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中高职教育衔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17-03-29 02:09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成都市成都中职

●王 进

成都市中高职教育衔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王 进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成都市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中高职衔接工作取得突破,但也存在工作共识尚未形成、工作举措落实不够、工作难点有待突破、层次布局存在缺陷、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要迎难而上,多措并举,改进工作,加强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全面安排部署务求工作落实,明确工作重点突破工作难点,优化层次布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保障形成长效机制,促进成都市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

中高职衔接;挑战;对策

近年来,成都市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2011年4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成都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明确“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衔接试点”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此精神指引下,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率先行动,2011年5月与成都市礼仪职业中学签署了开展中高职深度衔接、协调发展的战略合作意向书。2012年5月,又与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等7所中职学校签署《中高职深度衔接协调发展合作意向书》。2014年7月,成都市教育局印发《统筹城乡职业教育“3+N”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确定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3所高职学院作为“牵头学校”,带动衔接成都市中职学校,形成集团化办学平台,助推成都职业教育发展。几年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积极落实《成都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全面开展中高职深度衔接试点工作,制定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方案、招生改革录取方案,与35所中职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确定了11个衔接专业,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行动,在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带领中职学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成效。蜀兴职业中学、成都礼仪职业中学等学校围绕中高职衔接,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成都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中高职衔接工作,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给予及时指导,成都市实施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赞誉。

当前,全国全省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的形势对成都市中高职衔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清醒看到存在的差距,采取有力措施,改进我们的工作,为成都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成都市中高职衔接面临的挑战

根据课题组的调查研究,成都市的中高职教育衔接工作还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

(一)职业院校对中高职衔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共识尚未形成

中高职衔接是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国家层面到省、市政府都出台了政策文件,需要职业院校上下一心,宣传学习上级会议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从抽样调查的2所高职院校、12所中职学校的情况看,这方面的工作还有不小差距:将有关中高职衔接工作的政策文件纳入了领导班子中心学习组学习内容的有7所,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50%;将中高职衔接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和年终考核内容的有10所,占比71%;将中高职衔接工作宣传教育纳入学校宣传工作要点的有8所,占比57%。从问卷调查教师和学生对中高职衔接工作的知晓度、认同度情况看,收回的1082份问卷中,了解本校中高职衔接工作内容的706份,占比65%;对本校中高职衔接工作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共有843份,占比78%。

(二)职业院校对中高职衔接工作举措落实不够,效果参差不齐

中高职衔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左右联动、工作部署全面周密、工作措施切实具体、工作效果可感可见。高职院校作为中高职衔接的牵头学校,要像火车头一样发挥好引领作用;中职学校作为中高职衔接的工作基础,应积极主动,发挥好主观能动性。从走访调查看,仍然存在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工作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有的学校缺乏对中高职衔接工作的顶层设计,工作思路不清晰,工作方案不具体;有的学校虽有工作方案,但执行力欠缺,工作措施没有落地;有的学校对“3+3”、“3+2”联办招生比较重视,对落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方案”等工作不够关心。

(三)职业院校对中高职衔接重点工作研究不够,难点有待突破

“中高职衔接”内涵丰富,外延广泛,需要切实把握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明确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工作整体联动。中高职衔接的基本内容包括招生改革、学制衔接、专业衔接、课程衔接、教育教学过程衔接等方面,其中,专业衔接、课程衔接和教育教学过程衔接是工作重点,而课程衔接是工作的难点和关键。从调查情况看,在专业衔接方面,成都市3所高职院校牵头50余所中职学校,已经形成16个专业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就有效对接的专业数量而言,成熟的专业衔接方案仍属偏少。在课程衔接方面,在教学内容上还没有解决好“学什么”、“不重复”的问题,在已有一体化培养方案的专业中,尚未形成纵向分阶段递进、横向各课程联结的课程体系。在教育教学过程衔接方面,存在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实践教学衔接不紧密、缺少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问题。

