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丽
能源审计服务可持续发展探讨
●李 丽
在节能减排计划和企业降低能源成本的双重因素推动下,能源审计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青睐。本文按照审计形式、审计主体、审计内容三种划分方式讨论了能源审计的内涵,从审计计划阶段、实施阶段以及报告阶段三个过程阐述了能源审计服务的实施框架。笔者就能源审计服务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个人看法,认为可通过制定能源审计操作指南、完善能源审计评价体系以及提高审计人员知识储备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推动我国能源审计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
能源审计 可持续发展 节能减排
“能源审计”一词起源于美国。1977年,美国联邦政府提供企业节能贷款资格,要求申请资金项目的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并提交节能计划手册,以提高节能贷款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美国能源局则负责编印能源审计的手册指南,说明能源审计的实施程序。英国政府相继对能源审计进行大规模应用,实施了庞大的“能源调查”、“工业节能计划”,主要用于调查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成本。我国首次引入能源审计,是1982年欧洲共同体在南京开展的能源培训班,初次接触了能源审计这一新型的审计模式。随后在1997年,由国家质量监督局组织制定了第一个有关能源审计的条例——《企业能源审计技术导则》(GB/T17166—1977)。在节能减排计划和企业降低能源成本的双重因素推动下,能源审计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青睐。2006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国家能源办、国务院国资委对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等9个重点耗能行业利用能源审计开展了 “千家企业节能计划”,有效带动了GDP能耗的下降,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以及城镇化的推进,能源需求也不断地增加,同时又面临着能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强调,国家应实施节约能源使用与开发新能源并举的方式,并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因此为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企业及用能单位的能源结构、实施节能减排,能源审计服务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源审计有利于政府机构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能源消耗状况有全面的了解,为下一步拟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提供依据;也有利于社会发展在重视GDP增长的同时,也重视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问题,推动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能源审计能帮助企业对自身的能源消费规律、消费模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挖掘节约能源的潜力,降低能源的消耗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能源审计是指具有审计资质的能源审计机构根据国家节能法规和条例,通过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对企业及用能单位的能源财务过程和物理过程进行综合性的检测、分析和评价,并针对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耗水平、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出具审计报告。具体审计内容可以包括:企业用能概况、生产的工艺和用能流程、单位产品的能量消耗情况、主要耗能设备的运行效率、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能源计量与监测台账、能源使用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分析。对于企业来说,能源审计可以衡量企业的能源利用情况,查找能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寻找降低能源消耗的方法,从而达到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目的;对于政府来说,能源审计可以筛查出能量消耗水平过高、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企业,是一种监督企业能源管理和节约能耗的有效手段。
(一)按审计形式划分
从审计形式上来说,可以分为初步能源审计、全面能源审计和专项能源审计。初步能源审计是对企业的历史统计资料和现场进行能源利用的粗略调查,比如了解企业的整体用能概况、了解企业主要耗能设备、评估企业的节能方案是否有效等方面,在三种能源审计形式中属于时间较短、技术含量较低的一种;全面能源审计是对企业的能源管理和利用系统进行的全面评估、分析,对企业的能源系统要求较高,在全面能源审计之前要求企业安装能源消耗量仪表,以便审计机构收集企业的用能数据;专项能源审计是出于政府或企业对特定项目能源使用情况的需求,可以对该项目进行封闭式的能耗测试和审计分析,查找出能源利用的缺陷,提出该项目的具体节能措施。
(二)按审计主体划分
从审计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政府审计具有法定强制性,被制定实施能源审计的用能单位不得拒绝,必须协助国家机关执行审计;而社会审计具有选择的空间,用能单位可以自主有偿地委托审计机构开展能源审计;内部能源审计则是作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一部分,为实现企业降低能源成本的目标实施的能源审计活动。事实上,能源审计本身也存在成本,社会责任感薄弱的企业不会主动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在这一项活动上,因此在目前能源审计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强制性的政府审计占主导地位,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作为协助手段。
(三)按审计内容划分
从审计内容上来说,分为合规性审计、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合规性审计主要审核企业的能源利用过程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和方针政策,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的用能行为;财务审计侧重对财务报表中与能源相关的资产、负债及因能源利用带来的收入和费用提供合理的保证,以积极的方式对能源管理状况提出意见,增强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前两者都是保证性层级的能源审计,而绩效审计是对能源利用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进行评价分析,属于优化级的能源审计。一般能源审计三种审计内容都会涉及,在保证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要求企业保证与能源有关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此基础上考察能源利用的效率效果。
能源审计包括四个阶段:一是确定能源审计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为下一步审计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审计计划阶段,进行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以及具体审计计划;三是审计实施阶段,实施询问、检查观察、重新计算、分析程序等审计程序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四是审计报告阶段,对企业能源审计利用状况发表审计意见。
(一)能源审计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在实施正式的能源审计方案之前,需要先确定能源审计的评价标准。能源审计的评价标准作为贯穿整个审计活动的执行准则,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际公约,参与制定并履行能源及环境领域国际公约的国家,就会将国际公约中的要求作为国家能源政策贯彻实施,比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京都议定书中确定了排放贸易机制及清洁发展机制,因此审计人员也应将国际公约作为能源审计的评价标准;二是国家制定的法律层次标准,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等;三是由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制定发布的行政规章制度,如《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规定》、《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等;四是国家质量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1977)、《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15316-1994)、《工业企业能源管理通则》(GB/T15587-2008)等等;除了国际公约和国家制定政策除外,被审计单位制定的内部规定、行业相关指标、项目的运营文件也作为能源审计过程中遵循的评价标准。
