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庆市巫山县麻林小学 尹开元
构建“人文”创新学校的感悟
□文/重庆市巫山县麻林小学 尹开元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教育要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如何促进教育城乡均衡发展,学校“人文”工作是促进均衡发展的首要保证。因此,学校要从“人”的角度来加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才能保障学校工作的实效性。“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麻林小学在近几年的工作中结合地方实际,处处以人为本,把师生“人文”建设融入工作的各个环节,重“人文”创新建设。
学校领导先立德,在才是做人。俗话说:跟好人,学好人。一所学校的领导班子就是全校师生最直观的模仿对象,你的人品、修养、学识、人生观、价值观、处事为人方式等都让师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领导班子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等“人文”观,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踏实的工作作风、公正公平诚信的处事方式、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师生,你的话才让人信,你的思路才能得以实施,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助推。
(一)严格要求,身先士卒
放下领导身份,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进行“人文”对话。如:学校每天早上都安排学校行政值周在校门上迎接学生到校,每周一必须由学校校长迎接,进行互相行礼、问好,了解学生到校情况,与学生进行一天开始的第一次“人文”心理沟通。学校领导班子对自己实施了“作法自毙”,制订了多项有关领导“人文”违规违纪制度,如:《麻林小学领导十不准》、《麻林小学领导十不要》等,要求教师的制度,领导自身不能做到的加倍处罚。各项工作领导必须带头,不作口头军师,多做排头战士,有困难先上,有责任先担,有利益先让。如:学校清洁卫生扫除时,领导必须亲临现场,与师生一同完成;教师家有白事时,在家班子必须到场;今年在岗位晋聘时,按评比结果,应是学校一位班子领导,但主动提出,让给了一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当时老教师热泪满面的紧握校长的手,无法用语言表达心中感激之情,在场的全体教师都感动万分,领悟到学校领导“人文”关怀力量。
(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我们处理任何问题先进行换位思考,把任何一位师生、家长都当成具有独立思想、会说会做的“人”来看,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正视问题,使处理的问题更合情合理,极力体现“人情味”。人文思想最先就体现在领导处理问题上,如:我校一位职工带着家属住在仅十几平米的宿舍里,职工自身并没有提出来,学校从职工生活的角度去思考,把临近的一间活动室腾出来进行维修改造,让其住下,职工深受感动,工作特别卖力。我们给师生提出了一个口号——有困难找领导,只要能做到的,我们决不推诿。领导者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服务者、是仆人,只有有了这种意识,才会在工作中放下架子,端正思想,与人为善,才能真正营造“人文”氛围。
(三)言出必行,讲究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什么比诚信更让人信服,是“人文”创新的有力保障之一。一所学校的领导能够一诺千金,说到做到是至关重要的,学校里所制订的一系列制度其实就是一种承诺,兑现制度也就是在维护诚信,也是“人文”体现。麻林小学在这方面做得十分谨慎,无论什么困难,有制必遵,言出必行,特别是在维护师生利益上,我们决不打折扣。在任何工作上、生活上,只要是领导承诺的,一定要兑现,不说空话,不夸海口,一点一实,言出必行,“人文”创新自然形成。
强化学校“人文”工作教师是关键,特别是小学,小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模仿,受老师的感染和熏陶,因此,加强教师“人文”创新,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因素。
(一)加强学习,提高修养
“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才能进步,学习才会明理。麻林小学在组织教师学习上,采用了多种形式,我们要求教师不仅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学习做人,不光用眼去学,还要用心去体会。学校每周坚持政治学习,学习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委各种纲领性文件等,以典型的正反面事例让教师耳闻目染,用心体会。学校教师原来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不足,本位意识不够,特别是在价值观、金钱观、权利观上认识很有偏颇,造成了一系列矛盾,影响了校园的和谐。我们每期都把教师带到其他学校去学习,去调查,让他们更准确地认识自身,明确自己该干些什么,干好什么,树立本职意识,在工作和生活中克服焦躁、疑忌情绪,以平和亲善的心态正视问题,提高自身修养。通过学习,一批“大炮型”的教师也变得温文尔雅,有礼有节,真正做出了教师的儒雅之风,为构建“人文”校园奠定了基础。
(二)宽容体谅,和谐相处
