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课堂,难忘的追求

2017-03-29 18:53陆晓莉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风带南半球示意图

陆晓莉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必修1侧重于自然地理,关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教学。《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阅读并熟练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掌握全球性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材由浅入深,从三圈环流开始,在此基础上理解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全球一共形成7个气压带、6个风带,三圈环流是假设地表性质均匀情况下的理想模式,事实上,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并不是条带状分布的,而是形成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关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通过模式图展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平均状况,以此为参照,得出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认识到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为基础,加上海陆分布和下垫面性质等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复杂的气候,通过举例说明,探讨不同气压带、风带影响下的气候具有不同的特征。

一、教学过程

1.问题引领。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设置疑问,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本环节设计

以家乡南通图片作为导入,观察南通地区位于亞欧大陆东岸,气候潮湿,植被葱郁,与此同时,给出同纬度大陆西岸的景观图片(沙漠),设置问题:为什么纬度相似,景观差异却如此之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2.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文字以及相关示意图,掌握北半球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

本环节设计

活动1 阅读教材相关文字以及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绘制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教师提出问题:(1)气压带的分布和纬度之间有什么关系?(2)气压带和大气垂直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3)风带和相邻气压带之间有什么关系?

活动2 播放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的动画,尝试归纳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活动3 通过自主阅读气候的相关资料,掌握描述气候的方法,降水的形成条件等。

3.合作探究。

以自主学习作为铺垫,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本环节设计

活动1 通过自主学习和绘制北半球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小组合作完成南半球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通过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探究,合作探究结束后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和讲解,进而提出新的问题:全球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有什么样的分布规律?

活动2 合作探究,讨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包括:(1)单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2)单一风带对气候的影响;(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在前面自主学习气候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知识点的探究。

4.总结提升。

合作探究之后,小组派出代表展示成果,对探究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交流经验,使学习的内容形成系统,便于理解和记忆。

本环节设计

学生汇报展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师适当点评之后回归课堂开始时的问题,为什么纬度相似,景观差异却如此之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讨论回答,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前后呼应。

二、教学反思

1.设置问题,创设难忘的开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开始时的情境创设。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具有一定探究价值的情境和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家乡作为导入,通过观察同纬度地区大陆东岸和西岸景观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在纬度相似的大陆东西两岸,东岸气候潮湿,植被葱郁,而西岸却形成了沙漠。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2.自主合作,引领难忘的过程。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提出的学习方式之一,这一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合作的伙伴,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探索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在互相交流合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涉及四人以上的合作探究的活动主要是两个:一是绘制南半球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二是讨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在绘制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时,学生对于近地面气压带的掌握还是比较好的,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同学都可以根据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准确绘制出气压带的位置,写出气压带的名称,但在绘制南半球风带,尤其是画风向的时候,部分同学没有注意到风向是从高压指向低压,还有部分同学忽视了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是向左偏转,在探究结束展示成果的环节中,教师对于这两个问题作重点点评,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最后绘制出完整的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这一过程通过错误引发思考,通过思考不断完善,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巩固和理解。

探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本节的一个难点,学生要知道从哪些角度去描述气候特征;气温应该怎样描述;降水又是如何形成的。

3.展示成果,构建难忘的结局。

自主探究、合作探究都是过程,如何达到“课虽终,趣犹存”的境界,归纳总结、展示探究成果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举措。通过归纳、展示,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探究的内容,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本节课在探究活动后,采取学生单独发言、到黑板前面展示、小组派代表发言等多种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最后首尾呼应,学生归纳出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受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降水较少,气候干旱,而大陆东岸则是受到海陆热力性质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教师适时提出,季风气候是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又埋下伏笔。

由于本节课容量较大,课堂上没有能够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汇报展示探究成果的涉及面也不够广泛,追寻课堂意境的“无痕,无意,无为”,真正打造“难忘课堂”将成为我今后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猜你喜欢
风带南半球示意图
悉尼中国城:南半球华人生活缩影
先画示意图再解答问题
澳大利亚:南半球的动物王国
南半球有个奇异国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观安顺黄果树瀑布(新韵)
初见
带雨梨花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两张图读懂“青年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