(二)能源审计的审计计划阶段
合理的审计计划有助于审计人员关注重点的能源审计领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及恰当地组织和管理能源审计工作,以使能源审计工作更加有效。能源审计的审计计划阶段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贯穿于整个能源审计业务的始终,随时根据未预期事项、业务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人员通常要进行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以及具体审计计划。
首先,进行初步业务活动时要确定审计单位是否有开展能源审计业务的资质,是否具备制定业务活动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如果是国家审计机关要确定是否经过法律授权;在签订业务约定书时,要明确审计单位与用能单位之间双方的责任,确定双方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其次,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该考虑报告目标及影响能源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以确定项目组的审计工作方向;确定采用初步能源审计、全面能源审计、专项能源审计中的何种能源审计形式。再者,相比于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会更加详细,内容包括审计项目组的具体组成人员、确定进入被审计单位的时间、拟进一步实施的能源审计程序性质、布置用能单位各部门应提供的能源管理资料及生产统计台账、确定配合人员及要求等。
(三)能源审计的审计实施阶段
能源审计工作的主体就是审计实施阶段,对能源财务过程和物理过程实施询问、检查观察、重新计算、分析程序等审计程序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保证能源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寻找节能的潜力之处并提出节能建议。
1、能源财务过程审计。通过对用能单位提供的生产车间核算资料、原始记录及能源采购凭证等相关资料进行核对,并与用能单位的能源统计报表相核对,结合审计人员的现场调查测试结果,可以确定能源消耗种类和能源消耗总量;绘制能源消耗流向图,从购入存储环节到分配输送环节再到末端使用环节,清晰了解能源的具体流向;采取全面统计核算和对部分生产报表重点抽查验证的方法进行数据验证,核定生产的产品产量,计算出单位能源产品成本以及产品能源比率。
2、能源物理过程审计。能源物理过程审计与财务过程审计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单单是关注能源的消费情况,更注重于从能源的物理使用过程进行分析,这要求审计人员对于专业的能源物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火力发电厂为例,审计人员通过现场调查关注供电标煤耗率、锅炉热效率、排烟温度、主蒸汽压力、飞灰可燃物、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等物理指标,将该指标与行业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从能源的物理原理出发找出能源消耗不合理的问题。
3、节能潜力分析及节能项目经济评价。节能潜力是指用能体系中存在减少节能可能性的数量,消耗与以往相比更少的能源而生产出同样数量、同样质量的产品。通过节能潜力分析,查找出能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节能空间,根据用能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可行的节能项目,提出合理的节能技术改造方案。在有多个可选的节能项目且节能效果等同的情况下,则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比如利用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年限法、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等方法进行比较,选择最优的投资项目,使用能企业在保证节能效果的同时获得最优的经济效益。
(四)能源审计的审计报告阶段
能源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直接成果,其目标是对企业能源审计利用状况发表审计意见,提出能源基础管理、生产运行管理、燃料管理、技术改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能源审计报告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审计人员应该在审计工作结束后尽快编写能源审计报告。为加强审计成果的应用,在审计报告编制结束后应交予不同的个人和机构审阅,例如政府、国家相关管理机构、社会公众及用能单位的其他利益相关者。
(一)制定能源审计操作指南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制度、管理条例来规范企业能源审计工作中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审计实施框架,这对推动能源审计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目前,国家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千家节能行动实施方案》以及各省市发布的能源管理条例,为能源审计服务工作指明方向,但还是缺少系统性的能源审计操作指南。政府可以参考环境审计领域的水环境审计,国家审计署颁布了《水环境审计指南》用以指导具体的审计工作流程。因此,为了统一规范能源审计工作,保证企业的节能管理和能源审计工作在国家规章制度的监督下进行,审计署应制定针对能源审计工作的《能源审计指南》,为能源审计工作提供业务指导。
(二)完善能源审计评价体系
能源审计评价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全面评价能源消耗和能源管理状况,使得用能单位之间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对于目前的能源审计评价体系发展较为缓慢,还存在评价指标不规范、不全面等问题,导致不能科学、准确地反映企业能源管理现状,未能达成能源审计的目标。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能源设计评价体系:一是针对企业能耗判断的问题,建议增加工序能耗指标、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以及能源成本占总成本比重指标等,全面判断和比较企业之间的能耗水平;二是针对企业的节能问题,建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的发展需要,企业管理人员与上级部门共同参与制定评价体系;三是针对企业能源计量问题,建议引入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能源计量管理通则,提高能源管理的质量。
(三)提高审计人员知识储备
在国际审计组织的调查中发现,缺少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是开展能源审计的巨大障碍。在2010年由国家审计署组织的节能减排审计中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一旦有涉及非传统审计内容的范畴,审计人员往往要借助外部专家的帮助才能顺利完成能源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完整形成了能源审计的一大难题。能源审计的特殊性质要求审计人员不但要熟知我国能源结构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也要知悉最新的能源政策导向,掌握科学的能源审计方法。随着我国对能源审计重视程度的提高,对能源审计人员的要求也会不断地提高。从短期来看,目前可以通过聘请能源领域的专家协助完成能源审计工作;但从长远看来,要加强在职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也可在高校开设能源审计课程,提高审计人员的知识储备,为后续的能源审计工作提供人才支持。■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马勇.中国企业能源审计: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经济研究导刊.2009,(13).
[2]龚中宇,毛爽,罗建,杨雪梅.加强能源审计过程控制 提高能源审计效率[J].中国计量.2011,(05).
[3]秦晓敏.能源审计初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4).
[4]刘丹,李安桂.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审计研究[J].生态经济.2012,(01).
[5]陶汉中.企业进行能源审计的一般方法[J].节能技术.2010,(03).
[6]陶堃.企业能源审计及规范化[J].节能与环保.2011,(02).
(本栏目责任编辑:周菲)