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计算的教学是支撑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基本框架,占据着小学数学一半的教学时间。
《新课标》指出简便算法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运算速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简便运算思维灵活性的学习,正确理解简便运算的涵义,合理的进行简便计算,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思维空间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何能使学生合理、灵活的运用简便算法?我认为只有在理解算理和掌握运用运算律的情况下,采用多种形式加强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口算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准确迅速的解题是思维敏捷性的重要表现。反复进行口算训练,能提高小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在进行口算训练时应注意两点:①、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②、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可以采用男女比赛、小组比赛、积分的形式进行训练。
二、凑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活动在运用方法中的灵活程度。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1.凑整法。就是把数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等,再进行计算。即用凑整法,多加再减,多减再加,少加再加,少减再减。
2.拆分法。就是把运算中的一个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便于凑整运算。
3.估算法。估算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巧妙的应用估算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提高速算的正确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估算,一般把某些数估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等,先估结果大约是多少,再精确做答。其次用估算检验。
三、灵活的运用各种计算定律、性质是简便运算的核心
简便运算之所以简便就是因为运用计算性质、定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无论什么样的简便运算事实上就是灵活的运用各种计算定律、性质的结果。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以下几种运算律的理解。
1.加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性质的理解
(1)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例如:7.8+4.2=4.2+7.8
(2)加法結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例如:(9.2+5.6)+10.1=9.2+(5.6+10.1)
(3)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结合:把能凑成整数(包括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结合起来,进行简便运算。例如:2.5+47+7.5+53=(2.5+7.5)+(47+53)。
(4)利用减法的性质,可以进行简便运算。例如:833-184-16=833-(184+16)。
(5)对“多加再减,多减再加,少加再加,少减再减”的理解。
367+196=367+200-4 367-196=367-200+4
275+203=275+200+3 275-203=275-200-3
理解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性质是掌握加减法的简便算法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加强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加强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例如:7.8×4.2=4.2×7.8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例如:(9.2×5.6) ×10.1=9.2×(5.6×10.1)
(3)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结合:
例如:125×6×8×13
=6×13×8×125……(乘法的交换律)
=(6×13)×(8×125)……(乘法的结合律)
=78×1000
=78000
(4)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减),得数不变。
例:(12.5+125)×8=12.5×8+125×8 = 100+1000=1100
35×36+35×44=35×(36+44)=35×80=2800
(125-12.5)×8 =125×8-12.5×8= 1000-100=900
35×44-35×36=35×(44-36)=35×8=280
(5)特殊情况的简便计算:
例:32×125×25 =4×8×125×25=(4×25)×(8×125) =100×1000=100000
5.8×10.1-0.58=5.8×10.1-5.8×0.1=5.8×(10.1-0.1)=5.8×10=58
3.加强除法性质的理解
除法的性质就是指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利用除法的性质,可以进行简便运算。
例如:584÷25÷4=584÷(25×4) 560÷28=560÷(7×4)=560÷7÷4
4.儿歌融入教学,加强对其它特殊计算的理解
在教学简便计算时,通过用“儿歌”的形式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合理性,而且达到了计算的最优化,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举一些例子:
(1)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带着符号齐搬家。
例1:4.2×8.7÷2.1=4.1÷2.1×8.7=2×8.7=17.4
例2: 748 +529-248=748-248+529=500+529=1029
(2)加括号去括号,括号外面是减、除,括号里面变符号,打开括号也变号。
例3:7.86-2.54+1.54=7.86-(2.54-1.54) =7.86-1=6.86
例4:96.67-(56.67-5.26 ) =96.67-56.67+5.26=40+5.26=45.26
例5:936÷750×125=936÷(750÷125 ) =936÷ 3=312
例6:90÷(0.9×0.8 )= 90÷0.9÷0.8=100÷0.8=125
(3)加括号、去括号,括号外面是加、乘,括号里面不改号。
例7:24.68+(5.32-2.79 ) =24.68 +5.32-2.79=30-2.79 =27.21
例8:12.5 ×(0.8×4.78)=12.5×0.8×4.78=10×4.78=47.8
四、用良好的運算习惯来提高简便运算的能力
1.强化训练,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只有认真审题、看清楚要求、看清楚数据和符号,分清运算顺序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要时刻提醒学生,督促学生做题时要做到一步一个脚印,使审题在学生头脑中真正扎根。
2.严格要求,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书写是否认真、格式是否规范,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也直接影响到运算的正确性。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可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学生书写兴趣:⑴、教师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写字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⑵、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写字中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3.养成用草稿纸的习惯。计算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然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不够高。主要因为许多学生在计算时根本不使用草稿纸,或者在计算时随便找个地方就当作草稿纸来使用,没有养成良好的草稿习惯。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随时利用好草稿纸。
总之,培养简便运算能力就要在运算的正确性、简捷性、合理性、灵活性等方面下功夫。教师平时应严格要求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与熟练掌握各种与运算有关的概念、性质、公式,要求学生记住一些必要的和常用的数据,训练出熟练的技能技巧。简便运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与其它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只有从全方位考虑,才能使简便运算能力达到理想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