒发忧生之嗟,更有孤臣孽子、身世飘零之感。周密与身边词人连篇赓韵的唱和,所表现出的悲怆国破的情怀,委婉寄于字句中,可以说是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
宋季涌现出一大批词人,周密、王沂孙、张炎、蒋捷并称为“宋末四大家”,据《周草窗年谱》,周密与王沂孙交游频繁。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清代常州词派将其奉为圭臬。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曰:“中仙最多故国之感,故着力不多,天分高绝,所谓意能尊体也。”[5]617尊体即尊词体。常州词派格外推崇王沂孙,因为王沂孙的词表现出来的艺术特性,即比兴寄托,与常州词派审美标准相吻合。王沂孙词集《花外集》有大量咏物词,这些咏物词或多或少寄托着词人深挚的情感。同时王沂孙也参加了《乐府补题》的创作,王词《天香·咏龙涎香》是压卷之作。
考《周草窗年谱》,大体能看出周密与王沂孙的交游情况。周密《踏莎行·题中仙词卷》云:
结客千金,醉春双玉。旧游宫柳藏仙屋。白头吟老茂陵西,清平梦远沈香北。
玉笛天津,锦囊昌谷。春红转眼成秋绿。重翻花外侍儿歌,休听酒边供奉曲。[1]3290
上片“结客千金,醉春双玉”,以旧游点出,“清平梦远沈香北”,收结上片,指往日莺歌燕舞繁华不再,唯有“梦远”。下片“春红”指代昔日之情,“秋绿”指代今日之意,“花外”即王沂孙词集《花外集》,“重翻”“休听”相对,语极沉痛,谓此时读碧山词,只觉兴衰更迭就在眼前,悲不自禁,难以去听宋庭内演奏的歌曲了。国破家亡,伤今感昔之情油然而生。题为“题中仙词卷”,再结合全词看,可以说周密指出王沂孙词“玉笛天津,锦囊昌谷。春红转眼成秋绿”是十分恰切的,王沂孙词并非单纯地咏物,而是有深刻的寄托。周密后期的咏物词作并不逊色于王词,例如《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衬舞台荒,浣妆池冷,凄凉市朝轻换。叹花与人凋谢,依依岁华晚。
共凄黯。问东风、几番吹梦。应惯识当年,翠屏金辇。一片古今愁,但废绿、平烟空远。无语消魂,对斜阳、衰草泪满。又西泠残笛,低送数声春怨。[1]3291
雪香亭为宋代皇家园林,广栽梅花,宋亡后荒废,周密来此凭吊,词写“吊梅花”,实则借咏零落的梅花和残败的雪香亭来凭吊故国。“红破数椒春浅”扣题写梅花花发,下句写道:“衬舞台荒,浣妆池冷,凄凉市朝轻换。”“台荒”“池冷”都是目前之景,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往昔帝王游冶热闹繁盛。“凄凉市朝轻换”,一个“轻”字很是感慨。原来这等好景丽色,转瞬即逝,是因人耶?事耶?否则如何轻易换却?下片以梅花比人,“共凄黯”指赏花人与梅花,兼及周围。“应惯识当年,翠屏金辇。一片古今愁,但废绿、平烟空远。”“翠屏金辇”指旧宋朝皇室,梅花应惯识当年游冶胜地,而今只余古今愁,废绿平烟空远了。无限感慨,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深深的眷恋。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价道:“词意兼胜,似此居然亦碧山矣。”[5]1635认为周密此词近王沂孙的词风,借题写景物寓深沉的故朝哀思,而这类词风正是王沂孙倡导的创作风格,可见其受王沂孙影响之深。
在宋元之际,国破家亡的大背景下,周密参与《乐府补题》之唱和,与王沂孙交游,其词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变平实、镂冰刻槠之词为感怆国破、寄托遥深、发韵悠远的词作。
