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说文解字》校勘举例

2017-03-28 16:57杨康
关键词:玉篇集韵篆隶

杨康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大徐本《说文解字》校勘举例

杨康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现在通行的大徐本《说文解字》由徐铉于宋太宗雍熙三年校订,流布已有一千多年,在传抄、刻印过程中难免发生变化,已非《说文解字》原貌,使用前需仔细校勘。文章利用字书、韵书、史乘等文献对《说文解字》中“璱”“苌”“莙”等十六字的注释加以校订,发现其中文字讹、脱、乙倒之处甚多。勘正这些谬失对于深化《说文解字》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说文解字》;释义;讹误;校勘

《说文解字》由东汉许慎撰,创稿于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许慎之子许冲进上。“成书之后,经过数百年之辗转传写,又经唐朝李阳冰之窜改,以致错误遗脱,违失真本。”[1]1今通行之大徐本《说文解字》①,由徐铉于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校订,“除纠正本书脱误外,又略有增改。”[1]2大徐本流传至今已经历一千多年,在传抄、刻印过程中难免发生变化,已非《说文解字》原貌。文章参考字书、韵书、史乘等文献,校订它在释义方面存在的讹、脱、乙倒等若干失误,以期对大徐本《说文解字》的重新修订有一定帮助。

一、璱,玉英华相带如瑟弦。从玉,瑟声。诗曰:“瑟彼玉瓒。”所栉切[2]6

按:“瑟彼玉瓒”之“瑟”当作“璱”,“瑟”“璱”形近,且受上文“瑟声”而误。《说文解字》言“凡玉之属皆从玉”,即立“璱”字,可知许慎一定是在典籍中见到它的用例,且“从玉,瑟声”的说解体例更是其佐证。故诗曰“瑟彼玉瓒”之“璱”不得为“瑟”。

“璱彼玉瓒”,《集韵》《类篇》引同宋本及《韵会》引作“瑟彼玉瓒”[3]1031。《说文通训定声》也依大徐本《说文解字》作“瑟”,均误。今本《毛诗正义》《诗集传》皆作“瑟彼玉瓒”,恐失其本字。从此也可以看出《说文解字》一书在文献校勘方面的价值。

二、苌,苌楚,跳弋,一名羊桃。从艸,长声。直良切[2]11

按:“跳”当作“铫”,形近之讹。《尔雅注疏》:“长楚,铫芅。释曰:‘舍人曰‘长楚,一名铫芅。’’《本草》云‘铫芅’名‘羊桃’。铫音姚。”[4]261《毛诗正义》:“隰有苌楚,猗傩其枝。毛传‘苌楚,铫弋也。’笺云‘铫弋之性,始生正直,及其长大,则其枝猗傩而柔顺,不妄寻蔓草木。铫音遥。’”[5]464《玉篇·艸部》:“除良切。诗曰‘隰有苌楚’,苌楚,铫弋。”[6]248据陆德明所注音“铫音姚、铫音遥”可知,“铫”不当作“跳”。《篆隶万象名义·艸部》:“苌楚,铫弋。”[7]127《类篇·艸部》:“苌,仲良切,艸名。《说文解字》‘苌楚,铫弋。一名羊桃。又姓。’”[8]21《说文解字校录》《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系传》《说文解字句读》《说文通训定声》《说文解字义证》均引为“苌楚,铫弋”[3]1516。

三、莙,井藻也。从艸、君声。读若威。渠殒切[2]12

按:疑“井”误,当作“牛”,形近而讹。《尔雅注疏》:“莙,牛藻也。似藻,叶大,江东呼为马藻。释曰:‘莙,一名牛藻,藻之大叶者也。’”[4]248《玉篇·艸部》:“莙,其陨、俱云二切,牛藻也。一云马藻。”[6]249《篆隶万象名义·艸部》:“牛藻,即马藻。”[7]128《类篇·艸部》:“莙,俱伦切,艸名。”《尔雅》:“莙,牛藻。似藻,叶大。”[4]17《说文解字注》:“陆机云‘藻二种。一种叶如鸡苏,茎大如箸,长四五尺;一种茎大如钗股,叶如蓬,谓之聚藻。扶风人谓之藻,聚为发声也。’牛藻当是叶如鸡苏者。但析言则有别,统言则皆谓之藻。亦皆谓之莙。”[9]28

