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昆明,曾诗岚,马 宇,龙芝辉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 401331)
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模式及其构建
钟昆明,曾诗岚,马 宇,龙芝辉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 401331)
教学模式是学校为达到特定的教学效果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行为模式。应用技术大学应该根据其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构建以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程序和教学实施策略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针对基础课程建立理论与需要相结合的基本教学模式,针对专业课程建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本教学模式,针对实践环节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教学模式。在学校层面应该建立统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师层面应该建立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应用型大学;应用技术大学;教学模式;统一性;个性化
自2014年以来,《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相继发布,一批地方本科高校正在积极向应用型高校(含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转型发展。在学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应用型高校应该构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这一操作层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总结,用以指导广大教师的教学活动和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工作。本文着重针对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模式及其构建进行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学模式构建首先需要厘清思路,摆脱传统大学教学模式构建的思维惯性,根据自身特色和需要,分析自身开展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条件,以及构建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在此基础上,从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分别加以构建。
(一)教学模式的基本定义
研究者们对教学模式的认识不但不一致,而且还比较模糊[1-6]。总体来说,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创建的教学条件、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程序和实施策略体系。简单地说,教学模式就是为达到特定的教学效果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行为模式。
把教学模式的概念限定在教学行为模式范畴是必要的,因为它很容易同人才培养模式等概念相混淆。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但不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部。比如,案例式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团队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模拟与仿真式教学等,更多地是指特定的教学行为模式,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强调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理念及其实现模式。比如,“订单式”人才培养暗含了依据“订单”的要求来实施教学的行为模式,但是它更多地规定了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等方面的要求。
(二)应用技术大学构建教学模式的基础
根据教学模式的定义,构建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包括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虽然不同的高校建立的理论体系有所不同,但是就应用技术大学整体而言,其理论基础就是应用型、技术型和职业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以及理论与需要、实际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和学习理论。
构建教学模式的现实基础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其中,教学条件又包括教学内容与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师和学生的特点等。当前,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应该坚持面向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一线工程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还应该响应党和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面向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培养复合型和创业型人才。
从教学内容上看,应用技术大学应该注重大学生的技术技能、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的培养,注重大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的培养。同时,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性、专业技能的先进性和职业素养的专业性。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最好能够与职业标准接轨,与行业的实际工作要求接轨。因此,在教材建设上,一方面应该注重选用行业统编教材,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教材。在教学技术手段上,应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实践操作手段,加强大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技术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
从教师的特点来看,应用技术大学应以“双师型”教师为主,包含教师个体和教师队伍两个层面。从教师个体层面来说,“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理论教学能力,又具备较高的工程技术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的教师,又被称作“双能型”教师。从教师整体层面来说,就是教师队伍中的“双能型”教师比例较高,或者教师队伍中理论教学能力高的和实践教学能力高的两类教师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应用技术大学需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工程技术专家等帮助学校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满足大学生“工学结合”的需要。
从大学生的特点来看,应用技术大学同时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大中专毕业生和实际岗位上的技术能手。其中,普通高中毕业生的高考成绩主要集中在二本三本的分数段。相比老牌本科大学的大学生,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技术学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较强,但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较低。
(三)应用技术大学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
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包括3个方面,即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程序和教学实施策略。它们服务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与教师和大学生的特点相匹配。
从整个学校的层面来说,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就是理论与需要、实际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具体到课程的层面,不同类型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理论课程可能用到讲授法、习题法、举例法、课前阅读法、讨论式、自学式等方式方法;实践环节可能用到演示法、探索法、模拟与仿真式、情景式、现场式、研究式等方式方法。具体到教师的实施层面,可能采用理论讲授与习题课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翻转课堂等方式方法。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方式方法更加注重知识的运用、技能的练习、能力的考核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等。
