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彦姝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形成性评价在“日本概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郭彦姝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近年来,形成性评价被逐渐应用到日语课程教学中。文章通过具体教学案例,从基础知识积累、探索能力培养、思维训练、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评价等方面,探讨形成性评价在“日本概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同时,也指出了形成性评价在该课程教学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初步的对策。
形成性评价;“日本概况”;日本文化教学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日本概况”课程肩负着培养日语专业学生日本文化的学习能力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等重要教学任务。“日本概况”课程的建设和改革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今大学课程建设和改革中,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评价方式改革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关系到教学方法改革、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转变等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探索形成性评价在“日本概况”课程中的应用,已成为该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教学评价有着不同的分类。从评价功能的角度,教学评价一般分为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1]。其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对,强调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对于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国内外专家有着不同的见解,但他们一致认为形成性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利用多种方式进行适时评价,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的教学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要遵循科学性、导向性、多元化、激励性等基本原则。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评价学专家提出形成性评价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性评价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逐渐为各国教育者认可[2]。形成性评价被国内语言教育专家引入后,逐步运用于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研究内容主要有:运用形成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研究;在单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对教师素质要求的研究;促进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研究等[3]。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英语课程教学评价,日语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终结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为辅的传统教学评价体系。
2010 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JF 日语教育Standard 2010》在日语教育界引起较大反响,部分院校将该标准运用于日语语言教学的课堂实践中,许多学者也开始研究该标准的实用性和价值。该标准在学习评价方面提出“日语学习各阶段能力评价的标准,并指出学习者利用学习档案(Portfolio) 记录和保存学习过程的重要性”[4],这一评价标准体现了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
另外,在国内日语教育领域的形成性评价研究中,日语语言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研究居多。单科教学中的实证类研究集中于“基础日语”“商务日语”“日语泛读”等课程中,“日本概况”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实践研究仍比较少。
1.分组讨论评价
基于以上分析,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专创融合的市场营销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已有较好的基础,未来应有效利用面临的机遇充分发挥挖掘现有优势、弥补不足,同时尽力以优势去迎接挑战。以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区域经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坚持复合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深化有地域特色的专创融合的师资队伍的打造。
进一步对峙培养选出对向日葵菌核病病原菌拮抗作用最佳的真菌ax2、DH20、DH34。在3株菌株与向日葵核盘菌对峙培养中,拮抗效果明显。靠近菌株抑菌带附近的核盘菌在较大范围内不能形成菌核及菌核原基且菌落衰弱,如图1所示。
同时,“日本概况”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形成性评价的可行性。首先,该课程的目的并不是选拔少数优秀的学生,而是通过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其次,课程内容丰富,但由于课时限制,课堂上教师不能面面俱到,深入讲解,这就要求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性评价可以督促学生逐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这为形成性评价提供了多种评价方法,使评价更全面,更科学。
传统产业在场景时代的转型不只是简单的打造互联网平台,也不是销售极致单品,而是需要具备互联网营销团队的转型力,即通过带动线下、线上渠道,与用户密切联系,并提供与目标群需求匹配的转型商品。
(一)基础知识的学习评价
对患者护理效果做护理问卷调查,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结果:显效:指患者呕血、黑便等临床症状完全改善,出血现象停止;有效:指患者呕血、黑便等临床症状基本改善,偶尔有出血现象;无效:指患者呕血、黑便等临床症状没有改善,出血现象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日本概况”课程中有大量常识性知识。其中,部分重要内容必须识记,如果学生没有识记这些内容,大脑一片空白,那么能力的培养、思维的训练无从谈起。而学生往往对诵记类知识有抵触情绪,或死记硬背,或考前临时突击背诵。形成性评价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修正,分解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主要的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类。
(二)探索能力的学习评价
在每节课授课伊始,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请部分学生讲述自己在上一阶段学习中掌握的内容,并请其他同学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关注的内容,了解其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外探索能力及学习态度,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2.游戏互动,作品展示
每单元布置练习题、小测验,并将完成情况进行记录,避免出现考前突击、临时抱佛脚等问题。平时的练习测验不仅分解了学习压力,也更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3.测试练习
部分学习环节可以设定游戏,让学生动手制作相关作品。例如,在介绍日本47个都道府县时,传统教学中让学生对照书本中的地图背诵行政区域等,教学效果不佳,部分学生即使短时间内能够背诵,日后也容易遗忘。因此,可以尝试让学生动手拼制地图。将空白地图发给学生,由学生将每个行政区域剪开,课后反复练习拼图。课堂中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拼图,并标注名称。最后根据学生拼图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进行评价记录,并展示优秀作品。该方法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迅速记忆枯燥难理解的知识。这一评价也有量化标准,操作简便。
1.学生复述表达