“凡艸类之大者皆曰牛曰马”,故“藻之大叶者”为“莙”。《说文解字校录》《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系传》《说文解字句读》《说文通训定声》《说文解字义证》均引为“莙,牛藻也”。[3]1547-1548

按:“言之”为倒文,当作“之言”。《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包咸注曰:“野,如野人,言鄙略也。”[10]86《玉篇·口部》:“,之日切,野人之言也。”[6]97《类篇·口部》引《说文解字》:“,职日切,野人之言。”[8]50《龙龛手鉴》卷二:“正音质。野人之言。”②《广韵·质韵》:“野人之言。”[11]448《集韵·质韵》引《说文解字》:“野人之言,或从言。”[12]662《说文解字校录》《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系传》《说文解字句读》《说文解字义证》《说文通训定声》均引为“,野人之言”[3]2127-2128。

五、嗙,謌声,嗙喻也。从口、声。司马相如说:“淮南宋蔡舞嗙喻也。”补盲切[2]27

按:“謌”当作“诃”。这是由于“謌”与“诃”形近造成的。《说文解字·言部》释“诃”:“大言而怒也。”[2]51《说文解字》无“謌”字。《玉篇·口部》:“嗙,诃声也。”[6]98《篆隶万象名义·口部》:“诃声。”[7]43《广韵·庚韵》:“嗙,喝声。”[11]164《类篇·口部》:“嗙,一曰叱也。”[8]44“诃”都表示大声呵斥之意。《说文解字》在编排上自“嗙”以下11字皆属此范畴义。《说文解字校录》《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系传》《说文解字句读》《说文解字义证》《说文通训定声》均引为“嗙,诃聲,嗙喻也”[3]2214-2215。

六、龇,齿相齗也。一曰:开口见齿之皃。从齿、柴省声。读若柴。仕街切[2]38

按:“齗”当作“齘”,形近而讹。《说文解字·齿部》释“齗”③:“齿本也。”[2]38释“齘”:“齿相切也。”[2]38与释义相切合。《类篇·齿部》引《说文解字》:“齿相齘也。”[8]65《广韵·佳韵》:“齿不正也。”[11]73《龙龛手鉴》同。《说文解字系传校勘记》:“齗当依《韵谱》作齘。”[3]2668“齿相切”的“齘”是牙齿畸形、不整齐。

七、謈,大呼自勉也。从言,暴省声。蒲角切[2]50

按:疑“勉”当作“冤”。此处应是字误。《汉书·东方朔传》:“舍人不胜痛,呼謈。”颜师古注曰:“謈,自冤痛之声也。舍人榜痛,乃呼云謈。今人痛甚,则称阿謈。”[13]2148《原本玉篇残卷》:“《说文解字》‘大呼也,自冤也。’野王案:‘郭舍人不胜痛,呼謈’是也。’”[14]《广韵·觉韵》:“嗃謈,大呼。《说文解字》作‘謈’,云‘大呼自冤也。’”[11]445《经典释文》卷二十九在释“懪懪”下注:“本又作‘謈’,蒲卓反,又布卓反。《说文解字》云:‘大呼也,自冤也。’”[15]860《类篇·言部》:“自冤也。”[8]88《五音集韵》卷十三引《说文解字》也与之相同。自冤即自称冤枉。

八、雊,雄雌鸣也。雷始动,雉鸣而雊其颈。从隹、从句,句亦声。古候切[2]70

按:“雌”当作“雉”,形近而讹。《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有弥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毛诗正义》附陆德明注音曰:“鷕,以小反。雌雉声。”正义曰:“下言雉求其牡,则非雄雉,故知‘雌雉声也’。又《小弁》云‘雉之朝雊,尚求其雌’,则雄雉之鸣曰雊。”[5]141《颜氏家训·文章篇》:“《诗》云:‘有鷕雉鸣。’又曰:‘雉之朝雊,尚求其雌。’郑玄注《月令》亦云:‘雊,雄雉鸣。’”[16]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九引《说文解字》作:“雄雉之鸣,雊也。”[17]《类篇·隹部》引《说文解字》:“雄雉鳴也。”[8]123小徐《说文解字系传》作:“雊,雄雉鳴也。”[18]69《说文解字校录》《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句读》《说文解字义证》《说文通训定声》均引为“雊,雄雉鳴也”[3]4022-4023。

