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经新辅助化疗后的超声造影疗效分析

2017-03-29 05:43毛连梅魏丽美唐小鸳林海棠黄亮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造影宫颈癌血流

毛连梅 魏丽美 唐小鸳 林海棠 黄亮

宫颈癌经新辅助化疗后的超声造影疗效分析

毛连梅 魏丽美 唐小鸳 林海棠 黄亮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经新辅助化疗后的超声造影参数变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因临床确诊为宫颈癌而接受新辅助化疗的45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宫颈癌经新辅助化疗后效果的不同,分为新辅助化疗有效组(A组,35例)和新辅助化疗无效组(B组,10例)。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均进行超声造影,测量并记录化疗前后的超声造影参数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与化疗前比较,A组宫颈癌病灶经化疗后最大径线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化疗前比较,A组宫颈癌病灶经化疗后病变造影剂的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化疗前比较,A组宫颈癌病灶经化疗后峰值强度(PI)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化疗前比较,B组宫颈癌病灶经化疗后最大径线、PI略有增大,而AT、TTP略有减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病灶经新辅助化疗后形态大小以及血流灌注状态可发生改变,而超声造影可准确定量地监测其改变,为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超声造影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疗效

宫颈癌属于恶性程度较高的常见妇科肿瘤,近年来,不仅其发病率不断上升,而且其发病年龄正趋于年轻化。目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所获得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而如何准确客观地早期评估其治疗效果成为了临床研究的热点[1]。本资料旨在通过观察分析宫颈癌病灶经新辅助化疗后在超声造影中的形态大小以及灌注参数变化情况,希望能为新辅助化疗寻求一种切实有效的疗效评估手段,为临床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因临床确诊(均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而在本院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的45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年龄29~68岁,平均(42.86±8.54)岁;病程20d至3个月,肿瘤最大径范围20~52mm,平均(39.77±8.63)mm。根据宫颈癌经新辅助化疗治疗后效果的不同,分为新辅助化疗有效组(A组,35例)和新辅助化疗无效组(B组,10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阴道接触性出血、分泌物增多、脓性分泌物、血性分泌物、不规则性出血。病理类型主要包括:腺癌患者6例,鳞癌患者39例。FIGO 分期主要包括:Ⅰb1 期患者5例,Ⅰb2期患者9例,Ⅱa1期患者12例,Ⅱa2期患者15例,Ⅱb 期患者4例。所有患者均在接受新辅助化疗前和新辅助化疗2个疗程后2周,进行超声造影。

1.2 新辅助化疗方法 以21d作为两个新辅助化疗疗程的时间间隔,以静脉滴注的用药方式,使用紫杉醇(以135~175mg/m2作为药物剂量)以及奈达铂(以75~80mg/m2作为化疗药物剂量)进行化疗。在紫杉醇进行静脉滴注前的12h(地塞米松0.75mg口服)、6h(地塞米松口服)以及30min(苯海拉明50mg口服地塞米松10mg肌肉注射)的三个时间点均作预处理,并在用药化疗第1天先进行过敏试验(在100ml的0.9% NaCl液中溶入药量为30mg的紫杉醇进行时程静脉滴注0.5h),确保无药物过敏后,再进行后续紫杉醇药量的滴注(在500ml的0.9% NaCl液中溶入余下药量的紫杉醇进行静脉滴注2.5h)并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和药物反应的变化。将奈达铂溶入1000ml的0.9% NaCl液中在化疗的第2天进行滴注。

1.3 超声造影 使用PHILIPS 公司生产并配有超声造影工作站的IU ELITE型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以C5-1型号的凸阵探头(频率2.5~7.5MHz)进行超声造影。采用Bracco公司生产的声诺维作为超声造影时的声学造影剂。膀胱适度充盈后,首先嘱咐所有患者平静呼吸,取仰卧位,安静平躺在超声造影操作床上,并作常规二维超声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宫颈癌的位置、形态大小、内部回声结构,包膜边界情况,周围组织结构的浸润转移情况,内部及周边的血供情况等;确定最佳的超声造影切面(病灶径线最大时的切面)。确保病灶切面位于整个超声影像的中心部位后,启动超声造影模式,将2.4ml的声诺维以团注方式迅速推注入肘静脉,尾随5ml 生理盐水进行快速冲管后,立即启动超声造影计时器功能,实时观察并同步储存宫颈癌病灶超声造影过程中的动态影像作后续研究(如图1)。测量并记录病灶的最大径线;选取明显增强的宫颈癌实性区域(规避坏死液化区以及粗大血管区)作为感兴趣区,获得并记录以下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参数:到达时间(arrival time,A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和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2]。所有参数均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图1 宫颈癌超声造影(A:化疗前病灶呈高增强,B:化疗后病灶呈低增强)

1.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化疗效果作综合判定[3]:(1)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消失。(2)部分缓解:肿瘤最大径减少幅度≥30%。(3)疾病稳定:肿瘤最大径减少幅度<30%、肿瘤最大径增大幅度<20%。(4)疾病进展:肿瘤最大径增大幅度≥20%、有新肿瘤病灶产生。前两者判定为有效,后两者即判定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宫颈癌临床疗效情况 宫颈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共35例患者判定为化疗有效,其中4例患者属于完全缓解,31例患者属于部分缓解;共10例患者判定为化疗无效,其中7例患者疾病稳定,3例患者疾病进展。

