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艳琴
【摘 要】对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插图的特点及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从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巧用;历史插图;提高;历史教学;实效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克服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过去”的现象,加强对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历史课堂更加丰富,更富有吸引力,是历史教学的必然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巧用历史插图,配合文字,广泛深入地开展直观性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开展情境教学和互动教学,对于提高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实效性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历史插图的特点
1.历史插图具有直观性,用插图能再现历史。
历史教材浓缩人类的实践活动,所列举展示的历史事件都是曾经发生过的,教材为弥补这个缺陷,增加了许多直观的历史插图,它们不仅是辅助教学的材料,也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使历史教科书更加丰富,有效地克服文字表述的抽象性,更能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学习历史知识。例如一幅展示秦代兵马俑的图片,虽然色彩斑驳,但图片古朴的色彩,威严的阵势和整齐划一的士兵和战车排列,给人的视觉产生强烈冲击,让人浮想联翩,想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何等强大的历史画卷。
2.历史插图具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喜欢看连环画。而课本中的插图或白描或色彩图片,它们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富有高度的趣味性,在教学中利用这些图片可以调动学生视觉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一幅精美的插图就代表着一个传奇的故事。例如学习《三国鼎立》时,教材中有“曹操赤脚迎许攸”、“三顾茅庐”、“曹操慌忙逃跑”一组彩色图片,教学中利用这组图片,问:画中的人物都是谁?这里面有什么故事,谁能说得出来?同学们踊跃回答,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觉得历史课有趣,喜欢上历史课,也增强了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相关知识点的记忆。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记忆的内容是比较多的,这是大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之一,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任何思维活动都必须借助于头脑中保存的事实与材料。由于历史知识和现象的“过去性”特点,历史知识大多比较难以记忆。在教学中,巧用历史插图,能在学生的思维深处,留下深深的“烙印”,有效地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记忆。
3.历史插图具有思想性,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历史学科的综合能力。
例如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课时,课文中有“在八国联军炮火中燃烧的北京城”、“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员”“法军抢来的耕牛”、“美军抢劫的白银”这么一组照片。教学中教师展示这组照片,问:这组照片记录了八国联军的哪些罪行?“有图有真相”,通过思考回答,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到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本质,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理想。这样,不仅加强了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而且学生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培养了概括归纳、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巧用历史插图,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对于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历史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1.巧用插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它强调的是兴趣对于学习者的积极意义。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对感知、注意具有指向性,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觉地去观察、研究某种事物。在教学实践中,巧用历史插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利于引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学习新教材《青铜器与甲骨文》这一课时,课文中有“商代铜爵”、“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图片,让同学们观察图片,思考: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又具有怎样的高超工艺?由此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巧用插图,培养问题意识,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教师精心准备,对课堂进行精准的操控,学生回答的问题都是教师准备好的,这在根本上还未脱离教师主体地位这一传统教学方式。这有悖于我们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果学生没有通过自己的观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怎么称得上“主动地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地倡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古语云:“九层之台,始于垒土”,问题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通过平常的培养。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问题意识薄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比较害羞,不敢展现自我,另一方面是教师包办造成的,对教育者来说,当前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巧用插图,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讲述秦朝历史时,教师展示文物圖“秦始皇陵兵马俑”,指出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然后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互动讨论,每组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如:为什么秦朝要建这一地下军队,这样做要耗费多少财力?兵马俑是怎么制成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表明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有着怎样的水平?秦代通过商鞅变法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地下军队能表明好秦朝是个好战的穷兵黩武的国家吗?秦朝是什么原因很快的灭亡呢?
在教师精心设置的平台上,学生们积极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蕴含其中,问题意识在自由的讨论中得到发展,为教师的教学活动的下一个环节打下了铺垫,这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3.巧用插图加深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历史知识是由许多的历史事件组成的,我们对于每个历史事件的教学不应是“灌输式”而是“启发式”。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子,对认识对象进行理性加工,在这加工过程中,历史插图的运用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课,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说出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关系。教师可展示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三幅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这三个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通过思考,用所学知识对每个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认识其性质和意义之后,就可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来。正是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但当时马克思主义只在少数知识分子中传播,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于是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随着工人运动的开展,他们认识到,要取得工人运动的胜利,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来领导,于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因此,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五四爱国运动属于中共诞生的原因之一。这样,学生就加深了对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关系的理解,也逐渐明确,任何一种历史事物,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帷幕不断拉开,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已意识到历史插图的重大作用。我们相信,巧用历史插图,我们的历史课一定会充满趣味性、科学性、思想性,我们的历史课一定会更加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赵杰.《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科教文汇》,2013.03
[2]陈维.《历史图片在初中教学中的运用》,《文史博览(理论)》,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