“日本概况”课程主要通过对日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的介绍,让学生熟悉日本社会、文化、风俗习惯,使学生加深对日本的整体了解,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高日语语言水平。因此,对于这样一门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评价方式如果主要使用终结性评价,则容易出现重知识轻能力、片面评价等诸多问题,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5 稳定性试验 按照“2.2.1”项下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2、4、6、8、12、24 h进样,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 u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葛根素的峰面积。结果平均峰面积为7 592 098.7,RSD值为0.25%,表明样品在24 h内稳定。
例如,历史方面的课程安排4~5课时,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基本不可能全面讲解日本历史。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在日本中世历史教学中,可以将《平清盛》《信长的协奏曲》等热门日剧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课后观影,查阅资料,寻找影视作品和正史的不同之处。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查阅结果、同组同学的成果和自己的表现及不足之处记录下来,最后进入学习档案。这一评价方法锻炼了学生搜索信息、分析对比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性评价结合着基于对学生能力和潜力信赖的自我评价的实施,使学生能够成为充满自信的学习主体。”[5]
目前,我国的网络不断的进行发展,网络电子设备层出不穷,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在生活中的工作以及学习全部能够在网络上进行,但现阶段的人们对于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较差,忽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大部分使用者在运用大数据时对于自身的个人信息未曾进行保护,而大数据在进行信息资源的查找以及分析中会包含使用者的个人信息,由于信息技术的差异性,无法将使用者的个人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形成网络安全隐患,同时,大数据网络平台的建立并没有对于使用者进行信息安全教育指导,使其降低对于自身信息安全管理的意识,以此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四)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评价
“日本概况”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性质决定了拓展性思维训练是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在介绍日本全貌的同时,不能一味地灌输知识,要启发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分析问题,思考事物的本质,客观全面地评价社会、历史等现象。因此,学习评价中,对拓展思维训练的评价也很重要。对于创新的想法、独到的观点应该给予鼓励和好评。
分组课堂现场演讲、演示、报告的前提是分组讨论,将一些探索性课题事先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查阅资料,然后分工合作,在课堂上进行演讲、演示、报告。例如,体育方面,由于大多数学生不熟悉棒球比赛的规则,教师简单讲解不利于学生掌握棒球知识,而分组报告效果良好。虽然在报告过程中,部分学生也会产生困惑,但其他组员会及时补充,共同解决困惑。最后,教师、学生共同评价。分组评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拓展性思维训练的学习评价
2.对分组课堂现场演讲、演示、报告的评价
基于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的旅游业能源消耗研究综述及启示 张 燕 章杰宽 02(75)
磕完头之后,刘铁头的目光忽然软下去了。不瞒你说四眼儿张,一开始我跟李金枝好的时候,就是想报复一下李老黑。这些年他处处给我使绊,我让他狗日的也窝囊窝囊。谁知道时候一长,这一来二去,我感觉……感觉自己真喜欢上李金枝了,没了她还真不行。你上眼一瞅,她楞头倔脑粗枝大叶的,其实心思那个细,性子那个面啊。刘铁头陶醉地把脑袋晃了又晃说,你是不知道,真她娘的面。
在课程学习中,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非常重要。然而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评价相对比较抽象。可以建立学生档案,将课程中每位学生的课堂复述、作品、练习测试,知识探索中的作业、整理的资料,思维训练中的演示、报告、小论文等都整理归档。课堂中,通过提问、观察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一)“日本概况”课程中形成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首先,课程内容丰富,知识量大。课堂演讲、演示、报告,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课程课时少,进度安排紧,且班级学生人数众多,这导致用于评价的时间缩短,评价的准确性势必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价比较主观,终结性评价更为直观,而且“日本概况”课程与考级、就业无关,对语言能力的提高也只是起到间接作用,因此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参与热情不高,甚至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过程中的自评和他评浪费时间。另外,一些其他因素也影响着课程形成性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例如,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因素往往使自评、他评流于形式,对教师的教学反馈和自己的学习需求反馈也只是泛泛而谈,学校教务处对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比例的调整是否认可等等。
(二)解决问题的初步对策
针对课时少而形成性评价花费时间较多的问题,首先可以尝试优化课程选题。要求教师对本课程乃至整个日语教学过程有宏观把握,做到去粗取精,选择日本文化及日语学习中的精华部分作为课题。可以在大课题下,分列出若干小题,学生分组研究不同选题,通过调查研究、聆听其他小组发表和课堂讨论等全面掌握课题内容。其次,在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选择尝试不同的评价方法,使教学评价多元化。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不同的评价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评价的效率和效果。另外,鉴于其他人为因素给形成性评价信度和效度带来影响,可以尝试问卷调查、谈话等方式,将形成性评价放入具体问题的调查中。
虽然形成性评价在“日本概况”课程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尚未成熟,但是从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来看,其价值不容忽视。形成性评价在丰富评价标准、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大部分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体现课程教学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日本概况”课程可以作为日语语言教学形成性评价的试点课程,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后,该评价方法可应用于其他课程。
形成性评价在“日本概况”课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实际可操作性,是“日本概况”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形成性评价能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探索能力、思维训练、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作细致评价和考察,避免了一张试卷定成绩、平时成绩形式化等评价弊端。
[1]布卢姆.教育评价[M].邱渊,王钢,夏孝川,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00-267.
[2]贾军红.形成性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样本来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6-109.
[3]吴秀兰.形成性评价在国内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8(3):91-96.
[4]乔颖.日语教育、学习、评估的参考标准《JF日语教育Standard 2010》与中国的日语教育[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4):72-80.
[5]田中耕治.日本形成性评价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项纯,译.全球教育展望,2012(3):3-6.
责任编辑:赵 青
10.3969/j.issn.1673-0887.2017.03.025
2016-10-13
郭彦姝(1983— ),女,讲师。
常州工学院2015年度校级教学建设项目(A3-4402-16-043)
G642.4
B
1673-0887(2017)03-01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