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忠
人存在于自然中,生活在社会里,自然的美、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总会引起你的冲动,使你欲罢不能。生活是一个多彩的百花园,每一个瞬间都有可能在你的心灵上折射出新的感受,新的思考,新的领悟。当这些美妙瞬间闪烁的心灵之花触动了你沉睡的情感,使你怦然心动时,你想到过诉诸笔端吗?只要心怀感激,抓住心灵的感悟,并学会选取最佳的记叙角度,我们就可能下笔成文,一鸣惊人。
记叙的角度有三种——第一人称的记叙,第二人称的记叙,第三人称的记叙。记叙的人称,就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怎样的位置上进行记叙。
一、第一人称的记叙
以当事人的口吻加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比如:
我常常把童年在大自然中的陶醉,比拟成一朵长醉不醒的睡莲。细长细长的枝蔓,支撑起我的骨架;圆圆的绿色叶子,编织成我一个个梦的摇篮。我在一条东流的春水中,起伏颤动,每一朵童腮般粉艳的花蕾里,都藏着我幼小的精灵。我睡卧花丛,任风儿摇摆,任春水颠簸。不管它流向哪里,都流不走我的精灵,我的梦境……(丛维熙《裸雪》)
第一人称的记叙有什么妙处和不足呢?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美中不足的是,这种记叙只限于“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不是“我”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就无法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人物的深度上受到一定限制。
二、第二人称的记叙
所谓第二人称的记叙,就是文章中频频出现“你”这一称呼。作者采用这种称呼叙述,有两种情况:一是把读者称作“你”,比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用法。这种方式可以消除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感,使读者觉得如与作者直接面谈。二是把被叙述对象称作“你”,比如朱自清先生的《给亡妇》,文中称已经逝世的妻子为“你”。这种虚拟对话的写法,可以使叙述对象由静态转化为动态,由历史变成现实,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作文题本身带一个“你”字,如2011年山东卷中考命题作文“这世界需要你”。面对该类命题,语言表达上须紧扣“你”,不能写着写着,就由“你”滑向“他”了。
三、第三人称的记叙
以局外人的身份记叙的,通常叫第三人稱的记叙。这种记叙,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比如:
最近一些日子,随着气候渐渐转暖,他的情绪却不知为什么越来越糟糕。奇妙得很!季节往往能影响人的心境。当他看见河岸上一缕缕如烟似雾的柳丝和山湾里那霞光般灿烂的桃花时,一种无限忧伤的感情就涌上了他的心头。他想叹息,想唱歌,想流泪,尤其想和什么人谈一谈他曾有过的幸福和不幸,以及那早已流逝但永远不能忘却的往事……(路遥《平凡的世界》)
第三人称的记叙有什么妙处和欠缺呢?第三人称的记叙,不受叙述范围的限制,能比较自由、广泛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在于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