(四)市域范围职业教育层次布局存在缺陷,升学通道顶层设计需要加强

中高职衔接,在升学渠道方面,专科高职不应是终点。目前成都市管理范围的职业院校,有各类中职学校70多所,公办高职院校4所,公办本科院校1所。成都市近年间每年有中职学校毕业生5万余人,4所高职院校通过对口高职招生和单独招生考试录取的中职毕业学生数量偏少,今年几所学校属于中高职衔接招生入学的,共有2100余人,升学率约占中职毕业生的5%。对于高职毕业生“专升本”,4所高职院校与成都学院(成都大学)等本科院校协作,为学生提供考试升学渠道。由于现行政策等原因,能“专升本”的比例也只占高职毕业生的5%左右。课题组抽样调查统计,中职毕业生有升学意愿的占比32%,高职毕业生有升学意愿的占比28%,目前情况,远不能满足中职及高职毕业生的升学愿望。

(五)中高职衔接的制度保障不够完善,有待形成长效机制

中高职衔接工作复杂,任务艰巨,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

成都市在全省、全国率先进行教育综合体制改革试点,为中高职衔接提供了政策保证,在改革进行过程中,上级重视、组织有力;试点院校积极行动,成效初显。但也要看到,在健全中高职衔接工作协调机制、规范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标准、建立工作督导评估机制、完善人财物保障等方面,仍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保障措施,实现工作长效化。

二、加强和改进成都市中高职衔接的对策措施

针对成都市中高职衔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课题组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和改进中高职衔接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职业院校领导班子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化对中高职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利用党委(总支)中心学习组等形式深入学习上级文件会议精神,认真开展对照检查,提出改进中高职衔接工作的措施,在此基础上广泛宣传教育,统一全体干部和教职员工思想,凝心聚力。一要广泛宣传成都发展战略。当前,成都市的城市定位正从区域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产业体系正从传统产业主导向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需要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中高职衔接育人是教育服务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二要广泛宣传各级政府政策文件。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系统培养、多样成才,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2014年6月《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要求拓宽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通道;2017年1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推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2014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衔接沟通体系,实施中高职教育衔接推进计划;2014年9月《四川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要求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等职业教育促进教育结构优化的重要作用;2016年2月,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发改委、四川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中等和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的指导意见》,对中高职衔接做出了全面安排。成都市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和中高职衔接工作,出台了相关文件,提出了具体要求。对于这些文件,应该开展全面深入的再学习再宣传。三要广泛宣传本校工作部署。运用多种宣传形式,让全体干部职工知晓学校加强和改进中高职衔接工作的总体安排和具体措施,明确本部门和本人的工作任务,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中高职衔接工作落地见效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二)全面安排部署,务求工作落实

职业院校领导班子要做好校内调研和校外学习,认清面临形势,看到工作差距,明确努力方向,民主科学决策,形成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年度计划和阶段性实施意见,并纳入学校总体工作部署。一要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从学校全局工作而言,无论是中职学校还是高职院校,中高职衔接都是事关学校生存发展的大事,以中高职衔接为抓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处于学校全局工作的关键环节,从招生录取到教育教学、日常管理,从思想政治教育到后勤保障服务,从校内学习生活到校外社会实践,中高职衔接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领导班子在谋划学校全局工作时,应统筹安排,把中高职衔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到重要工作位置,做到不缺位、不错位。就中高职衔接本身工作来说,也要整体谋划,全面部署。从招生考试到教学组织,从专业衔接到课程对接,从校内教学过程衔接到校外实训实习对接,都要逐项考虑安排,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做到每项工作实行可操作,检查有标准。二要做到注重执行,务求实效。行胜于言,中高职衔接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贵在落实,贵在坚持。执行力如何,对每个干部和教职员工都是责任心、能力、作风的检验。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慵懒作风,全体人员都应严格要求,以不断学习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同心协力,一项一项工作抓紧抓实,锲而不舍,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三)明确工作重点,突破工作难点