周密家世显赫,其先济南人,齐地望族。曾祖秘随高宗南渡后,始居湖州。父晋,富收藏,亦工词。周密少年时随父四处游历,结交了不少词客,如景定五年(1264年),周密会杨缵诸人结吟社于西湖杨氏环碧园,即上文提到的西湖吟社。《癸辛杂识》载:“余向登紫霞翁门。”[6]290紫霞翁杨缵精通声律,亲为订正周密词作中不协律的地方,为周密日后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周密所接触的清流文人雅望非常,耳目所接日久,便会对周密的性情、人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宋亡以后,周密对旧朝的留恋较同时期其他词人更胜,不仕新朝,以遗老自居。王行《题周草窗画像》云:“草窗豪伟秀逸,有飘飘迈俗之气,观其自赞之词,可概见焉。二先生姿韵虽殊,要皆介然特立,足以增亡国之光者也。”[3]348“介然特立”“增亡国之光”是对周密不附新朝、保持特立节操的赞颂。在遗民心绪的影响下,周密后期比兴寄托词体现了如下特点:
首先,所写物象高洁雅致,塑造出幽夐空渺的境界,带给读者别样的审美体验。例如:
(1)疏疏满地珊瑚冷,全误却、扑花幽蝶。(《疏影·梅影》)[1]3287
(2)应是飞琼仙会,倚凉飙、碧簪斜坠。轻妆斗白,明珰照影,红衣羞避。(《水龙吟·白莲》)[1]3287
(3)故苑愁深,危弦调苦,前梦蜕痕枯叶。(《齐天乐·蝉》)[1]3288
例(1)、例(2)所咏梅影、白莲都是高洁雅致的物象,作者在咏梅影时,将梅影比作“疏疏满地珊瑚”“扑花幽蝶”,句中以“冷”字点缀,同时“珊瑚”“幽蝶”也是高雅清丽的意象,珊瑚是静的,幽蝶是动的,这就使得句子更加灵动。意象集中出现,通过作者的烘托,使读者沉浸在清凉静谧的氛围中。咏白莲时,则以“飞琼仙会”比喻许多白莲聚集在一起,接下来以“碧簪”“明珰”“红衣”一一作比。由此可知,周密善于安排意象,意象虽然集中却不显得堆砌生涩,而是给人“万花飞春”的视觉冲击,这与吴文英的词风相近。例(3)中,蝉是古代文人常咏物象,作者在咏蝉时首先铺垫“故苑愁深,危弦调苦”的环境,再以蝉蜕比喻为前梦的蜕去。例(3)相比于例(1)、例(2),多了暗示性词语,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词意。“故苑”表达了对旧时环境的迷恋,“危弦”是如今之情景,“前梦”比喻往昔不在,难以寻回。如果说王沂孙的“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齐天乐·蝉》)体现的是一种江山劫余后的异客心态,那么周密这句更多地表现了对现实处境的无可奈何和对故国眷忆的心态。相比于王沂孙、陈允平在入元后纷纷出仕,也许作为遗民的周密是更真诚的。
周密在《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下片写道:
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1]3291
词写送陈允平赴元廷任职,陈允平是周密的挚友,周密此时内心是复杂的,自己志在为遗民,并不能苛求他人也如自己一样。“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雁有“信”,而人终无“信”,恐再也无法返回南地。歇拍说:“折尽梅花,难寄相思。”折梅寄远是思念远人的典故,在这里梅不仅象征思念,更象征作者不仕新朝的品行,因此说难寄相思,终非同路。
梅花被文人赋予了清冷孤高的品质,在亡国遗民心绪下,周密似乎更偏爱吟咏梅花。周密在《柳梢青》序中道:“余平生爱梅,仅一再见逃禅真迹。”词如“天寒野屿空廊。静倚竹,无人自香”,“最爱孤山,雪初晴后,月未残时”,颇能写梅花神韵。周密又借梅花自比,象征高洁品质,《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下片云:
萋萋望极王孙草,认云中烟树,鸥外春沙。白发青山,可怜相对苍华。归鸿自趁潮回去,笑倦游、犹是天涯。问东风,先到垂杨,后到梅花。[1]3292
此时蒙元已代赵宋,周密隐居杭州不仕,寄词给越中同样不仕新朝的气节之士。歇拍“问东风,先到垂杨,后到梅花?”以东风喻新朝恩泽,垂杨喻投靠元廷蝇营逐利的宋人,而梅花则比喻同自己一样甘于清苦寂寞的遗民。梅花本自傲雪开放,所以不需要东风的“垂幸”。全词意境极佳,前面数句均写思念友人及自身处境,后三句笔锋一转,主题得到了升华。
