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晶
(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福建 漳州 363000)
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钟 晶
(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福建 漳州 363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大学英语教育首当其冲。大学英语作为中西方文化的载体,一方面可以真真实实地将价值观落实在英语学习中;另一方面,还可将其传播出去,提升其国际影响力。文章从纷繁复杂多变的国际大环境、教育的本质、大学英语教育的窘境、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大学英语教师的忧患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五方面进行论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英语教育;教师
中国英语教学发展至今,其学科结构已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少人提出要取消英语课,或者将其变为选修。其实这些看法很多都只是看到问题的表面,并未挖掘问题的实质。已故英语界泰斗许国璋先生曾说过:“我教学生,从来不以教会几句英语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而是要教怎样做人,是英语教育,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英语教学。”“学习外语,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不要把自己圈在只读洋文的狭小天地里,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国学基础。”“不要总是把阅读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阅读首先是吸收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语言。”老前辈的话才是真正指出了如今英语学习的症结所在。更是让我们意识到大学英语不是单纯教语言,还要育人,学好自己的母语。同时,老前辈的话也让我们再次回到英语教育的轨道。但是如今许多的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都习惯于谈英语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多年来我们对学生过多地放在“教学”而忽略了“育”本身。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在践行路径中明确指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1]。只有顺应这样的时代背景,我们的大学英语教育才能向前发展。大学英语是中西方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育更应该成为传播中华乃至世界文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致的,践行不是说教,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经典教育真真实实落实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回归到大学英语的教育之路,从而有效提高大学英语的教育效果,达到该价值观的升华。此文将从教师的角度来重点论述大学英语教师应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众所周知,当前所处的时代背景较之过去更加纷繁复杂,形式多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对传统文化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民族的、世界的、传统的、现代的文化之间碰撞交流愈演愈烈。我们国家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如何发挥其重要作用,彰显出中华文化的魅力,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华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确保祖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进行改造和调整,使中华文化整体纳入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这一历史进程之中,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文化资源[2]。因此,作为一线的大学英语教师自身要提高对错综多变的国际形势的认识。90后和00后这些学生群体生活在相对单纯和平的空间,一路走来都有父母长辈的呵护帮助,个性相对也单纯,甚至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作为教师在大学英语课上应该更好地引导他们,在接收西方文化的时候取其精华弃去糟粕,同时有意识地把中国优秀文化贯穿到外语教学中,让学生在面对多元文化时知己知彼,从而在面对众多诱惑时坚守信念,理智应对。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第二册第六单元Text A开篇就引出了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用破釜沉舟这个典故来告诉学生在面临困难抉择时该如何选择;Text B在结尾处也引用了老子的话来阐述知足者常乐。这就是在阅读外来语篇时把中华优秀文化深入其中,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达到了学习英语的目的。
“教育”一词的汉字解释:“教”意为“老师全职授业”,强调全日制和专职性质,这是从“孝”的本义引申和转义而来的,并进一步发展出“像侍奉父母那样尊崇老师”的含义。“育”字如天空中四散的雾气通过旋转聚合过程而同化成大云团的一分子,转义为“同化”,即对大学生灌输社会主流价值观,使之能顺利进入主流社会,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词源上说,西文“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3]。由此可见,中西方对教育的阐释各不相同,但是要强调的就是要尊敬教师,只有在尊敬教师的前提下,接受社会主流价值观,才能顺应自然,达到内外兼修。
中国的英语教育较之国外的外语教学起步甚晚,且道路曲折。十年“文革”,外语受到的冲击最大,整个外语教学基本处于崩溃边缘。直到1981年,颁发《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将语文、数学和外语列为重点学科。1983年起,英语成绩以100%计入高考总分。此后,英语的发展才渐入佳境。20世纪90年代达到顶峰,小学英语课得到普及,学习者越来越呈低龄化,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设英语课[4]。因为英语是升学考试的必考和核心科目,所以英语也变成了许多人谋取商业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各种英语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遍布大江南北。然而,近几年,英语又遭到社会各界的批判,呼吁减少英语课课时,甚至要求取消英语课。不可否认,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英语作为中国人所学的主要外语语种,在过去一百多年不时经历着从巅峰到地狱的变化。再加上目前的国情决定了中高考对学校教育特殊的导向作用,所以英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被贴上了“应试”的标记,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哑巴英语学生。但是把一切责任归结在英语教师身上是不公平的。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大学英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返璞归真了。
英语作为对外交流的工具,不是某人或某些人获取利益发财致富的手段。面对国家的需求、国际竞争的需要,在通往未来的国际人才之路上,离不开外语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就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指出,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可见,英语不是无用的,不能以片面的观点扼杀它。面对当前对英语的贬褒不一,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随时把握国际国内大势,合理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只有成为精通外语的人才能成为国际人才,而这恰恰是国家人才的需要。同时,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育中也应该回到该教育正确的途径上来。