团结的队伍才有战斗力。麻林小学在日常管理中特别注重和谐性,在人际交往的中,大力提倡“换位法”,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教师之间以体谅为基础,以宽容为手段,以和睦为准绳,以和谐为目标,事事从我做起,从小事着眼。对老教师要尊重,对年轻教师要关爱,有心思相互诉,有困难大家帮,教师之间不留心结,不使小计,坦荡胸怀,高风亮节。对个别爱钻牛角尖,爱找麻烦的教师,我们采用集体帮助的办法,以自身的大度来唤起其良心的认知。只要站在“人”的高度来处事,就一定会得到谅解,宽容是美德,“退一步海阔天空”。正是我们的日常教育,麻林小学的教师之间表现出了高度的和睦性,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处处体现了互尊互爱,互帮互助,礼仪文明,给学生做出了表率,助推了“人文”创新。
(三)放下师尊,诚心待生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师的言行举止时刻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把自己和学生摆在什么样的位置,直接关系着对待学生的一切行为和态度。麻林小学在教师办公室醒目地贴着“学生是主人”的标语,随时提示着教师把学生当“主人”看。学生首先是教师的衣食父母,没有学生哪来教师啊,学生无论大小、贫富、成绩好坏,都是有意识有思想感情的主人,是会不断发展的主人,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在人格上他们与教师是完全平等的,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看知识的深浅,看问题的难易,去体会学生的苦楚和困难,用言语去抚慰,用行动去感染,用心灵去浇灌。为此,学校要求教师对待学生做到,不大声喝斥,要和蔼可亲;不埋怨指责,要因势利导;不以势压人,要平等待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像父母一样关怀他,爱护他,让学生在校园受到爱的熏陶。是构建“人文”校园最直观的体现。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是受教育的对象,是学校中最大的群体,加强学生的“人文”创新应放在学校工作中的首位,要成材,先成人。麻林小学在学生教育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把学生教育工作放在“人文”的大课题下,以促进学生“人文”创新为总体指导思想,寓教于日常,寓教于活动,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形式多样,理解人文
学生是需要学习的,只有学习才能明理。麻林小学为了全面实施构建“人文”校园这个大课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一是充分利用宣传阵地,标语、板报、广播、等营造校园“人文”氛围,大力宣传“人文”思想;二是组织专题讲座,以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知道哪些作法就是“人文”体现;三是“人文”进课堂,我们把朝会、周会利用起来,把“人文”思想细化成一个个小课题,让学生一点一点地增强认识,思想品德课、健康课也都要求必须渗透“人文”思想的学习;四是国旗下讲话、大课间活动后的小结等给学生讲解,让学生基本理解了“人文”内涵,感悟城乡均衡教育。
(二)组织活动,感悟人文
学生要从活动中才能真正体会“人文”思想。麻林小学少先队组织了大量的活动让学生深入其中去感悟。一是关爱活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少先队组织了大型募捐活动,为受灾的地区学生献爱心。二是做文明学生竞赛活动,让学生相互评价,相互监督,一周一评,争创文明学生、礼仪队员、“人文”班级等。三是爱校爱家系列活动,通过调查、访问、汇报及主题队会等活动形式,增强学生爱心。四是珍惜健康,珍爱生命的专题活动,培养学生生命意识。学生就是在这些活动中,实际感悟“人”性、“人”情等“人文”。
(三)树标立样,深化人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最善于模仿,在开展各种活动中,我们都把先进的事例、优秀的学生张贴表扬,让学生学习。“每周十星”、“每期十佳”(学生、事例)等评选活动给学生树起了很好的榜样,让学生争做文明星、礼仪星、爱心之星。正是这些榜样贴近学生生活,就在学生身边,使学生更充分地理解了“人文”思想的体现其实就是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全校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爱护行为得到了延伸,为均衡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随时接触着周边社会环境,学校的“人文”工作必须与之紧密协调配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取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麻林小学将学校“人文”宣传单发放到家长手中,与家长签订协管书,成立家长协会,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学校的有关“人文”要求和措施。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家长随时取得沟通,因材施教。根据学校实际地理环境,对我校学生影响最大的是迷信思想,为此,学校组织了专题破迷信活动,通过组织观看科教片,把本地的一些迷信行为编成小品,让学生认识其虚假性、欺骗性,切实改变观念,还影响了周边群众。学校“人文”创新的实现,必须要靠家庭、社会的强力拓展,才能取得实质突破,为教育均衡发展有力助推。
“人文”创新是学校永久研究的主题,我们应时刻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人文”来教育师生,为构建麻林小学“人文”创新学校作出不懈的努力,使学校明天的“人文”工作更灿烂、更辉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学校落地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