从学校的层面来说,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程序就是教学组织流程,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编写、教学内容和教材确定、教师选配、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等环节。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学程序包括备课、教案编写、教学技术手段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反思、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前课后辅导、课程考核等环节。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应用技术大学在教学组织上更加突出“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师的教学程序更加注重理论课与习题课、实验课、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环节等交替进行或有机结合,注重引导大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教学实施策略一般指在教师个人层面,根据教学目标、课程性质、学生特点、教师个人特点等具体情况采取的旨在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比如启发式、设问式、归纳-总结式教学策略,又比如教师把握教学节奏、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大学生竞争与合作等方面的策略。有效的教学实施策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尝试,并根据教学现场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模式是复杂多样的,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模式,需要根据学校的基本理念、教学条件、课程性质、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的风格、学生的特点等具体情况而定。然而,应用技术大学也有一些基本的教学模式需要遵循,以下从基础课程教学、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教学3个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应用技术大学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
应用技术大学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可以概括为理论与需要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技术大学基础课程教学具有3重基本目的:一是要为大学生后续学习专业技术技能打下基础;二是要为大学生从事技术创新工作和终生学习打下基础;三是要为大学生的人格完善、适应社会生活等打下基础。
根据这三重目的,应用技术大学的数、理、化等方面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基础性和专业应用性相结合。教学内容既需要有一定的广度,又需要针对不同的专业需要有所侧重并增加深度。二是知识掌握、思维训练与实验演练相结合。让学生既要会运用数、理、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进行理性思维,又要通过实验课、习题课等加强实践运用能力培养。既要通过研讨式教学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要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去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基于此,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师不同,应用技术大学公共基础课的教师需要依据大学生所学专业对基础知识的需要,开展普及性和针对性的教学。
应用技术大学开设的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础性、工具性的课程,应该在一定普及性教学的基础上,与专业技能深度结合,加强专业外语、专业软件运用方面的教学。应用技术大学针对工科大学生开设的经、管、文、史、哲等方面的课程,应该有两个教学方向:一个方向是开展通论性、概论性、普及性的教学,引导大学生发展自己的经管才能和人文情怀;另一个方向是根据大学生将要从事的专业工作需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培养、技术创新与创业等方面的教学。
(二)应用技术大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
应用技术大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可以概括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从教学目标来说,应该让大学生对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技能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从教学内容来说,应该注重专业知识、理论与技术技能的基础性、系统性和框架性。从教学程序来说,应该为以后的专业主干课程、核心课程的教学作好铺垫。从教学技术手段来说,应该借助信息技术等使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从教学方式方法来说,应该将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认知实习等结合起来。从教学策略来说,应该注意化繁为简。从教学组织来说,应该选择具备较丰富专业工作经验、对专业工作有较深刻理解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
对于专业核心课程、主干课程的教学,从教学目标来说,应该让大学生掌握从事专业工作的核心知识和技术技能。从教学内容来说,应该尽可能与行业企业实际的专业工作标准接轨。从教学程序来说,应该为后面的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做好准备。从教学技术手段来说,应该借助图片、视频、软件等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现场感。从教学方式方法来说,应该注意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环节相结合。从教学策略来说,应该激发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热情,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精神。从教学组织来说,应该选择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兼职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
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满足大学生的就业、考研等个性需要。
(三)应用技术大学实践环节教学的基本模式
应用技术大学实践环节教学的基本模式,可以概括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应用技术大学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是为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开展技术技能训练,或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其教学内容包括4个方面:基本技术技能、核心技术技能、综合技能、行业企业最新的专业技术。在教学程序上,可以先对专业所需的技术技能进行模块化、分级化编排,比如分为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核心技术模块、技术技能综合运用模块等,以逐级推进的方式开展教学。在教学组织上,最好选择合格的“双师型”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或者是采用校内教师和从行业企业等聘请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共同编写指导教材,共同开展教学、指导和考核的方式。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应该注重让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成长。在实验教学环节,最重要的是鼓励大学生开展设计性、综合性、探索性实验,为大学生提供开放性实验室。在课程设计环节,宜采用项目式教学,并提供真实的设计案例作为改进的参考。在实训教学环节,应尽可能为大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条件,如果无法提供实际操作条件,则可以采用模拟、仿真、虚拟的方式,为大学生展示生产工艺、流程、技术要领。在实习环节,最好的教学模式是“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研学结合”,让大学生在实际岗位上锻炼成长。尤其是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报告等环节,适宜采用真实任务和真实项目教学法。
应用技术大学至少能够构建两个层面的教学模式,即学校层面的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师层面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并且需要借助制度化的评估促进教学模式的完善与更新。
(一)学校层面的统一的教学模式构建
