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慧
美国教育家曾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其实质就是语文学习要注重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因此作为教育者,尤其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并且提高自身的修养。而做到这一切就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扩大学生们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与指导。
然而,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的实施存在着极大的困难,因为农村初中的学生受自身及外在环境的影响,存在着阅读意识不强、阅读量不大且狭窄、阅读目的不明确和阅读习惯不好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了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水平低下,语文综合素质不高,要想改变现状,则须对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进行探究,寻找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一、 课内阅读,着意理解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书籍对于我们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性情,塑造我们的心灵,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道德观,从而提高我们的自身修养。而且读书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提高写作能力,在读中积累,持之以恒必能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奇效。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课内文本的理解,对学生的读进行有效的指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理解文本深处的东西。例如在教学7年级上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初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月亮的美好,并且由小序让学生们体会写作目的(因小序中有“兼怀子由”),我再让他们找出表现诗人怀念子由并渴望与其团聚的诗句,引导学生们感受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时我及时指出“兼”所含的重要信息并教授“知人论世”的方法,适时地交待写作背景: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政治上受到压制,虽一心效忠朝廷却仍被贬至密州,他的内心是悲痛郁闷的。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继续对重点诗句进行朗读、吟诵、领悟,从而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与政治上的失意),所以只有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才能真读书。
其次,学生还要在阅读中感悟,把表层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语文素质。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时,引导学生阅读4次“背影”和4次“流泪”的内涵,分别从父亲和儿子的角度体会父子间浓厚的深情,尤其是“望父买橘”的情景。这样的阅读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的讲解是无法企及的。
总之,课内阅读着重于培养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为课外阅读做好铺垫且积累写作素材。作为教师必须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二、课外阅读,延伸拓展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特别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业的压力,升学的压力使得大多数学生和教师,忽视了课外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其实课外阅读能让我们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读《文化苦旅》让我们知道中国有许多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和景色,开阔了视野;读《骆驼祥子》让我们知道旧中国社会最底层人们生活的现状,增加了知识的广度;读《朝花夕拾》让我们体會封建旧制度、旧道德对人的毒害,增加了知识的深度。
学生借助课外阅读来弥补的只是社会阅历的不足,且借助它来学习借鉴文人大家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我要求学生每月读完一部作品并且写读书体会或感悟,这样才能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体悟,加深对作品的记忆,也陶冶了情操,提高了修养。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和自身素养的切入点,引发学生的上进心,能帮助他们思考生命的价值,促进自我的发展。
三、班级活动,丰富形式
语文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语文的学习也离不开积累。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同时,也要适时地创造条件让他们有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感觉读书有所成效,进而在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梳理远大的理想。
为了达到此目的,我陆续开展了“书香班级”、“致我们终将逝去的初中生活”、“读书破万卷”等活动,每次活动都有特定的主题及任务,学生们也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体验读书乐趣并提高自己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开阔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充分利用课堂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并教会他们学以致用。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钟仓中学(24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