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财政轨迹

2017-03-28 10:23本刊评论员
财政监督 2017年19期
关键词:公共财政财政现代化

●本刊评论员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财政轨迹

●本刊评论员

财政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因为,财政是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200多年前亚当·斯密就说过:“财政乃庶政之母。有政必有财,财为政之资”。历史研究也表明,国家性质的演变,国家、市场、社会的权界和利益划分的演变,以及各层级政府权、财、责关系的演变,都有财政制度及财政分配关系的运行轨迹。当前,从历史视角研究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有必要通过历史上财政制度和财政分配关系的比较,揭示国家治理进步的历史逻辑,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借鉴。

在历史上“国强民弱”、“国大市小”、“国富民穷”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失衡背景下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国家的掠夺性和剥削性是一种普遍存在。近代以来,更多的中外学者都认识到国家与社会关系、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越来越强调国家公共治理功能。现代政治国家“在功能上从阶级统治向社会治理的延伸和转化,以及在此原则指导下的公共服务理念的加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由对立冲突转向互动合作,且二者的互动关系更加密切与协调,国家的社会合法性也由此得以增强”。且“在可预见的将来,国家概念将会更多地指涉以公共决策与服务为宗旨的社会治理,而不是指以阶级统治与压迫为特征的政治管制”。(刘京希,2010)国家从统治走向治理,从剥削走向服务,更多的治理,更多的服务,更少专权和统治,是人类政治发展的普遍趋势。

这一潮流中,财政变革首在公共财政和国家预算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公共财政制度正是表明国家性质和治理目标的转型,财政以服务国家和公民利益为目的,财力要用于保障国家治理和国家责任的履行,不容少数人垄断财政利益。国家预算制度彰显财政、政权和主权属性,将国家预算视为不可侵犯的“财政宪法”,解决财权失控,财政碎片化、分割化的顽疾,将以公共权力为基础的财政收支行为纳入法治轨道,使“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的愿景成为现实,也力求财政开支在法定范围之内;国家预算制度使国家与社会、政府与企业、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有了法治约束和可预期的制度保障,有利于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消除旧财政造成的社会紧张和破坏社会再生产能力的不良后果;国家预算制度强调预算编制和实施的程序正义和刚性约束机制,以程序正义和有效监督保障财政分配的实体正义。

公共财政制度和国家预算制度,不仅能使国家治理具有牢靠的财力基础和保障机制,还能使国家治理具有民意基础,解决马克思所说“国家与社会相对立”的问题。现代国家治理和财政分配,应该是多元主体互动、公民参与的“社会共治”,追求权力运行和财政分配透明规范,明确多元主体权界,建立信用政府和信用社会,注重多元主体共享共赢的新格局。

当前,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财政善治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必须树立与现代国家治理相适应的财政理念,加强财税体制改革,改变有悖现代国家治理的财政制度和行为的进程,加强财政约束和监督,为现代国家治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财政制度保障。■

猜你喜欢
公共财政财政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法律结构变迁与现代公共财政模式建构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图 表
关于我国公共财政的几个问题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