外语教学缺乏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也造成外语学科的边缘参与窘境,学科结构确实遭遇极大挑战[5]。此外,现在社会上对英语教育的说法贬褒不一,国家也出台相关政策整体降低中高考英语考试难度;小学一、二年级不再开设英语类相关课程等等。其实大学里我们的英语课也在无形中被砍,但是出现问题就武断地否定英语是不科学的,只是目前我们的英语教育出现了问题,到了不得不改的境地。长期以来过分强调目的语文化的输入而忽略了它与中国文化的互动交流,也忽略了中国文化的输出。从小学习英语功利性太强,当成一门应试的工具。受大环境影响,教师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很少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坚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中折射的人文内涵的传递。多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托福、雅思、托业等等,一旦通过考试,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就丧失。多年来的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过多地侧重应对各种考试,过分地期望英语带给他们更多的利益,无形中加剧了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从而忽略了英语真正的功效。学好英语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更好地传递我们的文化。但是,我们现在又面临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表面上世界各地都在开办孔子学院,汉语热持续升温,可实际上我们又有多少传统文化在不断地走向消亡呢?由此引出了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的问题。很多人担心大学英语教育会遭到外来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侵蚀,引发母语危机与文化安全[6]。这也是有的学者提出要取消英语的核心所在。
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任重而道远。首先自己要成为真正意义的“双语人”,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功底,还需要有深厚的国学基础。习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大学英语教师更应该专研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从容面对错综复杂的全球背景,坚定正确的方向。在课堂上让学生领略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化学生,特别是在学生求知的道路上遇到中西矛盾时能理性正确地对待。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制定教案时也应该把优秀传统文化考虑进去。当下外语教学的改革并未停步,微课慕课的出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都会对大学英语课堂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不管如何改如何变,大学英语都是国际人才必备的工具。
“教育是教育”,在人的发展和教育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目的,教育就在于开启人的智慧,为人的发展而发展,为教育而教育[7]。教师不仅要有真才实学,更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具有多重性,而最主要的就是教育者、研究者、服务者三种。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育者是大学教师的中心社会角色[8]。但是,这个中心社会角色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却出现了偏移,在大学因为学校的发展和教师职称的评聘,很多都偏移到研究者的角色,埋头搞科研;也有的只管教,按照大纲把要讲的东西讲完就了事,不管育;还有的完全偏移到商业利益的轨道,忙着课后开各种辅导培训班。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要敬业首先要对自身的角色定好位,教书育人的天职始终不变,不能为了所谓的科研忘却教育者的首要任务。归根结底,科研来源于教育同时仍为教育服务。此外,在大学英语课中,不能只管教,还得兼顾育。现代大学英语教师不是单单传授语法知识,分析文章句子结构,讲讲课文练习就完事了,因此这又回到许国璋老先生讲的要用英语去教育人。
此外,大学英语教师也要有忧患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面对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他们和英语打交道的时间平均也有十年,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如果还是按部就班就可能面临职业危机。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只有自身强大了才能前进。国内的学生学习英语是在中国环境下学习的,我们很多的大学英语教师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多了解国内外外语发展的动向,使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时俱进,同时在英语和母语间构建互通的平台,特别是母语的正迁移作用。以欧美为代表的教育强国核心价值观教育历史悠久,其所实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泛的谈二十四字,大学英语教师应将其贯穿到大学英语课程中,以具体的事例、生动的描写以及心与心的交流。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第一册第一单元Fresh Start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导入课,课堂上可以很好地引导新生如何正确的学习和生活,使他们尽快地熟悉、适应大学生活,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开启大学学习和生活的新篇章,为日后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通过文章的学习了解西方大学新生的异同点。再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五单元The Money Game,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使他们能在实际生活中抵制各种广告的诱惑,能根据实际需求正确处理花钱与省钱的关系,使他们认识到在今天生活水平更好的时代也不忘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20世纪70、80年代,学者们把研究重点逐渐从对比和分析不同文化交际中的差异转到研究跨文化交际动态多变的过程中去。以此为基点,William B.Gudykunst等一批学者建构了动态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缩短文化距离,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求。外语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是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的主力军[10]。因此,大学英语教师需要研读更多国内外相关理论,把握前沿信息,同时把有效的知识运用在英语教育的过程中。当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仍是外语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大学英语教育还是必须与文化相结合。
在现代,计划与市场的转换,互联网+的持续升温,国与国间距离的拉进,必然面临着中西方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培育与全球化时代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与挑战[11]。在扩大对外传播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影响力是每一位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而大学英语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出去,不单单在英语教育中传输给本国的学生,更通过学生把这一价值观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践行该价值观,任重而道远。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
[2][11]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199.
[3]马寒.裂变与整合:多元视域下的大学文化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3-4.
[4]焦晓骏.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英语教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5]陈永红.基于体验文化的外语教育专业特色化综合改革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5,(02):234-237.
[6]杨维东.外语教育中存在的文化与意识形态问题及应对[J].外语教学,2015,(09):73-76.
[7]张楚廷.教育基本原理:一种基于公理的教育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
[8]徐辉,季诚钧.大学教学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46.
[9]蓝云春.借鉴欧美经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J].大学英语,2013,(03):105-107.
[10]William B.Gudykunst.跨文化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G451.6
:A
:1671-6469(2017)-03-0114-04
2017-03-16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践行”(JAS160331)研究成果。
钟晶(1981-),女,江西赣州人,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