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的智慧里呼吸

2017-03-28 09:53:41山东省淄博市临淄闻韶小学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之恋论语孔子

□文/山东省淄博市临淄闻韶小学 张 兵

在孔子的智慧里呼吸

□文/山东省淄博市临淄闻韶小学 张 兵

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系统教育理论的教育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全职教师。看待孔子,在他的众多身份面前,我最看重的是他的教育家身份,最关注的是他的教育智慧。

我们闻韶小学以“孔子闻韶处”而得名,《论语》是我校的校本课程,师生人手一册《论语读本》。学校从《论语》中摘录了适合师生诵读的句子,分为学而篇、为政篇、里仁篇等十六篇,从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通过原文、译文、图解三结合的方式,让全校师生共同学习、诵读。几年的时间下来,我却感觉师生们只学到了《论语》表面的文字,而没有学习到孔子的思想精髓。作为校长,让老师们跟着孔子学什么?如何学?成了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我先后读了《跟孔子学当老师》、《学孔子当老师的智慧》、《孔子的智慧》等书,试图走进书中寻找孔子的心灵轨迹,试图从书中寻找答案。其中《跟孔子学当老师》 一书让我对孔子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并被孔子的教育智慧所折服:孔子的教育思想几乎覆盖了教育的全部领域,既涉及到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也涉及到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既涉及理论与实践,也涉及社会与个人,还涉及了德育、智育、美育、心理科学、教育体制、教材编写等等方面,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我开始尝试在孔子的教育智慧里呼吸,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并付诸于实践。

一、体验孔子“教学之恋”的教育情怀。

读,跟孔子学当老师,静心感受孔子的教学之恋。将孔子作为我们的“精神导师”。我们知道了当教师究竟意味着什么,体会到了孔子“教学之恋”的“不亦乐乎”。他“育人”先修己,教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言必信,行必果。”“诲人不倦”。孔子的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也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他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教学相长;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等等,成为我们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奠。他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等等,成为我们追求的教育方法。孔子在漫长的教育生活中投入了太多的情感,我们也应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爱上教学,并将“教学之恋”作为一生的幸福体验。

二、学习孔子“大教教心”的教育理念。

大医医心,大教教心。孔子的“大教教心”的教育理念,是每一位从教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书中说:“无疑与真正的医术可以医心一样,真正的教育亦是教心”。这些理论直到今天,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他改编的“六书”,是中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以礼为核心的行为教育、以乐为核心的审美教育、以射、御为核心的体育、以书、数为核心的智育,以此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基于以上理论,我校通过理情相得的道德教育、情智共融的理想课堂、文质彬彬的艺术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乃至家庭、社会、自然的发展。

三、传承孔子“崇善尚美”的教育思想。

“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为了将孔子理论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我校借自主发展的契机,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有机整合,从孔子“闻韶”的意蕴中抽象出“发和”教育理论,以此促进“崇善尚美,和谐统一”的教育。此举旨在从孔子身上寻求一些借鉴、启发和突破。“发和”教育旨在建构“善美并举”的学校文化,打造“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探索“理情相得”的道德教育,追求“情智共融”的理想课堂,创建“文质彬彬”的艺术教育特色。

在基础教育中弘扬孔子文化、倡导教育的人文性和民族性,将使我们的教育研究有着更为宽广而深渊的文化背景;也将使闻韶的师生有种归属感,我们也将因此在汲取这丰溢的养分中,更加厚实地站立成一种自信、自律、自强的姿态。在未来的五年里,学校将以“崇善尚美,和谐统一”的文化为核心,在不断完善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的同时,通过学校“精神”去凝聚师生的动力,以此推动学校的自主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通过阅读,我希望今后看到的是一个个对孔子保有“温情与敬意,理解与学习,传承与创新”的师生群体;我亦希望几年以后,我校也能耕耘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方《论语》新天地。◇

猜你喜欢
之恋论语孔子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孔子的一生
如何读懂《论语》?
孔子的一生
海之恋
心声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30
海之恋
母子健康(2016年9期)2016-09-19 14:02:39
《论语·为政第二》
孔子在哪儿
半部《论语》治天下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聪明语文(2013年4期)2013-05-20 05: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