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旭
(兰州文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分析
杨永旭
(兰州文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课程教学发生了新的改变,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式都相应地改变了.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为提升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有效性提供恰当的合理意见.
网络环境;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分析
近年来,我国在开展高校教学改革,其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开展合作性学习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但是,在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对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对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有效教学,主要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采用最优化的速度,最终达到最优化的效益,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提升,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与进步[1].教学有效性便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与社会以及个人的教育需求相符合.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有效性要尽量减少时间、精力以及物力的投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其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包括两点.有效果:教学活动最终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比较高;有效率:教学活动属于一种精神性生活,其教学效率能够转述为:教学效果/教学投入,教学有效益是有效果深层次的延伸.
内部实在世界、内部心理世界以及行为世界这三者组成的结构系统,这被称为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包括教的有效性以及学的有效性,其本质内容主要是学习的有效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效果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而言,教师通过教学,学生能更快地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知识,促使自身的信息素养提高,为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式,拥有更高的学习能力,并将这种能力应用到学习其他课程上去,这便是高校信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判断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其不仅需要看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需要将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受到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多大程度的影响,学生在掌握相关计算机知识的同时是否形成了应用计数机的能力,在生活中是否会用计算机思维去思考以及解决问题[2].在考察高校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纵深学习能力以及非智力特征纳入其中.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内容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课程教学会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只有对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新特点进行分析,这样才能适应新情况,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具有更新快,所涵盖的资源比较丰富,这促使教师可以更有效地重新组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这样能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新新的学习内容以及资源,促使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其中获取到有效的知识.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时间以及地点选择学习的内容.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学习资源以及慕课,学生不用受到学习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展开学习.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无语障碍的与教师、线上专家以及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这有助于帮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以及解决掉问题,最终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进一步提高.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教师灌输知识的方式展开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在网络环境下,显然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代社会.借助信息技术,教师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并展示学习成果,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3].与此同时,这种教学与学习方式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在评价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正确的评价原则,通过制定相应的评价计划、评价内容,最终开展相应的评价活动.要求教学评价与教学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促使教学工作得到有效的改进.
不管是从评价内容还是从评价本身这个角度来看,评价手段都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提供新的要求.在评价手段丰富性方面,其主要体现了评价标准的多样性,并且体现里从定量评价到定性评价的转变过程[4].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要以发展性评价为指导,借助更加多样的评价手段,对高校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有效评价.
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最终实现有效性教学的目的,这是对高校信息技术课程进行评价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此过程中进行激励性评价,其能促使学生产生更加愉快的情感体验,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起学习学习知识的需求,最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与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增加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才能保障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与正确性.在对高校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时要注意过程的落实性,注重实效性.在评价考核时,需要达到实效性的作用.注重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有助于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中,实现教学目标.
在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之前,对所评价的内容以及评价主体的真实情况进行了解,这样能有效地提升课程评价的有效性.在了解了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再制定出与评价标准相符合的评价内容,最后,选择更为科学合适的方式进行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性评价.
在对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评价之前,需要选择好相应的评价方式,综合考虑不同教学目标,借助教学评价希望得到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学生掌握的知识,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实际的操作技能以及态度等.只有这样,学生才更能有效地联系教学评价与期望得到的教学结果.当教学目标不同时,其选择的教学评价手段也会存在着差异性.理论测试、学生自评评价、小组互评、上级考核等均属于教学评价的手段.这些教学评价的方式都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其反映出来的内容以及操作手段也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如果构建的评价标准比较单调而平面,这显然会对高校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功能的发挥起到较大的限制作用.而高校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被评价者的长远发展.评价过程需要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共同“协商”,属于共同心理构建的过程.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学生和评价者都不仅仅限定于一个身份,其不但是评价参与者,还会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在制定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标准时,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对话与协商,最终制定出符合课题发展的评价标准.
信息技术有关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实践技术都是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重点内容.学校在开展教学有效性评价时,教师要更多地使用质性评价方式.在评价时,教师要将学生学习的速度、学习的结果以及学习体验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考虑在内,帮助学生利用更少的时间学习到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大量的信息实践技能.例如:学校可以借助电子档案,将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过程记录下来[5].同时,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都展现出来.这种展现方式有利于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身才能的机会[6].在学习前,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学习计划与目标,并利用电子学档记录实际的学习状况.将其与之前制定的学习目标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开展小组讨论会,在讨论会上,学生充分地分享自己的想法与学习结果.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还可以以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为基础,开展一系列的项目活动以及竞赛环境.在最终的评价中纳入学生活动中的表现,活动结果,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考虑到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发展,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实践才能[7].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是统一的,属于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不能将其独立与课程以及教学活动以外.所以,实践设计、学生评价、反思以及教师的指导是教学活动开展时需要考虑的问题.课程评价本身属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以静止的角度来看待教学评价结果.学校注重动态性评价活动的开展,这有利于提升评价的科学合理性.在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促使教学评价的诊断以及激励作用都充分地发挥出来.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教学评价的才显得更有意义,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属于一个反思的过程,以评价结果为基础,对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完善.学生在参与高校信息技术课程评价过程中能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改正修改.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做到以学生为主,采用恰当的教学评价方式开展评价活动,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1〕张晓如,诸峰,张再跃.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探讨[J].科技视界,2015,26(23):51-51.
〔2〕王卫民,张晓如.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7(51):232-233.
〔3〕窦娟.教育信息技术下大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思考[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6,28(6):101-102.
〔4〕王海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有效性的分析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3(5):97-98.
〔5〕吴永兴.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25(8):99-99.
〔6〕赵红.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教育信息技术,2016,27(1):57—59.
〔7〕王志华.对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研究[J].关爱明天,2016,27(1):68—73.
G642
A
1673-260X(2017)11-0211-02
2017-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