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天颂
摘 要:就我國当前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现状而言,有关应试教育已经严重阻碍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于是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将素质教育的核心重点放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各大学校和教师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以此促进教学学习方式的变革。中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关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中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将以中学数学教学为例,探讨对其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的目的和策略。
关键词:教学创新思维;整体素质培养;中学数学
一、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就我国教育模式和教育现状而言,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学生的思维未占主导地位
从一定程度上说,学生的主动性不够且思维能力未占主导地位是整个问题的规律所在,因为只有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积极主动的目的,学生要在课堂中占据主要地位,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目前数学课堂中出现了以下现象,教师以自己的想法决定对一些问题不讲或者一句话带过,并常常埋怨学生连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这就是教师思维逻辑误以为是学生的思维逻辑,没有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思维特点,而是将学生的思维模式与教师的思维模式相关联,导致教师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思维模式错位或者脱节,有些教师甚至全然不顾学生的知识水平,用自己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忽视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
2.问题情境的设计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目前有关教师问题情境的设计水平,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关课堂提问可以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用来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性的基本控制手段,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恰当、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呢?这是我们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好的课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一些问题,经常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些词,有的已成为口头禅,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只能属于单纯性判断,并没有很大的思维价值和思考空间,相反,这类问题问多了,学生在实际的课堂生活中就会感觉到单调乏味,失去了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就会得不偿失,而且要选用理解性问题,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3.部分教师的业务素质不高影响了培养的效果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业务素质不高,这一点会严重影响培养的效果,作为老师,我们要把眼光更多地放在每一节的目标上,然后扎扎实实地将学习目标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在另一方面,我们要注重教学目标本身具有的科学性,以此达到落实教学的实效。
二、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措施
1.运用教学技巧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相关的教学技巧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在中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巧设悬念,创设教学情境,以此达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思维创造力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思维创造力的目的,在学生学习数学中,我们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来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诱发学生的猜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样才能让学生处于渴望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并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思维创造力以解决实际问题。
3.改变教学形式,重视数学活动
好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此重视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活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填鸭式教学,学生负责听教师负责讲,很少积极进行数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简单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形式。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互动游戏来达到相互合作、自主探索、实践创新的目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日益被新型的教学模式所替代,有关中学生数学创新思想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要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教育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技能,不再用以往传统的方式来表达而是通过行为的方式来呈现,教师不断地更新观念和探索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达到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龙生.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8(11).
[2]段家顺.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3).
[3]曹家春.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品质培养[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11).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