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雄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必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而“五个一批”是精准扶贫的路径。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政协各个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们纷纷围绕“五个一批”建言献策。本刊收集了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以供参考。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本次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广西区委书记白松涛关注的是电商扶贫领域。
“电商创业门槛低、见效快,但现阶段农村电商对脱贫攻坚的贡献率还不高。专业技术力量欠缺,产品加工、物流成本存在瓶颈。”对此,他提出三条建议:一是强化基础保障。引导物流、网络向基层延伸。降低经营准入门槛,在工商、税收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放水养鱼”。二是培育青年电商人才。通过政策优惠、培训吸引高素质电商人才,培育本地青年电商“领头雁”。三是完善产业布局。做好精准脱贫和电商创业的政策对接,县级政府统筹规划,形成电商服务、仓储物流、配套供应的产业集聚。
针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精准扶贫如何结合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民建信阳市委副主委陈世强提出两点建议:一是中央相关部委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进行系统的规划,发挥各地特点优势,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从根本上做到脱贫而不返贫。二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既要保护青山绿水,又要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应在经济上对贫困地区进行生态补偿。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工商联副主席、天津赛恩投资集团董事长左晔表示,去年证监会提出为在A股上市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司提供绿色通道,各地、各企业应该用好这个政策红利。此外,现在有些人经常把扶贫跟做慈善混为一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建议利用好资本市场和民族地区优势资源,筛选若干个种子公司与好项目,跟沿海地区相关公司对接,这样可以更好地增强脱贫效果,让各类人才愿意到民族地区就业创业,有活干、有钱赚。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感到非常振奋,深化改革、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取得了预期实效。特别是报告部署的今年目标既符合实际,又需要经过全党全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断努力才能达到,有利于增长信心。关于民生工作,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做好精准扶贫。”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宋海表示,民建中央去年对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认为金融扶贫力度虽在不断加大,但也存在一些問题。他提出六条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和明确国家金融扶贫的政策和制度,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便于具体实施;二是将用于扶贫的财政资金明确为金融扶贫资金的贴息、担保和风险补偿资金;三是在财政部门内部建立国家级的财政扶贫担保机构和风险补偿机构;四是建立国家级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或在现有国家保险机构中明确有关保险公司,为“三农”及扶贫工作提供专门保险服务;五是明确主体责任,将金融扶贫的主要职能指定落实到一家金融机构,调动金融机构扶贫积极性;六是高标准选定金融支持项目。
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
云南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省份,专门制定了《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从 2016年开始,云南通过3年努力,投入600亿元,要基本完成30万户、100万人和3000个以上安置点新村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同步推进产业培育和转移就业。再通过两年巩固提升,确保搬迁新村建设成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近年来,边境民族地区和直过民族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单一,脱贫难度大等。”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普洱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魏艺红建议,从国家层面对边境民族地区和直过民族予以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继续开展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口帮扶,易地扶贫搬迁要对边民分类施策,做好守边固边工作。
“贫困地区是由于生产、生活条件长期落后于非贫困地区而逐渐形成的。如果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勉强布局一些生产性项目,这些‘造血项目在基础设施落后地区很难有竞争力,而真正有效的脱贫就是易地扶贫搬迁。”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林树森建议,可将贫困户迁至大、中、小城市边缘地带,经过培训的相当部分劳动力可以在城镇就业,贫困户的新生代可以接受到城市的良好教育,政府哪怕用低保养活一代人,也可让多数第二代人永远脱贫。建议对口帮扶的发达地区可作为易地搬迁的迁入地,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首选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对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非常关注。在脱贫攻坚方面,林芝市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取得显著成效,但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低、特色产业市场化程度低、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低等仍严重制约当地发展。”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政协原副主席嘎玛建议,加大边境边远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技能帮扶力度,适当增加易地搬迁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对边境一线边民的补助。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孙淦认为,要下大力气巩固脱贫成果,发挥贫困地区土地及生态环境优势,将移民搬迁与高新技术产业引入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搬迁地区劳动力转移,推动建立贫困地区长效脱贫机制。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在库布齐沙漠从事数十年治沙扶贫事业的全国政协委员、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认为,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不仅需要产业扶贫,还要把生态保护好。
