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 物理教学实验中心)
医学物理实验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复旦大学 物理教学实验中心)
现代医学的诊疗实践有越来越依赖高端仪器的趋势. 这类高端仪器的操作维护和升级,及准确解读仪器给出的诊断结果,都需要对医疗仪器原理有深入理解且实验功底扎实的专业人才. 同时要改变高端医疗仪器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更需要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爱钻研能动手的跨学科人才. 要满足这两方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医学物理实验课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医学物理实验课目前有3个模块的基本内容:医用材料物性表征,包括药液物理参量的测量(黏度、表面张力、浓度)、眼镜片屈光度模拟测量、人造骨的杨氏模量测量等;生物物理量测量,包括血压计组装及血压测量、听阈曲线测量、心电图测量原理等;医学成像物理原理与实践,包括A型/B型超声、X光CT、核磁共振. 从2012年起在教学中新增了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环节,要求学生利用3次课(9课时)完成1个开放课题的探索或1种小型诊疗仪器的设计及模型搭建. 实际实验教学情形如图1~2所示.
采用分层次、模块化的教学模式,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基础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并逐步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详细内容参见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网站http://phylab.fudan.edu.cn/doku.php?id=course:medical.
图1 教师指导学生采集人体心电信号
图2 学生用自己组装的数字血压计测量血压
1)根据现代医学诊疗实践的发展趋势,设计、建设了专门的实验课程,为培养行业发展所需的高端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2)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规律设置教学环节,如解剖诊疗仪器,临床检测实践模拟,伪影探究,等等. 鼓励学生实现自己在医学物理方面的设想,设计搭建初步的诊疗仪器模型.
3)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自主开发实验项目,研制专用的教学仪器,实现高质量的课程教学.
1)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从2005年开始建设医学物理实验室,并自主研发专门的实验教学仪器. 2009年率先在国内开设医学物理实验课程,目前该课程已成为临床8年制和物理系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每年有约100名学生修读,教学效果理想,得到选课学生和国内外同行的一致好评. 医学物理实验课程于2012年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并于2015年通过验收.
2)面向该课程开发的实验仪器在全国高校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评比中获得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
3)修课学生获得著作权1项(基于计算机平台的听阈测试医学教学软件),获第13届“挑战杯”全国三等奖1项(love Ears——基于移动终端的纯音气导听阈自测平台),获全国高校物理实验教学仪器评比二等奖1项(生物材料黏弹性测量装置).
4)出版教材2部:
冀敏,陆申龙. 医学物理实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王磊,冀敏. 医学物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5)通过该课程学习,部分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医学物理研究方向,继续深造或者从事与医学物理相关的工作.
(执笔:冀 敏,苏卫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