应用技术大学构建全校性的教学模式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要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全校达成共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既包含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类型定位、办学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也包含学校的办学观(办学价值观、人才观和发展观等)和教育观(教育类型观、教育价值观、教学观、学习观和教育质量观等)。其中,办学观和教育观是对办学定位的阐释。应用技术大学应该清楚描述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前“985工程”“211工程”等老牌本科高校有何不同之处,以减少存在于潜意识中的传统大学的办学思维惯性的干扰。共识的达成也不能局限于管理队伍层面和教师队伍层面,还应该在大学生层面,至少讲述清楚学校的教育观,以有利于管理人员、教师和大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
第二步,构建覆盖全校的基本教学模式。基本教学模式建立在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观和教育观基础之上,可以按照课程大类构建。比如,如前所述,构建基础课程教学的“理论与需要相结合”的基本教学模式,专业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本教学模式和实践环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教学模式等。也可以按照专业大类、教师大类、学生大类等加以构建。构建基本教学模式的目的是指导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全校性的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应主要由教务处、高教研究所、质量管理办公室等职能部门来完成。
第三步,将基本教学模式纳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规范。
(二)教师层面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构建
教师层面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应该在学校基本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由教师自主构建。教师将基本教学模式个性化的方法有多种:一是根据课程的性质进行个性化;二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三是根据大学生的班级特点进行个性化;四是根据教师自己的性格、观点等进行个性化;五是根据专业性质进行个性化。教师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将理念、目标、条件、方式方法、策略等加以组合与变换构建而成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具备多样性和灵活性。但是,每位教师都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相对固定的模式,这就是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一般来说,优秀的教师都会针对不同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以便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模式的评价与改进
对学校层面基本教学模式的评价,第一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第二要看其否反映了较高的理论水平,第三要看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一个学校的基本教学模式一旦确定并纳入教学工作规范,就应该保持相对稳定性,并长期坚持,不宜轻易更改。其评价周期应该与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一致,可以4年时间作为一个评价周期进行评价和改进。
对教师层面个性化教学模式的评价,可以从4方面进行:第一看是否受到大学生的欢迎,第二看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第三看是否与课程性质、教学内容等相匹配,第四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这4个方面的评价实际上也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对教学模式的评价可以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一并进行。评价教师层面的教学模式应该充分尊重其多样性和灵活性,避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应用技术大学应该对教学效果差的教师的教学模式及时进行评价,并针对具体问题帮助其改进。
[1] 段华洽,王朔柏.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高校本科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4):12-12.
[2] 孙雨生,程亚南,朱礼军.基于MOOC的高校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3):65-71.
[3] 顾小存.感受美国高校的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54-56.
[4] 赵明刚.美国高校的实践教学模式评析[J].教育评论,2011(1):156-158.
[5] 赵敏娜.美国高校三种典型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以教育类课程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4,25(4):11-15.
[6] 王淑文.“职业导向,形式多元”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28.
(责任编辑 吴朝平 敖显涛)
Teaching Model and Its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ZHONG Kunming,ZENG Shilan,MA Yu,LONG Zhihui
(Research Office of Applied Sciences,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ongqing 401331,China)
Teaching model is a relatively stable teaching behavior pattern,which is established to achieve a specific teaching effect.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teaching model should be based on its education-teaching ideas,teaching goals and conditions.The core of the model should be made up of the university’s teaching methods,procedures and strategies.Some basic teaching models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such as basic teaching model on the foundation curriculum to combine theory with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majors,basic teaching model on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o combine theory with the reality,and basic teaching model on the internship and practical training to combine the training with actual works.Further more,some unified teaching models should be built by the university as a whole,and many personalized teaching models should be built by the teachers themselves.
applied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teaching model;unity;personalization
G642
A
1673-8012(2017)02-0017-05
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7.02.003
2015-11-02
中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研究与探索”(AUAS2013-1-07)
钟昆明(1968—),男,四川宜宾人,重庆科技学院应用科技大学研究办公室主任,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
与教学管理研究;
曾诗岚(1981—),女,重庆沙坪坝人,重庆科技学院外事处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留学生教育教学研究。
钟昆明,曾诗岚,马宇,等.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模式及其构建[J].重庆高教研究,2017,5(2):17-21.
format:ZHONG kunming,ZENG Shilan,MA Yu,et al.Teaching model and Its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7,5(2):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