按:“探坚意也”之“探”当作“深”④,形近而讹。《玉篇·部》:“深坚意也。偶也。”[6]222《篆隶万象名义·部》:“深坚意。偶也。”[7]112《广韵》《集韵》《五音集韵》引同。《龙龛手鉴》卷三:“深坚意。又愚也。”《类篇·部》引《说文解字》:“深坚意也。”[8]139《说文解字校录》考证:“宋本初刻作‘,深坚意也’。”[3]4370《说文解字系传》作:“,深坚意也。”[18]77又复举“”字。“”“”二字错讹与否有待商榷。然而“探”当为“深”。

十一、筡,折竹笢也。从竹、余声。读若絮。同都切[2]90

按:“折”当作“析”。《方言》卷十三:“筡,析也。析竹谓之筡。”《方言注》:“今江东呼蔑竹里为筡,亦名为笢也。”[20]《说文解字注》:“此注谓已析之蔑为筡,人析之亦称筡之。”[9]189《广雅·释言》:“析,筡分也。”[21]“筡”即有“析”义。《集韵·模韵》引《说文解字》:“筡,析竹笢也。”[12]86《玉篇·竹部》:“竹中空也。亦析竹。”[6]271《说文解字系传》误作:“筡,折竹笢也。”[18]86大徐本《说文解字》以讹传讹。

十二、盂,饭器也。从皿、亏声。羽俱切[2]99

按:“饭”当作“饮”,形近混淆。《史记·滑稽列传》:“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瓯窭满篝,汙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22]由此可知,“盂”为饮酒器皿。《后汉书·明帝纪》:“万年之后,扫地而祭,杅水脯糒而已。”李贤等注:“《说文解字》曰‘饮器。’”[23]《说文解字系传》:“盂,饮器也。”[18]95《韵会》《太平御览》卷七五六引同。《说文解字·木部》:“,木也。可屈为杅者。”[2]110《说文解字注》:“杅即盂的假借字。《仪礼·既夕礼》:‘两敦两杅。’注‘杅,盛汤浆。’《公羊传》:‘古者杅不穿’。何注:‘杅,饮水器’。”[9]212

十三、饯,送去也。从食、戋声。《诗》曰:“显父饯之。”才线切[2]103

按:“送去”后疑夺“食”字,由于传抄而有脱误。《诗经·大雅·韩奕》:“出宿于泲,饮饯于祢。”《毛诗正义》注“饯”:“祖而舍軷,饮酒于其侧曰饯。笺云‘送行饮酒也。’”[5]166《经典释文》卷十七引《左传·成公八年》注:“送行饮酒也。《说文解字》云‘送去食也。’”[15]523《太平御览·饮食部》卷八四九:“饯,送去食也。”[24]《集韵·獮韵》:“送去食也。”[12]383《广韵·獮韵》:“酒食送人。”[11]270《类篇》:“送去食也。”[8]183《说文解字系传》:“饯,送去也。”[18]98大徐本《说文解字》以讹传讹。以酒食送行是古人的一种礼节。字在食部,“饯”含有“食”之义。

十四、槱,积火燎之也。从木、从火,酉声。《诗》曰:“薪之槱之。”《周礼》:“以槱燎祠司中司命。”余救切[2]120

按:疑“积火燎之”当作“积木燎之”,“火”“木”形近而误。《诗·大雅·棫朴》:“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毛传:“槱,积也。”《毛诗正义》:“云‘积木烧也。’”[5]996《说文解字注》:“传曰‘槱,积也。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如毛说,槱谓积薪而已。至郑笺乃以烟祀槱尞为说。许君不但云积木而兼燎之者,为其字之从火也。”[9]269《广韵·有韵》:“积木燎以祭天也。”[11]304《集韵·有韵》:“积木燎之也。或作梄、禉,通作蕕。”[12]432《类篇·木部》:“木燎之也。”⑤[8]204积木燃火为常理。

