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委员:扶贫工作既不应拖期也不应急功近利

2017-03-29 09:35韩世雄
中国扶贫 2017年6期
关键词:摘帽贫困村精准

韩世雄

2016年,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深入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等地贫困村调研,发现农村的生产方式、生产模式落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在本次全国两会上,王海波向记者表示:“扶贫要对症下药,脱贫要脱在病根上。只有从深处寻找原因,才能解决好贫困问题。”

脱贫摘帽既不要急于提前也不要盲目拖后

2016年是脱贫攻坚的首战之年,精准扶贫在各地推开,各省在年初就确定了一批脱贫摘帽县,其中就包括一些脱贫压力较重的县,很多贫困群众都担心被脱贫、数字脱贫。

“去年,全国精准扶贫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使整个扶贫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央提出来要在2020年使所有贫困县摘帽。我觉得扶贫工作还是要踏实下心来,不要急于提前,当然也不要拖后,就如期完成任务。这样我们就能用一颗平静的心、一种扎实的态度做自己的扶贫工作。”王海波提醒到,当前需要注意一个很大的问题——扶贫不要光消除贫困的表象,要找到贫困的根源,要解决根上的问题。在扶贫过程中,不同区域、不同贫困村、每户贫困户情况都不同,但还是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比如说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保障到位。

扶贫产业发展“不要贪便宜”

依靠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是总书记提出的精准脱贫方案中任务最重的一项,也是很多地区脱贫攻坚最大的法宝。但去年很多贫困村早已设定脱贫时限,对于一些2016-2018年需要脱贫的贫困村来说,一些驻村工作队和当地政府都热衷于上一些短平快的产业,而忽视了培育长效脱贫产业。

对此现象,王海波表示:“各种脱贫措施需要针对当地的具体贫困情况,结合共性的条件去改善去推动,才能药到病除。所有的扶贫工作,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产业扶贫上。因为只有产业发展了,才有整个国家经济实力提升。好生活好日子终究是要靠产业发展换来的。”

“现在来看,任何贪便宜的想法都会最终要受到追求短期效益的惩罚。当初中央在脱贫的问题上要求在2020年前全部摘帽,而不是要求2018年前全部摘帽,这也是说明中央的决策是英明的、切合实际的。”王海波认为,某些地区和政府刻意将脱贫时限提前,显然只注重消除表象而忽视根本问题。

“从解决根本问题上讲,只要找对了根源,精准施策、综合施策,剩余时限还是可以解决问题的。我是主张扶贫工作不拖期,但是也不要急功近利地一味追求提前。一些地区热衷发展选择短平快产业,如果在你一开始认识不到位的时候,尚可理解。但贫困群众在一个地区不是短期生活,而是要长期生活的。那么就必须要考虑发展一些可长期助农增收的产业。现在很可喜的是,我们的政绩观在变化,‘不以GDP论英雄是一个非常良好的转变。”王海波强调,“成功不必在我”,政绩观的改变非常重要,产业发展只有既立足于当前,又立足于长远,才是最明智的。“如果在当前和长远有矛盾的时候,你也一定是要考虑好长远。因为我们不是只过这几年,而是需要长期生存繁衍的,子孙万代也是要一直生活下去的。”

农业合作社应找准带农增收方向

作为一位农业领域专家,王海波委员十分关注农业合作社和电商扶贫对贫困地区脱贫摘帽的作用。

王海波认为,农业合作社是一种很重要的模式,但是当前农业合作社急需完善功能,不仅要提升它的组织和专业化水平,还要提升它的带农增收能力。

“很多发展不尽如人意的农业合作社都有观念问题,有些农业合作社的成立初衷,并不是为了发挥组织起来的力量、寻求创新资源、做好的设计、组织起来应对市场的竞争,而是瞄准各种农业项目和某种政策,这是合作社的努力方向错了。农业合作社仍是一个需要鼓励和支持的新事物,当前最重要的是做好盈利,要让它获得同其名字、地位、身份、功能相应的能力。这也是当前对农业合作社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两年,电商扶贫做得风生水起,贫困地区的农产品通过网络扩大了销售范围和知名度,对很多地区都有脱贫带动作用。

“这(电商扶贫)叫技术上的与时俱进,但我认为一定不要把某种模式作为唯一正确的模式。是否发展电商应该经过系统考虑,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就可以推广。在精准扶贫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过程中都要因地制宜,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使用。”王海波表示,电商扶贫显然是一种有效的产业扶贫模式,但也不能一哄而上地去推广。需要在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區才能推广。“如果这个地方生产规模、质量上不能保障,电商发展也不会有稳定性。”

猜你喜欢
摘帽贫困村精准
摘帽“清零”,未来可期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脱贫摘帽是起点不是终点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发力“摘帽后的续航”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