中高职衔接是在招生考试接轨的基础上实现贯通培养,表现为在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下的学生培养过程的有机联系,前后贯通。实现贯通培养的重点工作是做好专业衔接、课程衔接和教育教学过程衔接,而课程衔接又是工作的瓶颈和难点。要善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整体推动。在专业衔接方面,各学校要加强协作,紧贴成都产业转型升级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置中高职专业,根据专业制定分段贯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一体化专业培养方案,体现中高职不同阶段专业培养的循序渐进和延展衔接,保证学生在各个阶段获得相应的通用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课程衔接解决学什么、不重复的问题,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专业衔接的基本保证,要敢于和善于克服困难,在课程衔接上迈出实质性步伐。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做好课程规划,统筹安排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形成衔接贯通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科学确定专业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的课程内容,准确把握各阶段教学的深度、广度和难度,科学衔接,避免内容重复和资源浪费;要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推进课程模块化建设,根据实际工作过程,确立典型工作项目或案例,形成有机组合的课程单元模块,实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效融合。在教育教学过程衔接方面,要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实行中高职贯通制学生独立编班教学,分类培养;探索“现代学徒制”和“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统筹安排各阶段教育的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做好教育教学过程衔接;试行学分制改革试点,多样化多形式培养人才;职业院校共同开发数字教学资源库,上线网络课程,引入实践项目案例,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

(四)优化层次布局,强化顶层设计

从中高职衔接升学通道的角度来说,成都市属学校中职升入高职、高职升入本科的比例偏小,不能满足中高职毕业生的升学愿望,政府主管部门还需优化学校布局,做好政策设计。在提高中职毕业生升高职比例方面,市属高职院校要挖掘办学潜力,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对口招生数量和单独招生中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比例,做到各类考试录取的中职学生占比不低于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50%。实现了这一目标,中职毕业生的升学比例可由现在的5%左右提高到10%以上。在畅通高职毕业生升本渠道方面,要发挥好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和成都学院(成都大学)的作用。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骨干院校,办学条件优良,可以在部分专业开展应用型本科招生试点,积累办学经验,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成都学院(成都大学)作为市属本科大学,正朝着建成与国家级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城市型综合大学的目标迈进,可以考虑与中高职衔接结合紧密的专业(学院)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加大招收高职毕业生升本的比例。积极开拓思路,努力构建中职、专科层次高职、本科层次高职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通道。

(五)完善制度保障,形成长效机制

要完成中高职衔接工作的艰巨任务,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保障。一是健全工作协调机制。要建立完善成都市政府领导、教育行政等相关部门参与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改革领导机构,统筹全市中高职教育衔接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完善工作督导评估机制,检查督促各项具体任务的落实;各职业院校、职教集团(联盟)要成立中高职教育衔接领导小组,完善工作制度,加强与成都市领导机关的联系,对本单位的中高职衔接工作做出规划部署,具体实施各项衔接任务,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考评和日常监督。二是规范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标准。目前,高职院校面向中职毕业生的单独招生,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办法,“文化素质”由省上统一命题,“职业技能”由各高职院校颁布考试大纲,自主命题测试,考生及家长对“职业技能”测试提出了改进建议。要建立健全各专业“职业技能”测试标准和工作流程,在学校单独招生考试章程中向社会公布,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提高社会的满意度。三是建立完善人财物保障制度。市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人事安排和财政预算,为全市中高职衔接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各中高职院校要做到有人做事、有钱办事,制定完善相应规章,形成长效机制。

[1]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

[2]张鸿翼.3+3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2014(4):179.

[3]徐勇,徐鸣娟,刘芳.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教育研究,2015(6):87-90.

[4]吴志清,史豪慧.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研究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6(7):197-198.

[5]苏海峰.“3+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6(12).

[6]闫瑞雪.浅析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J].科技经济导刊,2017(9).

王进,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四川 成都610041)

G718.5

A

1008-5947(2017)05-0093-04

2017-10-02

责任编辑 何周富

猜你喜欢
成都市成都中职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成都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