2.2 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最大径线的变化 见表1。

表1 化疗前后最大径线比较(x±s)

2.3 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 见表2。

表2 化疗前后病变造影剂的AT、TTP以及PI比较(x±s)

3 讨论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化疗可有效减小病灶体积,为后续的手术治疗创造机会,同时可减低病灶的临床分期,有利于手术在较低的风险状态下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4]。然而新辅助化疗在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宫颈癌中或在不同的患者个体中,其所能获得的实际疗效常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运用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其疗效进行合理准确监测并给予客观正确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临床医生根据实际疗效对治疗方案作出正确的选择调整,以期获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从而进一步改善预后。

目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常借助于磁共振监测病灶形态大小的改变情况进行判定。但是病灶形态大小的改变多慢于其内部血流灌注状态的改变,因此,该疗效评价方法不利于化疗效果的早期判定以及治疗方案的及早调整。而且磁共振在疗效评价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5]。大量的研究[6]表明对化疗后肿瘤病灶内部的血流灌注改变情况进行监测,可作为判定肿瘤病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反应性早期参考指标。而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超声造影因其具有操作简便,耗时短,无创,可实时动态地从微循环水平反映肿瘤内部及其周围邻近组织的血流灌注状态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7]。

本资料结果中,与化疗前比较,A组宫颈癌病灶经化疗后最大径线明显减小(P<0.05),说明运用超声造影可对宫颈癌病灶的形态大小进行准确的测量评估,其测量方法更简便易行。与化疗前比较,A组的宫颈癌病灶经化疗后AT、TTP明显增加,而PI即明显减小(P<0.05),说明新辅助化疗对该部分宫颈癌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宫颈癌病灶经新辅助化疗后,其内部血流灌注速度以及血流灌注量均出现了明显下降。运用超声造影可定量监测宫颈癌病灶经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血流灌注状态。超声造影中血流灌注参数的改变特征可作为判定新辅助化疗效果的重要参考指标。本资料结果中,与化疗前比较,B组宫颈癌病灶经化疗后最大径线、PI略有增大,而AT、TTP略有减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新辅助化疗对该部分宫颈癌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中化疗效果并不明显。原因可能是,该组宫颈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所使用的药物不敏感,化疗药物不能有效的破坏宫颈癌病灶内部异常增生的微小新生血管,无法有效阻止病灶内部新生血管以及动静脉短路的大量生成,即宫颈癌病灶继续生长增大,其内部新生血管的数量密度仍然不断增大并持续伴有大量动静脉短路形成,势必使超声造影时的声学造影剂灌注量及速度持续增加,表现为最大径线、PI进一步增大,而AT、TTP进一步减小。因此,临床医生可通过量化分析宫颈癌病灶经化疗后所引起的内部血流灌注状态变化,早期直观全面地了解病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反应性,据此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调整。

综上所述,新辅助化疗可对宫颈癌病灶形态大小以及血流灌注状态发生改变,而超声造影可直观反映及定量分析上述改变,可作为一种全新的无创性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手段,为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温蒙科,王路芳,韩娜娜,等.不同组织学类型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454-457.

[2] 杨碧云,李虎宜,尹惠.超声造影与普通超声对宫颈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比较研究.医学临床研究,2014,31(6):1068-1070.

[3] 余文昌,张孔志,陈示光,等.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欧洲肝病学会和改良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评价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效果一致性的比较.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8):766-769.

[4] 孙红,薛会茹,田慧然,等.不同铂药物联合多西紫杉醇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对比研究.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9):764-767.

[5] 徐凡,郭媛,郭永梅,等.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杂志:电子版,2015,4(2):51-54.

[6] 周建华,郑玮,操隆辉,等.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组织血流灌注参数评价肿瘤化疗疗效.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7(9):3-6.

[7] 张新玲,徐净,毛永江,等.宫颈癌超声造影与MRI增强模式的比较研究.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3,22(5):385-38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rameters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n cervical cancer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and its clinical value. Methods Selected 45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who treated with NACT in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5-March 2016,according to the effect of NACT,divided into effective group(group A,35 cases)and invalid group(group B,10 cases). Two groups were performed with CEUS before and after NACT,analysis of the CEUS parameters before and after NACT. Results Compared with before NACT,cervical lesions maximum diameter after NACT in group A signifi cantly reduced(P<0.05);AT,TTP obviously increased(P<0.05);PI obviously decreased(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NACT,cervical lesions maximum diameter、PI after NACT in group B slightly increased,and AT、TTP slightly reduced(P>0.05). Conclusions The shape size and blood fl ow perfusion status of cervical lesions after NACT can be changed,and CEUS can accurately quantitative monitor the change,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rvical canc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effect

310016 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毛连梅 林海棠唐小鸳 黄亮)

323006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人民医院(魏丽美)

猜你喜欢
造影宫颈癌血流
硫利达嗪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