要之,周密后期比兴寄托词作多选取高洁雅致意象,以表现复杂的感情。一方面,与其家教有关,儒家思想的温柔敦厚、用舍行藏让周密对自己行为有独特的判断,最终选择了“隐”;另一方面,体现在词中则是常见的遗民心绪。因此周密偏向于选用一些清雅高洁的意象来衬托自己特立孤洁的品格。
其次,后期比兴寄托词中还体现了沉重的感旧心绪及恋国情怀。
作为遗民,周密对旧事、旧国愈加眷恋。其笔记《癸辛杂识》《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等多抒写感旧恋国情怀。这种情感在周密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周密在《木兰花慢》序中道:“翁往矣,赏音寂然。姑述其概,以寄余怀云。”[1]3264这里的“翁”指紫霞翁杨缵。据夏谱考订,《木兰花慢》咏西湖十景作于1264年,杨缵去世时间为1270年前后,周密作此序应不早于此时,或对词略有订正。周密作为杨缵的门人,受音律于缵,对恩师也格外尊重,杨缵去世后,周密作词云:
忍记倚桂分题,簪花筹酒,处处成陈迹。十二楼台环佩杳,惟有孤云知得。如此江山,依然风月,月底人非昔。(《酹江月·中秋对月》)[1]3286
肠断,紫霞深,知音远、寂寂怨琴凄调……楚山远,九辩难招,更晚烟残照。(《徵招·九日登高》)[1]3286
二词皆是悼杨缵词作,“十二楼台环佩杳,惟有孤云知得”,以“环佩杳”比喻精通音律的杨缵离去,“孤云”或喻己,或喻知音。“倚桂分题”“簪花筹酒”是对过去的怀念,怀人与怀事融为一处。《徵招》歇拍:“楚山远,九辩难招,更晚烟残照。”
以景作结,纯是兴法,余韵缭绕。
怀恋故国比兴寄托词作以《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最为著名: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厓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消忧。[1]3290
蓬莱阁位于绍兴卧龙山上,浙东名胜之一。作者登山眺望,“俯仰千古悠悠”,上片只借景物写来,“鉴曲寒沙”“茂林烟草”“松斜”“苔老”,凄清氛围油然而生。下片作者自然联想到故国山川、故乡风物,不觉神黯,此时这等风景竟属他朝,“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一语沉痛万分,暗寓国鼎易主,物是人非。全词即物起兴,借怀古寄托哀思,正是感旧与恋国情怀结合的体现。
常国武先生《论草窗词》中指出:“草窗词中的确有许多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平庸甚至是无谓的作品,我认为不妨用‘瑕不掩瑜’四个字作一总的评价。”[2]75确实,相比于前期词,周密后期比兴寄托词是有内容和感慨的,作家的人生经历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其创作风格。重新审视周密的词作,应当基于不同的时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他的作品,从而对周密有一个真实的评价。
[1]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梁国武.论草窗词[J].文史哲,1986(1):72-75.
[3]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2013.
[4]朱彝尊,汪森.词综[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5]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2012.
[6]周密.癸辛杂识[M].北京:中华书局,2010.
责任编辑:赵 青
10.3969/j.issn.1673-0887.2017.02.006
2016-03-16
郑易焜(1991— ),男,硕士研究生。
I207.23
A
1673-0887(2017)02-0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