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怡
【摘 要】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老师在传授我们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也给我们思想上埋下了不少对物理知识认识的误区。因此当前高中物理老师的重点教学任务之一应是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引导学生排除对相关知识的认识误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本文将根据个人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认识误区,在此展开探讨,不断激励广大学生在物理的学科领域中学习和探索发现其中的科学价值,进而产生对物理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认识误区;学生;学习
在当前高中的物理学科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即是大部分学生很容易对一些物理知识点产生认识和理解上的误区。虽然老师在具体教学中已经十分仔细和谨慎,但在纠正我们这些思维误区的过程中,还需老师花很多功夫,才能把我们从误区中带离出来。通过老师不断对知识的重现、鞭策以及引导,并积极融入到我们学生“学”的层面,去感受和体会我们学生所形成的这种误区,从中探寻原因,不断避免或者是减少我们学生所产生的这种认识误区的可能,从而不断提高我们学习物理这门学科的效率。
1.误区一:发射速度等于运行速度,运行速度即是宇宙速度现象
在学习人造地球卫星时,我们大部分学生会混淆发射速度、运行速度和宇宙速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知识间的负迁移。由于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正好等于地表卫星的运行速度,与此同时也等于第一宇宙速度,这就使得我们大部分学生无法对发射速度、运行速度和宇宙速度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辨别认识,而且我们学生进入高中刚开始接触天体运动,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感性认知和超强的想象素材,再加上课堂上老师对“最小发射速度或第一宇宙速度,就是运用地表卫星的运行速度的算法计算”的反复强调,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思维定势。对此,老师可通过“问题引导探究”的教学法让学生从这种认识误区中跳离出来,老师可通过粉笔头引入教学,提出问题:如何让一“粉笔头”成为一颗“卫星”?向什么方向抛?我们开始被带入到问题的探究中來,根据从电视上看到的火箭发射原理,大部分学生认为是竖直向上抛,但同时还有部分学生根据卫星要做圆周运动认为是水平抛出,然后老师用手在一定高度抛出粉笔头的演示过后,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粉笔头为何抛不远”来进一步的思考,此时我们认为是由于抛出的初速度过小所致。然后,老师顺着我们学生的思路用相对之前更大的水平速度抛出粉笔头,此时粉笔头落地的水平距离更大了,老师顺势提出了能否让粉笔头不掉下来而成为“卫星”的问题,此时我们大部分学生认为需要抛出的水平速度应达到尽可能大的值才可行。为了让我们对发射速度、运行速度和宇宙速度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老师可这样说明:在星箭分离时,通常是在地面附近,若就此使得卫星成为近地卫星,那么此时卫星的发射速度即是最小发射速度或者是第一宇宙速度。而且此时它应等于此处轨道的运行速度。通过这种因势利导的方式能让我们学生对运行速度的认识更加确切,并强化了我们对运行速度的算法以及它与轨道半径间一一对应关系、随半径大小变化的关系认识,进一步让我们对运行速度的概念、动力学特点有了区别于发射速度的认识。
通过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探究过程,可得出结论,要实现卫星运动到更高轨道,可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发射,通过火箭直送达高空再转折飞行进入轨道;另一种是变轨发射,先把卫星用火箭发射到近地圆轨道,然后选择恰当的时间和位置点燃料末节火箭,在星箭分离后卫星依惯性沿大椭圆轨道到达高空经调姿进入高轨道。若采纳第一种途径,那么在高轨道星箭分离时的速度也即是发射速度等同于高轨道上的运行速度。这种发射耗费的成本较高而且受制于条件,因此通常会采取第二种途径。
2.误区二:运动物体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静止物体受到是静摩擦力
在高中物理力学学习中,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即是摩擦力的学习,而且摩擦力与我们的实际生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逐渐成为近年来高考的热点。但在实际学习中,我们不少学生因为对摩擦力的知识还存在很多认识盲点和误区,包括物体间是否有摩擦力、物体间存在的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如何判断摩擦力的方向、怎样计算摩力的大小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不够清晰,导致学习中产生各种错误认识。其中最典型的一个误区即是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静止的物体受到是静摩擦力的问题。对于这一认识误区,其根本是没有透彻理解到“滑动摩擦力是发生在有相对运动的两物体间,静摩擦力是发生在有相对运动趋势的两物体间”的物理性定义。滑动摩擦力中的“动”具体是指产生摩擦力的两个物体间在相互接触时所发生的相对运动。静摩擦力中的“静”具体是指产生摩擦力的两个物体间在相互接触时没有相对运动。而这两个物体并非绝对是静止或运动的。通过老师的引导,纠正了我们的认识误区:运动的物体不仅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同时也会受到静摩擦力,还有可能不受摩擦力;静止的物体也同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大部分学生很容易对各个知识点产生认识上的误区,这种认识误区也是比较自然、客观的,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需要老师善于引导我们学生从这种认识误区中逐渐跳出来,避免我们在这种误区中越陷越深。同时,我们学生也应把这种认识误区作为学习的有效资源,积极认真地跟着老师的步伐来对自己的误区进行原因的分析,并最终对症下药,纠正自己的认识误区,从而不断提高物理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为物理高考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如松.居殿兵.学生学习高中物理时易产生的几个“认识误区”[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5,33(12):60-61
[2]马立莲.有关摩擦力的几个认识误区[J].科技创业家,2012,24(2):230
[3]王益明.对电磁感应中几个认识误区的纠正[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1,29(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