十五、秳,舂粟不渍也。从禾、氏口声。户括切[2]142

按:“渍”当作“溃”,由于形近而产生误用。《说文解字·水部》:“渍,沤也。”[2]234意思是浸泡在水里,于义无属。释“溃”:“漏也。”[2]231“舂粟不渍”谓粟不洒落。《玉篇·禾部》:“舂粟不溃也。”[6]287《篆隶万象名义·禾部》:“舂粟不溃。”[7]149《类篇·禾部》引《说文解字》:“舂粟不溃也。”[8]244《广韵》《集韵》皆作“舂粟不溃也”。《说文解字系传》作“溃”。大徐本讹误。

按:疑夺去“痛”字,当作“腹中急痛也”。“腹中急”言不尽意。《广韵·尤韵》:“腹中急痛。”[11]188《说文解字系传》:“腹中急痛。臣锴曰:‘今人多言腹中绞结痛也。’”[18]146《说文解字注》今吴俗语云‘绞肠刮肚痛’,其字当作“”。古音读如纠。《释诂》云:“咎,病也。咎盖之古文假借字。”[9]348

注释:

①中华书局影印陈昌治刻本。

②引自和刻本《龙龛手鉴》。下同。

③按:“齿本也”恐为“齿本肉也”之误。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一、卷九、卷十五引作“齿肉也”;篇韵等皆作“齿根肉也”。《说文解字注》补作“齿本肉”。

⑤疑夺去“积”字。

参考文献:

[1]殷韵初.前言[M]//许慎.说文解字.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63.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M].北京:中华书局,1988.

[4]邢昺.尔雅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孔颖达.毛诗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8.

[6]顾野王.宋本玉篇[M].北京:中国书店,1983.

[7]释空海.篆隶万象名义[M].北京:中华书局,1995.

[8]司马光.类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9]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0]邢昺.论语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6.

[11]陈彭年.宋本广韵[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2]丁度.集韵[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3]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9:2148.

[14]顾野王.原本玉篇残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270.

[15]陆德明,黄焯汇.经典释文汇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6]檀作文.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2015:162.

[17]释慧琳,释希麟.正续一切经音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78.

[18]徐锴.说文解字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9]郑樵.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7:500.

[20]周祖谟.方言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93:194.

[21]王念孙.广雅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7:164.

[2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3198.

[23]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9:124.

[24]李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95:3794.

责任编辑:穆刚

The Examples of Collating ShuoWenJieZi Written by Xu Xuan

YANG Kang
(College of Arts,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01,China)

Nowadays,Shuowenjiezi,emended by Xu Xuan,spreading the millennium,is used very frequently.It has been revised many times,which made it slight different from the original version.So,we must carefully emend it before using it.This paper edits errors in the book,like Se,Chang,Jun and so on,by using some character dictionaries and phonetic dictionaries and annals. They are many errors,shedding and overturn in the characters.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roofread and correct these mistakes for deeper research of Shuowenjiezi.

Shuowenjiezi;explanation;mistakes;collation

H109.2

A

1673-8004(2017)03-0064-05

10.19493/j.cnki.issn1673-8004.2017.03.009

2016-09-06

杨康(1992—),男,江苏沭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古汉语词汇、训诂学研究。

猜你喜欢
玉篇集韵篆隶
原本《玉篇》引《淮南子》校勘学价值举例
荆璞《五音集韵》之形制
《说文》《玉篇》目部重文比较研究
《集韵》征引《说文》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从黄庭坚书法看宋代篆隶地位之转变
《集韵》征引《广雅》研究
傅山《杂记》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时代·新风采上海市第七届篆隶书法展”举行
《集韵》编撰的起讫年代考辨
《玉篇》与其他字书对比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