“民族地区处在脱贫攻坚阶段,无法承担‘先污染后治理的沉重代价。”全国政协委员、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布娲鹣·阿布拉认为,在民族地区开发建设也要预先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监管。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兼顾生态与开发利用。对此,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政协主席仁青加结合青海实际情况提出两个建议: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倾斜力度,大力援助当地医疗、职业教育发展,将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与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紧密结合,使群众从中真正感受到实惠。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教师贺颖春认为,国家应增加对祁连山南北麓山区管护资金投入,让部分牧民通过转岗培训从事生态管护。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饶河县副县长付刚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加大脱贫攻坚投入,明确脱贫退出、返贫纳入机制;分析贫困原因,突出产业扶贫,有针对性地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增加“造血”能力,不要把扶贫工作做成公益事业;要发挥贫困户的主体作用,引导贫困户主动参与脱贫工作。二是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建立合理生态补偿机制,提高退耕还林补助标准,调动群众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针对公益林补偿标准偏低、公益林管护矛盾突出、生态补偿基金来源单一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彭钊认为:“只有让林农的生活得到保障,才能更好地促进公益林的保护。只有保护好公益林、保护好生态环境,才会有绿水青山,才能展现出山川秀美的中国画卷。”
彭钊建议,在现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的基础上,争取逐年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缩小公益林经营与商品林经营的收益差距。从国家层面尽快建立公益林分级补偿、按质论价的机制,根据林分质量、生态区位、管护状况等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将公益林分级分类,制定不同补偿标准,分类补偿,逐步实现公益林优质优价补偿。对木材依赖性强的重要公益林区,建议出台政策,实施生态移民或林木赎买,可先在保护区开展试点,优先考虑自然保护区中权属为集体和个人的公益林。加大公共财政支持生态建设的力度,从政策、扶贫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适度倾斜,出台跨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并加大对生态功能脆弱地区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
对制约林权改革的一些关键性因素,比如怎样打通青山绿水和金山银山之间的节点,架起林农与金融机构多赢的桥梁,全国政协委员杜源生给出了答案,福建省三明市的林权改革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取得了巨大成功,经验可供参考。
据了解,三明市由政府部门支持、引进和设立专门的评估机构,采取“国有+民营”的形式成立股份合作的林业收储公司,对林权进行贷款担保,由政府与保险公司合作进行全域保险。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大学校长赵艳林认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同时呼吁和吸引更多的社会捐助;大幅提高贫困山区教师待遇,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继续出台一些政策,引导更多的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贫困山区教育事业。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助理兼人事處处长朱鸿民也认为,国家应该增加对贫困地区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办公平优质教育。
“我认为教育是百年之计,精准扶贫应当从教育上动脑筋,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发展问题。义务教育是整个中国的教育,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不应靠赞助,而应增加财政投入。无论任何地区,义务教育的设施和师资都应没有区别,要从国家层面予以解决。”朱鸿民说。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础,要特别关心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的基础教育。”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商学院院长徐玖平建议,国家应加快建立完善的乡村基础教育体系,实施精准扶教,真正把基础教育本身的问题研究透,不是只给钱就行;加大补贴力度,提高乡村教师工资待遇,稳定乡村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乡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建档立卡制度,减轻贫困家庭负担;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
发展职业教育是委员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苏华和马国权委员分别结合《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谈发展贫困地区职业教育。
“在俞正声主席作的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围绕‘十三五规划,对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的关注,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脱贫攻坚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身为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的苏华说,“2016年通过对贫困地区调研,让我对职业教育有了一个新的理解,因此就建立新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一些建议:做好普职联合教育,做强终生职业教育,做优高等职业教育,做大职业教育培训,做通国际职业教育,做深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做准职教扶贫。”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扶贫来说,这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精准的举措。”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马国权建议,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出发,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出发,把我国贫困人口转化为劳动力资源优势;出台鼓励政策,引导企业、社团积极出资、捐资兴办职业教育,形成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新景象。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解决建档立卡户贫困户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做好‘两线合一,即推动贫困线和低保线有效衔接。但如果2020年后相对贫困人口还是这些人,怎么办?”全国政协常委、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协原副主席田岚认为,根本途径是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监事薄绍晔也认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当前精准扶贫取得成效,下一步应当完善扶贫体制机制,用体制机制巩固扶贫成果,用体制机制解决2020年后仍然会产生的贫困问题。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阶段越困难,剩下的贫困人口有许多靠自身难以脱贫,要靠社会保障制度托底。制度是管长远的,到2020年之后,还会动态地产生新的贫困人口,必须依靠健全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来解决。精准扶贫不仅要使农村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摘帽,也要关注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李宏塔建议,国家应该研究制定保障政策,确保城市和农村同步脱贫。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王涛认为,临近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把握好社会预期。“我曾到甘肃牧区调研,很多散居牧民的贫困程度令人震惊,扶贫的钱都用在扩建县城,但绝大多数牧民并不会搬到县里去住,按现在的思路难以脱贫。我们现在是用绝对贫困的标准来看待脱贫问题,可人们的实际感受更多的是相对贫困问题。到2020年,相对贫困依然会存在。因此,扶贫要铆足劲,话要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